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什么?
一.主题介绍
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组织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本身的内部事务,为公众的利益和目的而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和动机是谋求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行政措施应兼顾整体的长远、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谋求行政机关或公务人员的特殊利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对行政管理学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不断拓展和升华研究内容,为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推动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培养高层次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内部事务的科学。其社会应用价值是:培养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的专门人才,提高各级政府事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专业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包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及其新发展;了解作为决策环境的中国政治文化传统、行政规则和程序,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公共管理的新要求;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公共政策和管理公共事业的能力;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完成行政任务的适应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系主管本专业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各级党政机关、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这个专业有三个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2.国家政策
3、更多的公共管理
第四,培训期
学习期为三年,一到两年为专业课学习期,第三年进行社会实践、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是学位课程评估类型吗?
公众的
固定
课程
英语350是考试。
政治106是考试。
计算机106是考试。
必须
固定
课程
行政管理研究60是考试。
政治学专著60是考试。
公共政策分析60是考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0是一门考试。
政府经济学60是一门考试。
组织理论研究60是考试。
原来学行政管理60是考试
行政领导研究40:不考试
挑选
固定
课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40:不考试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40没有检查
行政决策理论与实践:40无考试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研究:40页。
西方行政理论史概述40页
中国政府机构和运作流程40没有检查?
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政策研究:40年回顾
行政管理与创新思维研究:40是否考察
办公自动化研究40无考试
第六,教学实践
这个专业实践性很强。结合专业课学习和专题研究,拟安排研究生在第二年寒暑假和第三年第一学期到各级党政机关进行业务实践,结合专题进行调查研究。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为本科生讲授两到三周的基础课。
七。论文
1第三学年是写学位论文的时间。
2.帮助学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的论文选题,关注开题报告,关注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导师反复提出修改论文初稿的建议,论文在毕业前2个月左右定稿。
4.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程序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行政管理专业自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说实话,很多报考这个专业的同志都是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拿到大专文凭,功利主义的文凭动机很强,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以此为动力,我们很容易陷入听信小道消息甚至流言蜚语的泥潭,试图走捷径,在自习中押题。
这样一来,
一会儿会导致自己学习的无序、混乱、碎片化、无条理。
二是会损害自身健康的自学心理。尤其是这样做了几次考试失败后,你会精神恍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希望投机取巧,甚至抱怨。
第三,这种做法本身就偏离了目前自学考试所用方法的内在要求,所以失败率高。众所周知,目前的自学考试采用题库的方式,分为国家题库和省级题库两种。无论哪一级的题库,课程内容的覆盖率都是很高的。客观上要求考生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突出课程重点,才能学好,考好。这也是采用题库方式考试的目的之一。综上所述,以文凭为驱动力,然后采取不恰当的自学方式是不够的,从根本上动摇了学好、考好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生除了考虑文凭之外,还要真正扎实的学点东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如果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就会实现。相反,如果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都可能失败。其次,自考行政管理专业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这对自考者尤为重要。因为,当然有一些考生每门课都过了一次。但是大部分考生都会在考试中经历几次失败。面对失败,有些考生会沮丧、抑郁,进而形成一种因害怕、厌烦、厌恶考试而不得不应对的定势心理。在这种固定心理的支配下上考场,必然会影响记忆、思维和即兴发挥,使考试失败率更高。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最终失败。其实行政专业只有13门课,难度一般不会太大。只要自学的指导思想正确,自学的方法得当,每一个考生都应该乐观向上,有信心达到自己的目标。
行政管理专业十三门课程(1,哲学,2,政治经济学,3,大学语文,4,普通逻辑,5,自然科学基础,6,政治学原理,7,法学概论,8,行政管理学,9,国民经济管理,10,行政法,65438。以上1-5为基础课,6-13为专业课。专业课中的6-8是基础课。我建议考生在安排自学课程时,
原则上要按照1-13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要随便盲目超越,以免给自学增加难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构成了我们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贯穿于行政管理专业部分剩余的11社会科学课程。在这门11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方法甚至很多具体内容都要反复使用。比如《政治学原理》中对国家、阶级、政党、领袖、国体、政体等诸多范畴的分析,都来源于行政管理的特点、职能、制度,其基本原理也来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再比如,行政管理中行政管理的特征、职能和制度的基本原理来自历史唯物主义。再比如,管理心理学在人际心理学的分析和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辩证方法。虽然也辅以很多经验方法。但用实证方法得到的结果只是反映了社会心理的辩证状况。因为主观辩证思维只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我们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原理也贯穿于许多社会科学课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在政治学原理、国民经济管理、市政学等课程中被多次再现或使用。大学语文和普通逻辑是学习社会科学的工具性基础课程。阅读、解题、思考、写作都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而普通逻辑(形式逻辑)就是这一规律的理论总结和体现。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已经不自觉地遵守了一定的思维规律,但是首先,逻辑错误仍然随处可见,给学习造成了很多困难和困扰,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第二,我们感受到的,我们往往无法深刻理解;而我们所理解的,我们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这就是形式逻辑的力量——它能引导我们自觉遵循思维的客观规律,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阅读、解题、思考、写作都要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操作能力。