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何积善

1934 9月11,何继善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原籍湖南省湘乡县。他6岁的时候刚刚读完小学二年级,因为日本侵略,跟着父母四处流浪。

65438年至0950年,在长沙市云路中学读了一个学期,因家庭生活拮据被迫辍学。两年后,他到湘东钨矿从事验矿工作,为后期勘探找矿带来了机遇。

1956年,在国家“向科技进军”号召的激励下,何继山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专业为金属物探。

1960年,何继善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毕业,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

1975年针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电阻率法地形校正”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电阻率法地形校正》。随后,他提出了“双频激电理论”,并开始研制双频激电仪器。

1978年,他的“电阻率法消除干扰异常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直流电法推断解释若干问题的研究”获原冶金部成果奖。

1981年,何继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 *生产党,把自己一生的奋斗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直到1991年,他先后从助教到讲师、副教授、教授,再到系实验室主任、电法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何继山向各国专家介绍了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双频激电法”,使他20多年的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亮相”。

1991年,何继山走上领导岗位,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校长。

1993年,何积善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指定为“有杰出成就的人”,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世界名人,被接纳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外籍会员。

从65438到0994,何继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9月,应伊朗矿冶部邀请,何继山带着自己发明的“双频激电仪”到矿上进行对比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一位名叫“Elaz”的伊朗研究人员专程来到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何继山卸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出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此后,他致力于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65438-0997年,何继山指导的科研组与湖南湘西金矿合作开展了“湘西金矿深部边缘地质物探研究”,成功探明深部金矿可开采34年,锑矿可开采43年,钨矿可开采20多年,大大缓解了该矿的资源危机。次年,他和几位院士发起成立湖南院士联谊会,为湖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1998年底,何继山和助手带着自己的“CT”地质仪器去了阿联酋。在20多天的时间里,在总统、总理和艾因市长指定的农场等四个地方迅速打成了四口泉水清澈的优良水井,每口井昼夜出水量超过20万吨。在阿联酋引起轰动,受到该国总统的高度重视。

1999年初,何继善提出“流场法”,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大坝渗漏和管涌的仪器,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当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步项目之一。

2000年春,何继山完成了科研项目《流场法探测汛期大坝渗漏管涌研究》,为防汛救灾立下了汗马功劳。同年,在科技部、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他在湖南创办了稷山物探高科技公司。

2002年2月,何积善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奖励在教学、科研和高科技发展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和职工;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科研项目和社会公益活动。每年有20名学生从该奖学金中获得3000元现金奖励。此外,何继山还捐赠654.38+0万元设立“双频IP”奖学金,鼓励学生为地质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200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何继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采矿工程学部主任,并获得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次年6月,被授予湖南省优秀党员称号。

晚年,何积善继续为家乡做贡献。从2011开始,何继山就开始构思“湖南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叫嚣着要发展新能源。2065 438+02-2065 438+03,何继山带领研究团队对洞庭湖流域生物气进行采样分析,重点研究湖南省页岩气勘探开发,提出“气化湖南”战略思想,获得“湖南页岩气之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