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道德人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纲要》的重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达成了* * *认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纲要,使它真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在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德育,而德育的关键是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尤其是道德人格,是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是我们必须把中小学教师道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性格问题是“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力、人生哲学和生理、生理特征等心理和生理个性的诸多方面。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差异,也可以称为人格特征。如果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来谈人格,它指的是人的性格,指的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为人格特征。所以,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伦理学的角度,都很难区分人格特征和性格特征。这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论研究只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而忽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大多数与人有关的问题侧重于对学生问题的探究,而往往忽视了对教师自身的研究。心理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与伦理问题沟通。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所谓“健全人格”,能够正视对环境和个人的责任,从而能够正确地适应自己、他人或所处的环境,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也算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态特征与道德问题沟通,它们可以以某种行为方式发生作用,或者以某种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所以人格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解释是交际性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关。在讨论人格建设时,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前者是指由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构成的外部系统的构建,后者是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部系统的构建。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体系的构建,加强人格修养。之所以要把中小学教师的人格培养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是因为社交媒体是学习的源泉,在每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社会力量。在青少年人生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交媒体有着各自突出的功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中学教师的人格培养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负有社会责任。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人格反映了教师之间的人格差异,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良好的品格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有不同的外在表现,体现在教师个体的道德风尚中,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体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中,而这些反映和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密切相关。一切师德都是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的,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是通过其人格特征表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提出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的思想,这既是师德的规范,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是父母的身体替身。学生以师德高尚的老师为榜样,模仿他们的态度、品味、品行,甚至是行为举止、声音、笑容、黑板上的字迹等。,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风度中发展人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品德,从教师的威信中完善人格的全部意义。我们要特别强调,在一个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纯洁如雪。不管有没有人,行动就是外表,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给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善良、权威是为人师表的特质,所以也是人格影响力的根本驱动力。爱和权威绝不是对立的二元事物,而是从同一个源头——教师的高尚人格中涌现出来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望,没有威望,就没有真正的爱。一个金色的人格,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热度”去享受一生,也可以赋予教育更深的内涵。即使父母给孩子足够的爱,青少年也不一定能身心健康成长。来自老师的爱是无声的,却是最有分量的。学生在学校最想要的是老师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人格,必须重视符合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的构建;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应保持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的张力与平衡,使之既现实又神圣;教育或培养中理想人格追求的具体实施,要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来完成。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都应该以理想人格为最高参照系,以榜样人格为最接近参照系。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要把教师作为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执行者和传播者,更要凸显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习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教师是学生情感的陶冶者,心灵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还不成熟,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影响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理想人格。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风气首先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愿意投身于教育事业。因此,他们应该不断学习业务,提高专业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所有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都是专业能力很强的老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善于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为教师服务中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和教师人格的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爱,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以身作则、为学生做表率。教育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认可教师的道德人格,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才能成功。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新精神是保守守旧思想的对立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捕捉、吸收、筛选和使用信息。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找出主要问题,做出决策,并据此指导行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的处理上,我们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用数学等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准确性。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必须敢想、敢做,有勇气去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有能力去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没有想过的,做前人没有做过的。目前,同事们对这一点仍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是否应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是否应该只按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应该在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科研项目;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在我看来,开放的心态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要有新的变化,比如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的狭隘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成宽广开放型。要使人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驰骋,发展人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平、低素质的教师即使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一定能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他们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法会让所有学生终身受益。独立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具备能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喜独处、安静的品质。教师的人生目标是由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所引导的,他们往往能够对可能引起困惑的事情保持超然、冷静和泰然的态度。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我约束的方法和保持自己平静安详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处理个人名利和灾难时,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可以在失去尊严的情况下保持尊严。这种自我约束与严厉、冷漠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教师是独立的,他们总是不受环境的约束,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朴实的味道,带着敬畏、惊喜、愉悦的心情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因为内心世界的纯净,他们对每一个学生或每一个日出都觉得美好和刺激,就像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他们表现出对自己、他人和整个大自然的最大认可。他们能做的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自然、单纯、天真、向上是值得我们敬佩的美德。这些美德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教师的人格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修养应该与自己的职业和生活齐头并进。在学生面前,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沿着自己选择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示自己的才华,承担“教书育人”的义务,了解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区别,了解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自己的区别。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要不断修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有生命力的教育事业是他们一生的选择。老师们,当我们为了职称不得不忙着学外语、学计算机,为了升学率不得不一头扎进无尽的题海时,别忘了,道德人格才是支撑我们当老师的真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