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课程概述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师与用户的沟通,用户的需求应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的可用性可以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所有伟大的设计都寻求艺术美感、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设计可以成为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让我给你看一本目录
第一章日常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要了解操作方法,需要拿到工科学位。
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商品心理学
易懂和易用的设计原则
可怜的设计师
技术进步带来的矛盾
第二章日常操作心理
错怪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观念
找错了该责备的人
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
实施和评估阶段之间的差距
用于辅助设计的七个行动阶段
第三章心中的知识和外在的知识
行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不准确性
记忆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 lt& lt查看详细目录
求1篇设计心理学论文,
去网上搜了很多世界上的文章。看看你能否复制它们。
设计心理学是关于什么的?是关于什么的?..
摘要
当我们连最简单的东西——比如电灯开关、电话按钮甚至门——都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时候,无论你有多聪明,你都会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很蠢。这本书真的很解放:它告诉我们,不是你的错,而是产品设计忽略了用户的需求和心理认知的原理。设计糟糕的产品涵盖方方面面,从不容易看到的控制问题,到控制与功能的不合理匹配,甚至对用户缺乏足够的反馈和帮助,对人的记忆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错误的例子随处可见。
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引导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自然地做合适的操作。本书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希望提升消费者和设计师对易用、易懂产品的需求和觉醒,因为安全易用的设计是未来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内在学科。它以心理学为基础,是通过意识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需求对设计的认识。它还研究人们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和社会个体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反过来作用于设计,为设计更能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满足而发挥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中几个问题
二、简短问题:
1,内因影响外因。心理影响行为为主导。同时,外因也会导致内因的变化,从而影响行为。
2.研究用户心理,既能提供用户的直接需求又能提供用户的潜在需求,让用户觉得舒服就想用这个产品。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学,设计就是可视性原则,抓住这个原则所涉及的东西,就能让用户一目了然地明白如何使用。
问题和答案:
1.在人类消费行为中,少数感性消费带动大多数理性消费。客户群体分布形成正态分布曲线(曲线类似于A罩杯女生平躺的垂直剖面,哦,好吧,括号里什么都没有...),并可分为五类角色,创新者(占2.5%);早期接受者(13.5%);早期追随者(34%);后期关注者(34%);落伍者(14%)。
2.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这五种需求就像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梯子,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3.(1)消费习俗(2)宗教信仰(3)道德规范(4)价值观(5)审美观念这些复杂的因素结合了购买者:当他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灵光一闪“这个东西就是我想要的”。
4.态度是:(1)体验式。个人之间的态度差异往往是由不同的经历造成的。
(2)倾向性。态度总是有一定的倾向和活动趋势。社会约束。个人的态度与他所属的群体密切相关。
⑶相对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改变。
(4)可变性。态度也是可变的。态度在程度和性质上发生了变化。
5.如何理解态度的结构?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为什么要理解他,也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态度的不同功能与个体不同的内在需求有关。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为了有效地形成和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有必要了解支配这种态度的内在心理需求是什么。这种个体差异必须理解为个体,从而扩展到群体。态度的结构是* * *:商品、商标、广告等。,可测量的自变量。到中间变量,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有可测量的自变量:人类情感的语言表达,信念的语言表达和行为的表达。
