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谨慎独立”的作文?最好是原创的。不出大纲就好了。或者给点材料。

谨慎独立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如今,沈度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名词,人们喜欢用沈度作为他们的座右铭。其内涵广为人知,但其内容与人们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因此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解释。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手段。在古书中,人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独处而无人注意时,对自己的行为谨小慎微”(辞海)或“独处时谨小慎微”(辞源)。其实谨慎独立的关键是“独立”二字。

对“独”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郑玄的“隐居”说;二、朱的《一个独特的不为人知的地方》;三是五行传中的“独立(人格)”,即“舍身”,内心的意志和想法。我更喜欢第三个。

谨慎独立是一种人生境界。谨慎独立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和监督。柳下惠坐怀不乱。他曾经参加过节日并发表了演讲。萧何谨慎而独立。东汉杨震“四知”格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谨小慎微,拒绝客套;三国时期刘备说:“不可因恶而为,不可因善而为。”。范仲淹安心吃粥,宋人袁彩“过着无愧于心的生活”,李友廉不为美色金钱所动。元朝时,许衡不吃无主的梨。“梨虽无主,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气度大;站在一堵墙上,你强而无欲,叶存仁不怕别人知道的和你知道的,曾国藩的“四日功课”是:慎独、尊道、仁道、实干。所谓谨慎独立是心,尊重是身。以上都是自律和道德完善的体现。然而,这些谨慎的故事并不古老。

古往今来,谨小慎微,独来独往的人很多。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爱国情怀,坚持抵抗侵略、复兴王朝的信念,写下了大量充满爱国豪情的诗篇。早年“战死沙场皆耻归妻妾”的豪迈之歌,中年“报效国家,出得太平,却毁胡之心”,晚年“听得战鼓声,怒不可遏,仍松一口气,为全国状元。”这是一个爱国者谨慎独立的心态。我会一辈子遵守这个心,直到我死,这是感人的!

谨慎独立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雅量。

“我一天救自己三次”是谨慎独立的时候。三省,也就是面对自己,理清自己的内心生活,纯粹是为了自己学习。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不时地解剖别人,但更无情的是解剖我自己。”

作为一名知名法官,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法律功底,还要有法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在廉政行为上,要“慎”,即慎权、慎欲、慎行、慎独。你要经常认真地审视自己,在内心设立一个“道德法庭”,时刻从道德上评判自己,做事前“三思”,坚决不触碰“高压线”。谨慎不是一种时尚。因为你的谨慎和独立,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你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谨慎独立是防止你进入深渊的屏障,谨慎独立是提高自身素质走向完美的殿堂。

慎独是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崇高境界,也是检验医务人员医德修养水平的标准。

慎独的最高境界就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这里说的不是日常生活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后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只要从“慎独”做起,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从道德修养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

慎独者,儒家所提倡,佛道也推崇,但对敬畏的遵从不同。儒家尊孔圣人之教,进行礼仪教育;佛教徒崇拜释迦牟尼、佛、菩萨等鬼神;道家遵循的是老庄的话,它服务的是妙性。我们所做的事,我们所停止的事,我们所动心去想的事,佛教云:“有佛,有菩萨,甚至有鬼神,我们无所不知。”所谓“三尺之外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宗教,在自我修养上诚实守信。儒家和道家是一样的。

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挂在你心中的警钟,是防止你坠入深渊的屏障,是把自己的修养提高到极致的殿堂。(资料来源:佛印。com)

“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创造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修身之法”和“入德之法”。千百年来,它对我国人民的人格铸造、修身养性、道德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慎独”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它不仅在古代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重视“慎独”,这是有目共睹的。不言而喻,《大学》和《中庸》都主张“君子必慎独”,马王堆帛书和郭店竹简《五行》也说“君子必慎独”。宋明理学直接使用“慎独”一词。郑玄对《中庸》进行了诠释,将“慎独”解释为“慎其闲所为”。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学只是一种谨慎的独立”,朱则认为“独立”是“一个人不知而只知的地方”。在古籍记载中,人们往往把谨慎理解为“独当一面”(辞源),或者“独当一面”(辞海)。

东汉儒家学者郑玄评论说:“慎独之人,当其闲时,当慎其所为。”就是要在“隐”和“微妙”的地方下功夫,离群索居,谨言慎行。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主张:“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或独自一人的时候做卑鄙的事。最重要的是自尊。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解释说:“当一个人独立工作,不受监督,并且有可能做坏事时,他就不会做坏事。这叫谨慎独立。按照作者的理解,“慎独”最早见于《礼记·中庸》。所以君子对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有戒心,恐惧几乎是闻所未闻的。勿见其隐,勿显之,故君子慎之。”意思是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道德,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情况下,他也要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自己的言行超出道德规范。

《礼记·中庸》中说:“不要隐身,不要无足轻重,故君子慎独。”也就是说:最隐秘的言行最能展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又饥又渴的书生,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他虽然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后还是咽下了口水,继续低头赶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来解渴,他回答说:‘桃李无主,我心有主。’“听完故事,我决定做一个像那位学者一样的‘有心人’,努力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要做到“我心中有主”,我必须恪守自己的品行,才能做到“制止我认为不对的,改正我认为不对的”。“这是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关于“慎独”的故事。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算是成功人士的四步课程,“慎独”就是这四步课程的前奏。“谨慎独立”应该是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点缀。人只有把“慎独”变成自己内心的需求,才能真正践行“慎独”。我们“谨慎独立”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当我们“谨慎独立”的时候,面对的是我们赤裸的灵魂。我们可以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哪怕是血淋淋的。无论在相处还是独处的时候,都不要表现出自己的丑陋,而是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重的人。

对我们个人来说,“慎独”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君子坦荡荡,恶棍总是在同一条船上。无私可以让他们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可以让他们无所作为,他们可以有所作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从容面对世间所有的风风雨雨!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复杂的,就像“一粒沙子里有一个世界”。当我们无拘无束,不受控制的时候,往往会有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力很可能驱使我们为所欲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考验他修养是否深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考验自己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考验他能力的时候。

“沈度”是一面盾牌,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各种诱惑,防止各种“糖弹”。“沈度”是一只忠犬,可以帮你避开处处陷阱,避开各种是非;“谨慎独立”是一剂良方,可以提神醒脑,让你的外表傲人。对于我们来说,“慎独”对于我们的未来,对于我们的事业,对于现在,对于未来,都是非常必要的,一刻也不能疏忽。我们应该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即“谨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