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
(1)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死亡、受伤、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故。
事故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在我国工伤事故统计中,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溺水、燃烧、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渗水、爆破、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和其他爆炸。
(2)潜在事故
事故隐患一般是指生产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能够导致事故的发生。
考虑到事故原因,事故隐患可分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航空运输伤害、机场伤害。
(3)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发生意外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定具体的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程度来表示危险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程度是由生产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给出的,即:
R=f(F,C)
其中r是危险程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事故的严重程度。
(4)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5)重大危险源
广义地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明确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物品的单位,当单位内存在多种物质时,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一个临界量(包括场所),如果各种物质的数量满足公式(65438
n
∑qi/Qi≥1 (1—2)
i=1
式中,gi——指单位中I物质的实际量;
气——物质I的临界量;
N——单位中物质的种类数。
三。安全性和本质安全性
(1)安全性
安全意味着生产系统中的人受到保护,免受无法忍受的危险。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设施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是指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造成系统故障、人身伤害或其他损失的安全状况。
(2)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工艺流程包含能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固有功能。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
(1)安全功能故障。是指即使操作者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设备、设施、工艺流程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发生故障或损坏,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入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