1000字关于大学生法律思维培养的论文

您好,九品文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可以通过我的头像找到我,共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

高校是人才聚集和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一所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大学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和谐“高地”和“首善之区”,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关键词]创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校园环境安全稳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高校是人才聚集、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急剧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如何把思想活跃、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高地”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首先,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确定思路、决策和安排工作时,要以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师发展中,要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为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学生的培养上,要有精英教育的质量观,为少数高智商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还要树立大众化的质量观,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

第二,法律和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从根本上协调平衡各种关系,促进校园和谐。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避免侵权。依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规范学生管理,服务学生成才;修改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与法律法规相衔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从而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校园稳定的和谐环境。要完善沟通机制,如建立学生会制度、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和党员接待日、学生事务投诉中心等。充分发挥* * *团、学生会等的作用。,让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要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的熏陶。以“学风”和“考风”为突破口,加强诚信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自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法治精神,促进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通过法制教育,让师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第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条件。目前,在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动漫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传播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学校要加大投入,将学生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完善文化设施,美化校园景观,丰富文化标识,完善公寓环境建设,增强艺术感,提升文化品位;做好学生公寓文化主题展板、报纸、主题网站的宣传工作,形成系统化、主题化的公寓文化,如文化月、艺术月、健康月、安全月、阅读月、节约月等。在公寓社区设置“文化墙”或开辟“文化长廊”,增加文化氛围。通过公寓文化建设,强化学生自控“软约束”,树立集体和“家园”意识,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学校文化竞争力,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第四,校园安全是和谐校园的保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学校周边,网吧、出租屋、无照摊点、娱乐场所多,交通隐患多。如果校园周边矛盾激化,秩序混乱,师生就很难安心教学,努力学习。因此,学校要始终把确保校园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定期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选派优质学生辅导员,建立辅导员每日睡眠检查制度、辅导员谈心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党群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校领导值班制度、校园110报警求助系统等。这些都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们都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是做好贫困生帮扶、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奖学金、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设立学生基金、做好助学贷款等方式,建立多渠道资助体系;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月活动,优化就业服务环境,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六、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我们学校地处郊区,相关设施不完全配套。一些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仍有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温暖的家。要从师生最急、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把师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做师生之所盼,解师生之所怨,认真研究解决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方向,强调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 * *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和谐校园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团建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和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从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积极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注重分析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扩招和大众化、学生兴趣多元化、就学和就业付费压力加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等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 使高校团建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努力消除校园建设中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高校团组织必须正视当前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解决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中的这些矛盾,积极创新理念,准确定位,创新模式,深化完善,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营造氛围,拓宽渠道,规范管理,提升水平,不断增强高校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实践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团组织;* * *共青团工作;和谐校园建设

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输送直接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引领社会文明和发展的机构。它应该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团组织紧紧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共青团工作,使高校团建工作呈现出团的能力提升的良好局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一,高校共青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面临的新形势

1.在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逐步成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他们是伴随着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和以前的大学生明显不一样。其中,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不足,诚信意识和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承受力差,价值取向唯物主义,艰苦奋斗意识缺乏,贪图安逸,对生活和工作过于现实,急功近利等。,这使得他们潜意识中的理想与现实、奉献与需求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如何引导他们在开放务实的现实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走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是高校青年组织和青年群体面临的新课题。

2.受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影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象进一步多元化。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民办高等教育异军突起。1999以来的高等教育扩招后,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高校校园里的学生数量骤然增加,学生及其家庭的构成也日益复杂。然而,与之相对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没有发生很大和有效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够强,保障监督措施薄弱,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对象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特点。无形中,高校共青团工作走入了误区,出现了偏差,不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尽快成长。

3.各种学生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已成为高校共青团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和谐的本质是利益的和谐。虽然每个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在校园里和学校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学生群体在团学工作中的具体利益确实是不一样的。比如个人利益在一些具体利益上是“对立”的。因此,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高雅娱乐活动,引导各类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与学校的发展相一致,建立健全各类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协调各类学生群体的利益, 并使每个群体感到他们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工作得到尊重和回报,从而积极为建设和谐校园而努力。

4.付费上学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付费上学”、“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等观念逐渐被社会、家庭和学生所接受。每年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真的是让社会和政府头疼的问题。近年来,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仅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达495万人,比2006年多82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期待社会共同进步》,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5日)。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地引导在校学生,缓解“为学校买单”和“就业压力”带来的矛盾、恐惧和失落,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就业的严峻考验,进一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素质发展计划,每个家庭和个人在考虑教育投入与回报的关系时,都开始对学校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作为消费者,只会衡量大学组织的一系列活动的含金量,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以是否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未来的就业和未来的成长来决定是否参加各种活动。

5.学制和学分制改革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模式不适应,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下,以班级为单位、以宿舍为单位的建制会受到影响,班级和宿舍的概念会进一步弱化。同时,《高等学校管理条例》规定,本科不超过8年,专科不超过6年,使得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得到体现,而集体主义和集体参与的意识会更加淡漠。这些都使得高校共青团原有的组织形式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部门、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的传统组织体系格格不入,极大地影响了共青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进一步增强了实践中开展各项活动的难度。

