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核相变
所谓“相”,是指物质的状态,在同一相中,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一致的。以纯净水为例。它以水的液态、水蒸气的气态、冰的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分别称为液相、气相、固相。在多组分系统中,一个相可能包含多种组分,或者多个液相可能同时存在。以油水体系为例,在室温下将半杯色拉油倒入半杯水中,可以看到油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不相溶的油相和水相,两相成分不同。但如果把酒精倒入水中,由于互溶,只存在一个液相,在这个液相中,化学成分是均匀的。此外,固体也可以由多个固相组成。例如,一块石头经常包含许多不同颜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可能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但属于不同的固相,或者属于同一相但分散在其他相中。在什么条件下,一种物质会以哪一相或哪几相存在* * *是热力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同时,当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物质可能从原来的相变为另一相,产生所谓的“相变”,而相变的机理和速率就是“成核理论”的研究目标。相变有很多种,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种:从气相到液相,称为冷凝;从液相变为气相,如果发生在液相内部或液相与容器的界面处,称为沸腾,如果发生在气液界面处,称为蒸发;从液相变为固相称为凝固或结晶;从固相到液相的变化叫做熔化;还有许多其他的相变,特别是在多组分系统中,并且有更多可能的相变类型。
至于相变的初始成核现象,可分为以下两种:均相成核——新相的胚核是由原来的母相直接生成的,例如多个水蒸气分子自行聚集形成小水滴的胚核;异质成核-通过添加晶核或容器表面作为胚核形成新相。一般来说,有外来胚核时,异相成核比均相成核容易得多。以水为例,在没有任何外来胚核的情况下,直径一厘米的水滴要冷却到零下40摄氏度才能形成冰珠,远低于水在零摄氏度就能成冰的普遍认知。但一般来说,容器表面或水中的颗粒可以充当胚核,使水在零下65438±0摄氏度左右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