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论文综述
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大家都会经常接触到论文,论文是研究一些学术问题的手段。为了让你写论文更加轻松方便,下面是我关于模具设计的论文总结。欢迎阅读收藏。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1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服务于模具设计、制造、选型、维修和各种成型设备管理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目标岗位确定工作范围,以工作范围规范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编写和组织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社会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模具加工制造和冲压、注塑零件生产,模具制造侧重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操作)和操作能力训练。在模具设计方面,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是培养方向。
第三,课程体系
由公共* * *必修课、职业基础必修课、限于职业技术方向的选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活动五个教学模块组成。理论教学以“必要、充分”为前提。实践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形成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在拓宽就业范围的同时,要注重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优势。将技能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方位素质培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第四,教学方法
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具CAD/CAM等课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1: 1。在冲压技术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技术等主要专业课程中安排专项实践教学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加强直观教学。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采用高职教材辅助课件,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
动词 (verb的缩写)考试模式改革
在考试模式改革中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考查;
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主要是根据设计结果和实际操作来评价结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要有实习报告、实习鉴定、毕业设计成绩和毕业答辩综合评价结果。
学生除完成学校正常教学组织的考试外,还需完成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水平考试。
不及物动词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
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
计划在毕业设计和实习期间,除了完成课题规定的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任务外,自己设计的模具也要自己加工。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上述计划的实施主要需要足够的实习设备和更多的实习指导老师。从管理制度上,要求教学机构有自己的实用设备(这里主要指模具加工设备)。另外,要求老师有更多的小模具设计资料。
教学与生产的结合:
利用教学设备为生产服务,既创造了价值,又节约了实习成本,同时使学生能够接受更直接的技能训练。上述计划的实施需要我们有足够先进的设备,需要我们的教学人员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同时也要看我们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同龄人的欣赏。从学制方面,要有合理的分配制度。
七、教学反映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要求。
新技术对模具行业的渗透改变了传统的模具设计和制造理念,引起了模具行业的一场革命。CAD/CAM技术在模具行业的应用,使模具行业进入了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目前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如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等,体现了模具生产的先进技术,能够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在现代模具制造中,数控铣床是应用最广泛的设备。学生可以在《数控机床及应用》课程和本课程的实践中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应取得毕业证书和数控铣床操作中级水平证书(或与模具制造实际操作相对应的其他中级水平证书),体现了职业岗位资格的要求。
八、创新功能
在模具制造方面,重点是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操作)和操作能力培训。在模具设计方面,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是培养方向。
九。取得的效果
1.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习实训大纲是为直接服务于模具设计与制造、各种成型设备的选型、维护和管理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编制的。
2.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三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2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冷冲压技术与模具设计》的教学改革模式,对课程设计中的选题、组织实施、成绩评定等提出一些看法,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完成课程设计提出一些见解,以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冷冲压;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技术与模具设计是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过渡到实际产品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够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
我在指导学生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时,发现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差异较大,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第三,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完成一个小部分,都要得到老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话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实际生产或有明确的应用领域。设计成果还将作为“模具制造技术”和“模具钳工技术”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开瓶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架、金属瓶盖等等,可以作为设计主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的学生差距很大。为了使设计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我确定了不同复杂程度和工作量的设计项目,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同学,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具”的设计,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复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难度都比较大,设计工作量也比较大,面向学习成绩好,能力强,有学习意愿的优秀学生。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与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将课程设计融入理论教学。过去,课程设计是在所有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我在给学生辅导设计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将设计中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实际当中,有的甚至忘记了。辅导很费力,影响了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将课程设计融入课程理论教学的做法。在一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和课程的教学计划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这门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题目,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设计题目。以“方形触头冲压模具设计”为例,设计任务分为八个部分:产品工艺分析、确定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件结构设计、冲压设备选型、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这八个部分融入到相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在学习完相关章节后,将相应的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分配给学生在课后完成。由于这些家庭作业与课程设计密切相关,大多数学生都非常重视,积极性也很高。到了课程设计的时候,大部分设计任务都经历了一次演练,大部分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有对自己所做的材料进行修改和衔接,才能顺利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结构设计和绘图上,才能让大部分学生按时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有不同的题目或者不同的原创设计资料,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的抄袭。并将设计任务分解到组里的人。群体成员相互配合,各有各的任务。大家一定要自己做,互相督促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加强过程考核,每天检查每组的设计进度和完成情况,将过程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体评价结果。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保证任务充足,保证每个学生只要花时间都能按时完成。第四,指导重在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参考书;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以答题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学生问的比较多的问题上。
计算机绘图是我的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图、UG或Pro/E建模生成工程图并打印。通过实践,我认为有三个好处:一是符合实际,现在工厂设计师都用电脑绘图;二是电脑绘图修改方便,图纸干净整洁,线条粗细均匀。学生可以自己打印图纸,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脑绘图技能大有裨益。
第三,绩效评估
我在审核设计资料的时候加强了答辩环节,一般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答辩环节可以发现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反思和改进自己设计的结果。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老师在认真审核学生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题目的难度给出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的考核成绩,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遵守课表、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上述做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完成设计任务,像其他学生一样得到锻炼,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对自己以后的进步大有裨益。第二,课程设计贯穿于课程论教学之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再次,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