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学前阶段,儿童绘画经历了涂鸦期、符号期、图式期三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绘画是最有创意的,充满童心和童趣。图式时期是儿童绘画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用最简洁、最有创意的方式表达他们所关心的世界,充满了魅力,连艺术大师都赞叹不已。儿童可以通过艺术绘画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表达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儿童的兴趣在绘画活动中非常重要。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有画画的欲望,才会更快的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但是,如何挖掘孩子对绘画的潜在兴趣,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研究和发现。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因此,只有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儿童的自主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建立在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上的。所以,创造一些让孩子沉浸在场景中的环境,可以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可以用夸张的图像做墙面装饰,画面内容生动、多彩、和谐,富有童趣。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营造《海绵宝宝》、《欢喜冤家》、《灰太狼》等动画片中的场景,让孩子在动画中有大师的感觉,有真实感,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孩子的绘画兴趣。此外,教室里的艺术角也可以作为孩子们写字画画的平台,让他们随时可以在那里画画。有了这种氛围,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和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儿童天生具有艺术创作的潜力,他们的创作体现了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都是创造之地,每一天都是创造之时,每个人都是创造者。”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儿童的创造性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挖掘儿童的潜在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第二,提供丰富的素材,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艺术活动是幼儿园实施创造教育的好方法。但正规的美术活动往往是教师预设大于儿童生成,技能教学与儿童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度不够准确。在艺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素材,让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素材,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掘。另外,教师素材的提供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绘画特点,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有趣的东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比如孩子喜欢的动物、水果、交通工具、风景等。,这些主题既有趣又愿意接受。然后通过讲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把画画的内容串成一个故事情节,用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可以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在生活中,要尽可能地发展孩子的感官能力,让他们看、摸、嗅、尝、听,让他们观察、欣赏活动,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第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教孩子的时候,孩子喜欢用不同的方式画画,如果老师用一种方式连续教他们四节课,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孩子对画画的兴趣。长画、棉签画、印章画、刮刮画、染纸画、蜡笔水彩画、水粉画(油水分离等。)、砂纸绘画等等都是孩子可以掌握的东西。而且,老师还可以教孩子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以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技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剪纸、瓦工、小制作等。
第四,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创作,提高绘画兴趣。
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儿童早期的想象力是不可预测的。他们往往被成年人认为幼稚可笑,不被认可。他们大多认为孩子画得越多越好。这种观点其实很片面。许多绘画大师都非常重视儿童画,因为他们能从画面上天真无邪的构思、幼稚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色彩搭配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和丰富的联想。作为一名幼师,我们应该爱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所以,老师可以让孩子更贴近生活。比如在他们画一个下雪天的时候,让他们看雪景,让他们观察雪是白色的,世界是白色的,感受雪景的美丽和宁静,这样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就会以白色为主色调。当然,老师也可以让孩子边画画边听音乐,展开孩子想象力的翅膀。当然,孩子喜欢被表扬。在他们画完之后,老师可以听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从而对他们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正面的,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奖励。多鼓励少批评,逐步培养孩子绘画的自信心。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记住,不欣赏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是无能的。对于孩子,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提醒。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对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应该尽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关心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