6、简单的重复:
实验表明,重复可以培养积极的态度。
b .条件学习:
如果一个商标和产品名称反复与某种奖励联系在一起,就能形成有利的态度。
观察学习:
因为态度形成的方式本质上是基于模仿、暗示和服从,所以广告中的人物和情境要适合消费者。
态度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消费者对产品了解的信息越多,信息的可信度就越大,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就越强硬。
二、简短问题:
1,孩子的消费特点是:a .消费能力逐渐提高。消费者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c .儿童消费有很强的模仿性和明显的趋同心理,尤其是在青春期。
注意:①开发儿童用品市场,要根据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设计儿童喜爱的产品。②开发儿童用品市场,不仅要根据儿童的消费心理进行设计和生产,还要把握家长的消费心理。我们的产品设计师要把握父母的消费趋势。
年轻人的消费特点是:①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②年轻消费者普遍存在“炫耀欲”和同源性;③求新、奇、美、名。
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年轻人的消费模式表现为求新的倾向、求美求名的动机、冲动的购买行为。排场欲望和购买动机的同源性也比较突出。③年轻人活跃且有影响力,他们的消费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老年人,从而扩大商品的市场份额。
中老年人消费特点:一是中老年人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其次,中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集中且稳定。再次,中老年人的消费决策是现实的,是入乡随俗的。第四,中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改变。
注意事项:①满足他们求真诚信的心理,符合大众从众心理。②发现中老年产品市场的新趋势。③中老年消费品的设计和生产要超越传统的设计思路,着眼于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审美自尊等精神需求,才能占领未来的中老年产品市场。
2.女性强烈的购买动机,现实的购买心理,缺乏自信。
爱美之心讲究直觉和强联想。
男性的被动购买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消费和购买决策迅速。
不受价格影响,排便的自尊心理。
3.所谓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从建立、发展到最终解体的全过程。以核心家庭为例,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单身期、新婚期、双亲期、双亲后期、解体期五个阶段。
单期:目标市场为服装、娱乐、化妆品、旅游消费。
结婚期:目标市场是各类家居用品、家具、家电、娱乐消费。
育儿:目标市场为儿童用品、学生用品、食品、服装、玩具、家用电器。
晚育父母:目标市场为结婚用品、学习生活用品、化妆品、书籍杂志等。
解体期:目标市场呈现各方面需求减少的趋势,而对娱乐、安全保健、老年旅游等需求增加。
目标市场是服装、娱乐、化妆品和旅游消费。
设计师如何运用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制的理论课程,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它以心理学为基础,是通过意识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需求对设计的认识。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和社会个体的心理反应,反过来作用于设计,起到让设计更能反映和满足人们心理的作用。
设计心理学的层次:
设计心理学受艺术、设计和心理学的制约,决定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水平。
设计心理学涉及的研究领域:
艺术、美术、创作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认知心理学、工效学、人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感性心理学等。
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制度。
用户体验是设计心理学的源头,做好产品设计【减少用户困惑】是设计心理学的全部。
产品做出来之后,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让用户更喜欢你的产品。你在这期间收集的经验和反馈信息非常重要。筛选出对你的产品进步有益的有用信息和建议是你的主要工作。
总结这些,然后应用到下一批设计产品中,然后收集这些反馈,进行改进。当这个循环达到某一点,你的经验就可以总结成你产品的【设计心理学要点】。
从这个拓展来看,100分至少可以拿到80分的作业。
设计心理学是关于什么的?是关于什么的?
设计心理学札记
//blue idea/design/doc/2007/4650 . ASP
//blue idea/design/doc/2007/4650 _ 2 . ASP
//blue idea/design/doc/2007/4650 _ 3 . ASP
-
我没看过。我刚在网上找到的。
大概能看到一些主要内容!
设计心理学2第三章总结怎么写
以下是本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与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同时,我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我给你的相关案例可能是考试的起点。请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理解相关案例。
下面用红色加粗标注的字体部分是核心知识点,对于这个核心知识点必须掌握红色字体下面的内容。
在PPT中,我也用红色标志标注了相关的重点内容,里面的案例我们也需要注意。
最后:祝大家考试成功!!
