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1.学校之外的因素和家庭的误导:孩子入学前,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是因为孩子会画画,入学后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让孩子误以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这样孩子原本的天性就慢慢被扼杀了。家庭构成了社会,所以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好玩,学习成绩重要。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在文化课上取得好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强行让孩子学习还没有趣味的文化知识,从而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构的美术课。虽然现在变化很大,但是很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变,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变。美术课上,学生因为资料不足或者为了省事,只教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落,讲课沉闷,是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呢?学校的外在因素是大环境,这是我们很难改变的,但作为老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在因素,改变教学理念,从课堂做起,培养他们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特点。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密切相关,艺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感性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艺术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表现。当你需要认识和表达事物的时候,你就有了画出来、描述出来的冲动,就会被鼓励去看有感染力的作品。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好好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比如一年级的线造型美术课,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的头像,总会有一些同学想画一个男同学,有的想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想画一只熊猫。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同学的想法,问问那些画男同学的,觉得他们画的更好;我要求画我的父亲,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出一个形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自信,怕画不好一个人头,想画自己的特长。如果这时老师大发雷霆,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无理打扰课堂批评,就会挫伤学生的绘画热情。所以要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学生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结果。要抓住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画出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赢,让学生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各不相同。我们的美术课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也不是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只是单纯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永远无法和成人在同一层面上描述,因为他们的视觉形象大多是直觉和想象的结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才能逐渐成为直觉和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成为主动的再创造。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多一些正面的赞美,少一些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老师不应该有辅修课的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艺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渗透于所有学科,并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第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