6.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十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迅速崛起,渗透率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伴随着手机媒体出现的新生代,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对文化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和高校共青团组织产生了深远而特殊的影响。然而,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宗教仇恨、种族歧视等文化垃圾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人格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封闭性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鸿沟,使得一些年轻人的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和民族的大局意识淡化。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牢牢占据网络工作的阵地,积极推进共青团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陈卓武:《高校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第45页)。

二、和谐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是整个社会的晴雨表。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出现一些影响校园稳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马:高校和谐校园与党建,光明日报,1,2007)。高校团组织必须正视它们,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的工作中心,着力解决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问题。

1.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创新理念,准确定位,确立共青团工作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团组织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创造性、盲目性、自发性、投机性和逐利性等特征,并在时代和社会不断进步、学校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和探讨。要深刻理解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校园建设必须有必要的张力,而不是绝对的融合而不排斥。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紧密结合教书育人这个中心任务,创新思路,准确定位。以育人为本,确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共青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根据党对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和谐校园的精神支柱,不断获取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全心全意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服务。新形势下,和谐校园建设的实现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把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在知识方面,坚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成长成才;在行为上,他致力于奉献社会,服务于办学理念的实现;精神上,崇尚学术自由,解放思想,追求理想;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全面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从实践中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团组织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理解、尊重、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择业上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因此,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创新了工作理念,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和谐校园建设。

2.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创新模式,深化改进,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共青团工作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自身建设上有所创新。这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廖飞:《新共青团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2期,第22页)。高校共青团自身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自身管理机制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集团自身管理机制建设是前提,组织机构建设是保障,作风建设是关键。(1)***和谐构建共青团自身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必然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反思* * *共青团事务管理机制,深入研究* * *共青团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共青团建设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意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始终把共青团自身管理机制的和谐建设作为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共青团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自我管理机制上的创新,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为此,首先要抓好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理念的确立;其次,把握组织自身管理机制的运行;第三,提高团组织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四是抓好共青团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努力通过管理突破瓶颈,寻求共青团自身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和谐校园建设核心竞争力的突破。(2)***共青团自身组织的和谐建设。大学、学院(系)和班级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共青团自身的和谐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系)、班基层团组织的协调与配合。实现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和谐的关键在于严格遵循团的章程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充分信任学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强化团的目标考核和项目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团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团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氛围。(3)共青团自身作风的和谐建设。学风是校风的导向,渗透在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行为往往容易被师生模仿和评论,自觉不自觉地对师生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作风可以滋养好的学风,培养好的教风。共青团组织自身作风建设主要通过各级团干部来体现。当前,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团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团务管理重在提高运用知识适应新环境、新形势的专业操作能力。团干部的目的是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和服务部门的工作作风,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要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上下功夫,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赛云秀:加强“三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光明日报》2007年4月9日)。要么“过得去”,要么“过得去”,努力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高校团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更好地适应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丰富校园团学活动。

3.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抓好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高校共青团建设。高校共青团工作基本上是“一体两翼”,即高校共青团是主体,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两翼,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李忠伟、姚远、孙德刚:《在新形势下,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它们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功能延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活动规律进行指导和管理,引导其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并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保证活动的丰富性和教育性。

另外,要加强团干部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团干部培训新体系,更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方式,把团干部能力本位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用先进理论武装团干部头脑,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包括以党建带团建,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逐步形成团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团干部的理论武装。基层团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打造坚强的精神支柱。坚持理论学习,系统发力,坚持理论学习与把握青年工作规律相结合,与指导工作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自觉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去,加大团干部工作能力的检查考核力度,抓好时间、内容、人员、效果的“四落实”。

增强团干部的服务意识。基层团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学生、服务集体的意识。要按照“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精干高效”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作风,把学生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4.高校共青团工作要营造氛围,拓宽渠道,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004年8月26日中央16号文件)这是推进共青团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指导思想。* * *共青团工作信息化是充分利用和组织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促进和丰富共青团工作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等教育提供有效服务。巩固* * *共青团网络宣传阵地。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团刊、广播、橱窗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基础上,拓展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空间、新渠道。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开发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将* * *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纳入以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工程。要建立共青团组织专业网站,加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推进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

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团的活动不再受校园和人数的限制,将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开展活动,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学生的参与度。* * *共青团的网络信息资源将使* * *共青团的工作由流水作业向分布式作业转变,使分工协作更好地协调统一,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网络的时效性理清团的工作思路,使团的工作能及时与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沟通和反馈,促进学生对团的工作和学校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建设网上团干部队伍,加强理论学习、计算机技能和人文培训,发挥团组织在网络建设中的思想优势。二是积极搭建网上校园,尝试建立网上团支部,采用网上交流开拓工作思路,采用定制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采用整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形成完善开放的工作体系。三是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亲近的网络空间。要深入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行为,因势利导,构建有特色、有内容、有教育意义的网络引领潮流,把青年学生牢牢团结在共青团组织周围。

5.它是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管理,提升水平,倡导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和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活动的科技本质和内涵,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活动中的渗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和谐校园的文化品位。(1)以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为内容,坚持服务社会,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大课堂,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