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使用了大量的语言,但首先,我们经常不能自如地使用它来完成学习和工作中的任务。第二,自考大学课程,尤其是社科类课程,无疑对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课程旨在使考生具备相应的能力。通过对考生严格规范的训练,使考生逐步形成能够满足自学要求的语言能力。自然科学基础之所以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因为两个因素:一是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其作用和影响遍及整个社会。在现代社会,一个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是绝对不可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的。消除“学科盲”,首先要从干部队伍中扫除。第二,当代社会科学尤其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文理渗透,大量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比如政治学原理,要放在政治系统中分析。行政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管理心理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课程都引入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一些数理统计方法。在八门专业课中,政治学原理、法学概论和行政管理学构成了基础课。行政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其活动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属于国家政治活动的范畴。作为对此的研究,行政管理在逻辑上和实践上都属于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行政管理自然以政治学原理作为其理论前提和基础。同时,行政管理也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比如国民经济管理,主要讲政府如何管理国民经济,包括原则、制度、方法等。,本质上属于经济行为的范畴,是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再比如:市政科学是关于城市管理的。这从根本上属于区域行政的范畴,当然也是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又一次应用和发展。现代国家和社会的标志之一是法制化。法治化程度是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国家的所有政治和经济活动都应合法化;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研究“法”的“法学概论”课程也构成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综上所述,行政管理专业的十三门课程并不是随意设置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考生要把握好学习各门课程的顺序和衔接。否则,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前就进入专业课,必然会因为基础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理解、记忆、思考等方面的诸多困难。我建议先学基础课(5门),再学专业基础课(3门),最后学专业课(5门)。在五门专业课的学习中,顺序可以随意确定。所以一步步来,你会事半功倍。
行政管理专业的13门课程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演绎性强、抽象性高的课程。所谓演绎性强,就是整个课程采用范围演绎的方式展开其体系,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概念和定理可以一一推导出来。所谓高度抽象,是指课程所教授的内容与客观实际之间没有直观的反映和对应关系。而是客观现实的一般概括。如哲学、政治经济学、普通逻辑学、自然科学基础、政治学原理、法学导论、管理心理学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示范性强,分散程度高的课程。所谓强正性,是指整个课程的内容大多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描述,与客观现实有着相对直观的反映和对应关系。整个课程的很多原理都是建立在客观实在的直接证明上,并不依赖于客观实在的普遍证明。所谓高度分散,就是整个课程类别体系内部关联性不强,每个章节甚至可以相对独立,甚至表面上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其余六门课程属于这一类。这两种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些不同。学习第一类课程的关键是掌握初始章节和初始类别,即整个课程的开始。这是整个课程的逻辑起点,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根据这类课程的特点,下面可以顺着逻辑顺利进行,也容易记忆。这样学习这类课程,很多内容都可以顺理成章的推导出来,一般没必要死记硬背。比如学习政治经济学,关键在于掌握劳动价值论,尤其是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自己说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他的全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枢纽。下面的剩余价值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都是从劳动价值论中推导出来的。再比如:学习哲学,首先要掌握世界最初的范畴和内容,如物质性、物质-精神关系、运动、时间和空间,由此衍生出以下内容。学习第二类课程的关键是在思维上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这也是由这类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学习这类课程时,要不断地、反复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要多思考,多提问:现实是怎样的?理论一般是怎么描述的?这种概括和描述准确吗?这样,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相互映射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如学习行政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等课程,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分类只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第一类课程中不存在经验的和离散的因素。无论学习什么样的课程,都要把阅读教材和抓住重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全面系统的自学和重点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读教材的目的有三:第一,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课程,了解整个课程包含什么内容,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以及章节结构和章节衔接。对一门课程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你理解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而联系是记忆的前提,也是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二,发现并排除疑难问题。全面系统地学习,发现并排除疑难问题,就会消除学习与理解的衔接困难,从本质上掌握整个课程内容。第三,找到并抓住重点。焦点是客观的,人为确定的焦点也是以客观焦点为基础的。基本上没有人会把次要问题列为重点问题。确定重点的标准一般有三个:基本原则、每章的主要内容,即与章节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疑难问题。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课程的理解,理解也是记忆的前提和重要方法之一。
自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十三门课程原则上应以指定的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有些教材还配有自学指南供参考。“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就意味着取得了成功。不要离开教学大纲和课本去到处搜索“复习资料”和“参考资料”之类的东西。当然,如果你已经全面掌握了大纲,也可以看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和资料,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教材和大纲是基础,所有的学习都要以此为重点和服务。
综上所述,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的广大考生只要有正确的自学指导思想和坚定的信心,就应该按照各门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学,并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在自学中采取相应的不同方法。在了解和接触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以指定的教材和大纲为基础,以这些为基础,辅以一定的社会辅助,一定会取得满意的自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