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报文章《失去多少房子都是无家可归》

在此期间,房价问题备受关注。在杭州,一个有5000关注者的限购令,在限购实施前一天签了5105套房产;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继续通过出售两个学区来保命...这一轮全国大中城市的房价动荡,造就了新一轮的楼市热潮,也在人们心中激起了波澜。

面对房价上涨,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不惜借高利贷首付。房价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选择。快速城市化的推动,预期上升的帮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的金融风险...经济学的专业分析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高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已经显现。

早在深圳房价上涨的时候,网上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在10年前卖掉了一套房子开始创业,经过10年的努力,他用赚到的钱买回了当年卖掉的房子。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以近乎寓言的方式戳中了真实的痛点:面对快速上涨的房价,奋斗者们终于回到了起点。于是,一些企业关厂炒房,直言“与其开厂,不如买几套房”;业主们从房价涨幅和工资收入的对比中发现“房子升值扼杀了辛苦”。这些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逻辑,就是快速上涨的房价会贬值奋斗的价值,解构奋斗的意义。这可能是高房价对社会心态的最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