第一章是设计心理学概述。
1.1设计心理学概述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从金字塔的顶端到底端,自我实现需要尊重、归属和爱、安全感、生理和心理。
1.4“人性化设计”
美国设计师亨利·格雷夫斯(Henry Graves)在1951的《为人民而设计》一书中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基本需求和局限,还要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实现符合“人体尺度”的设计。而且,他还充分考虑了人的情感、认知、文化需求等诸多心理需求。
1.5可用性设计
它是指产品被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目的时的可用性。用户在产品使用和购买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乃至审美过程都与心理学知识密切相关。
1.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消费者(使用者)和设计师的心理和行为。
第二,研究范围和心理学基本相同,包括四个方面:
①研究对象的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是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物质条件;
②研究对象的动力、需求、价值观等动力系统是心理活动及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③研究对象的人格心理,包括性格和能力;
④研究对象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知识(感觉、认知、记忆、表征、思维)、情感(情绪、情感)、意志。
此外,设计师的个体心理也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以指导设计师增强设计创造力,科学合理地从事设计创作活动。
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
感觉: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体属性的反应。这张图呈现的视觉现象被称为“视觉后效”,也就是海林拮抗加工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对抗性视觉体验由三个基本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包含两个对抗性成分:红对绿、黄对蓝、黑对白。
③运动视觉:
视觉运动的相对性。在动画中被广泛使用。比如人物位置不变,背景在变,就会产生人物在不断运动的感觉。
视觉暂留:人的视觉有一定的惯性,不能随着外界的变化而立即改变。如果光每秒闪烁50次,感觉就是稳定的光源。
运动画面:当画面以每秒24帧以上的速度变化时,让人感觉画面是平滑连续的动作。
2.3知觉和知觉组织规律
简明定律/不变定律/图形和底部/错觉轮廓/邻近定律和相似定律/深度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感官经验的加工,是对作用于我们的效果进行识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感知即“知觉”,包括三个阶段:感受知觉组织到识别、辨认物体。
感知——将外部物理信息转化为神经编码;提供感知的基本材料
感知组织——将感官信息材料与主体的经验/知识进行匹配和表示,形成可辨别和可识别的感知;认知对象的内部表征过程
认同——主体赋予感知以意义,这涉及主体的价值观、哲学态度和文化背景。
2.3知觉组织法则
组织法则:简洁法则(格式塔心理学)
组织法:(格式塔心理学)不变定律
即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保持不变,但由于某些外界条件的变化,它们给人的感觉在一定限度内发生变化,而人对它的知觉保持不变。
常见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和方向的恒常性。
组织法:(格式塔心理学)图和底
邻近定律和相似定律本质上是对认知对象进行简化和整合的组织原则,倾向于将接近和近似的要素结合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
邻近定律意味着最接近的元素将被组织在一起;
相似律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最相似的元素组织在一起。除了类似的数字,还有类似的动作。
深度(立体)感知
设计师可以利用图像中元素的线索来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
第2/5页
①大小:大物体比小物体近;
②纹理:较大的纹理单元比较小的更接近;
③插入:遮挡其他事物的不透明者显得接近;
(4)焦距:细节比模糊的更清晰;
第三章是认知心理学的简介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中心的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奈瑟于65438-0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这一心理学派的形成。
人脑处理信息的原理:物理符号系统,由newell和Simon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人脑处理信息的本质是符号的运算过程。
符号:是指各种事物,符号形成一种符号结构,即语言,它代表着对外部事物和内部信息的加工操作。
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解决的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和目的,将匹配或近似的“符号”形式化、物化的问题,从而实现产品的功能和形式创新。
认知心理学的两个过程:
一,识别与再识别:认知再识别的双重信息加工模式
二、记忆:记忆的三级模型是感觉→短时→长时记忆。
识别和辨认是这样一个过程: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官信息经过知觉组织后传递到大脑,大脑提取和处理的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匹配,然后赋予知觉对象意义并据此行动。
识别和认可的两个过程:
自上而下的加工认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认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
认知理论:原型
在认识和认知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即人们将感知事物的信息与记忆中的相关表征进行匹配的过程。
这里的表征是“原型”,是指同类事物经过认知和思考后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涉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心理学家Norman和Lindsay提出了以下概念来解释再认的心理过程:“模板匹配模式”和“原型匹配模式”和“模板匹配模式”= = = = =对应个体。
自然匹配
在设计中,当一个物体的设计与大脑中的模型一致时,就会形成“自然匹配”。“原型自然匹配”节省大脑信息处理资源,提高易学性,减少错误和失误。
1.原型的自然匹配
第3/5页
产品的控制和使用要符合该类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概念原型,从而形成自然匹配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
存储器类型(三级模式)
①感觉记忆:又称感觉注册,持续0.25~2秒,图像模糊。
②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持续15~30秒,
③长期记忆:永远持续1分钟。
短时记忆的存储方式主要有:空间和言语;
长时记忆的存储方式主要有:程序性、原型或概念等。
可用性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可用性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是可用性工程作为一套工具和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是设计艺术中理性元素的集中体现。
学习设计心理学的体会
有一个词叫“设计边缘”,设计师不能用现有的思维去思考所谓的设计~他们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