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利弊
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看来,大学生结婚是利还是弊,需要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综合衡量。
(一)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
1)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生产技能。过早地卷入婚姻,肯定会在时间和精力上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这与他们的根本职责相违背。
2)面对就业问题,企业选择人才,婚姻成了大学生的负担。哪个企业不希望新招聘的大学生是吃苦耐劳的人才,那些顾家的好青年虽然能得到社会的好评,但不一定能被企业接受。
3)不仅仅是就业的问题,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婚姻能否经受住社会的考验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大学毕业后结婚离婚,会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2)其次,从学校的角度。
1)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校园婚姻必然导致大学功能的变化,这与大学的根本任务相违背。
2)大学崇尚学术文化氛围,太多的婚姻家庭进入大学,一定会影响大学的学习氛围,使大学从学术教育机构转变为居民区。
3)同时,大学里太多的婚姻和家庭也会给大学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一个原本只关注学术和教育的机构,不得不考虑如何处理家庭问题。
(3)第三,从社会方面衡量。
1)大学生结婚也是对现在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挑战,一开始会遭到主流人群的反对。
2)同时,年龄在18-22之间的大学生结婚,肯定会给我国本已紧张的人口和社会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这也与我国现行的晚婚晚育政策相违背。
3)在绝大多数大学生处于经济依赖状态的同时,新家庭的经济压力会转移到父母双方的家庭,这对新家庭的成长和原家庭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允许大学生结婚是高校管理法制化、人性化的体现,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结婚给自己、给学校、给社会带来的更多的是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坚信大学生结婚弊大于利。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
大学生,即使没有合法的婚姻生活,也会努力过婚姻生活,偷鸡摸狗的时间完全可以省下来;况且,即使没有结婚生活,很多大学生也不是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而是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人类生产”的技能。这种体制下的大学生表面上对婚姻生活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他们认为一旦产生矛盾,就可能形成“偷得很刺激”的行为习惯。进入社会后,一旦有各种诱惑,由于之前偷偷摸摸的惯性,自然再次从黑暗面获取利益,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
事实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容易看不起自己的才华,对目前的工作现状不满,更不愿意通过时间的积累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所以跳槽是相当普遍的,在某些行业培养一个技术工人需要很大的投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最多会受到惩罚,但他们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被家庭束缚,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一只突飞猛进的小猴子的脾气。对于那些抛弃家庭的人渣,不在争论范围内。
婚姻经不起考验,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婚姻主体本身的问题。如果他们自身有问题,即使用绳子绑在一起,也不能保证毕业后婚姻的安全;社会环境不是个人问题,只是受制于个人修养。其实从大学几年形成的婚姻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形成有利于婚姻稳定的积极习惯。习惯了也是很自然的。
学校管学生的婚姻问题,是无所作为的表现;不是所有步入社会的成年人都能很快结婚的,那为什么要强迫每个大学生都有婚姻状况呢?能结婚的,不能结婚的,不能结婚的,还是野鸳鸯,这些不就是大学校园的现状吗?需要改变什么?
可能有人会质疑如何解决大学集体住宿的问题。这就更简单了。本来学校那么多人,但是有人住在一起,有人想打扰住在一起。对于有婚姻关系的同学来说,不提供标准住宿,可以用昂贵的单租房来代替,也可以增加收入。学校当然会愿意把它变成另一个房地产开放事业,这对国民生产总值大有裨益。有同学不满一个人租房成本高,但是你没钱不能结婚,你进了社会也没钱不能结婚...
社会质疑较多的不是大学生的婚姻生活,而是大学生拿着国家补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没有国家未来栋梁的风范。社会上的人结婚不可能每天都在床上度过,那么怎么能看到大学生结婚以后每天都会奢侈浪费呢?骄奢淫逸的人从来不是什么社会团体所拥有的,而是政治团体的* * *本性。
中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大部分人的社会活动质量不高(就是虚张声势什么的,赚钱什么的,道貌岸然什么的。),但大学校园里大量新生儿的诞生,必然会给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带来质的飞跃,总比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最后一个孩子上不了幼儿园要好。从最基本的角度来说,宝宝接受的胎教不是比社会压力大的胎儿好无数倍吗?
家庭因素,不用担心。能上得起大学结婚的人,大部分应该属于中产阶级以上,可能都是公务员等精英群体的子女。他们没有经济问题,提前出生的后代占用资源更多。早点饿死大部分贱民,对整个国家的腾飞也大有裨益。
我靠,居然这么合理...很遗憾,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没钱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