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军的主要成就

石军当了一辈子老师。6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化学工程高等教育。从1980开始招收研究生(1945在重庆招收了2名研究生),至今已有5人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包括16名两院院士,数百人获得高级职称,在化工、炼油、冶金、建材、机械、医药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半个多世纪的艰辛让他鬓发斑白,但他的青春活力却被一代又一代的弟子焕发出来,他的事业也在被很多学生发扬光大。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带的学生中先后产生了16名院士。名单如下:院士姓名主要成就备注中国,陈笳咏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学系。梁中科院院士,1942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化催化剂专家,1946年夏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闵恩泽和卢婉珍(女)是同班同学。也是夫妻卢婉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石化专家胡中国科学院有机合成化学专家1946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化学系(现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家张存浩1947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现南京工业大学)、分子反应动力学贾、 朱启河中国科学院院士1947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卢忠武中国工程院院士热能工程专家1950明宪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化机械专家1952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毅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 机械非金属材料专家1956毕业于南京工业学院(现东南大学)化工系,石化专家1967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江中国工程学院材料科学1960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65438毕业于中国工程学院。+0983南京化工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欧阳平凯中国工程院1981生物化学硕士毕业,来到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前身)工作。徐南平中国工程院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89。据美国国家图书馆参考联盟称,每小时培养两名硕士。52名博士,具体如下:年度论文名称获作者学位2005年“氯化苯三相催化蒸馏过程研究”崔米芬,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7年“里氏木霉分泌蛋白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欧阳佳,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3年“陶瓷膜处理含油乳化废水的技术开发及传递模型研究”顾和平,南京工业大学博士, 2002“溶液结晶的实验与模型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有机羧酸稀溶液复杂萃取过程研究; 关国峰博士2002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及其制冷过程研究;崔群博士2004陶瓷膜分离生产对氨基苯酚中镍催化剂的研究;金山博士2004集成陶瓷膜乳化器的研究与应用;荆文衡博士2004面对中医。陶瓷膜在液体萃取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李,南京工程学院博士,2004,料仓内物料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肖,博士,2003,集成建模方法与先进控制技术在两个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南京工程学院博士,2003,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陈,南京工程学院博士,2003,钙钛矿透氧材料的制备与研究,。博士2003新型锆基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的研究杨力博士2002钛白工业废水处理陶瓷膜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赵义江博士南京工程学院博士2002乙烯/ 乙烷络合分离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梅华博士南京工程学院2002陶瓷膜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邢博士2002纳滤浓缩与脱盐传质过程研究杨刚博士南京工程学院2002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徐农博士南京工程学院2002混合导体紧凑型透氧膜反应器甲烷催化氧化研究顾。 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D-D-氨基酸的制备研究》魏平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1三相流化光催化过程研究崔鹏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1 NAA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及渗透性能研究董强博士南京工业大学2000氧化锆陶瓷超滤膜的制备及相关基础技术研究。强化传递多相催化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研究南京化工大学博士2000高质量低成本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冯鑫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硫酸钾生产过程模拟及其溶解动力学研究陈南京化工大学硕士1999混合导电致密透氧陶瓷膜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TiO _ 2微滤膜与超薄Pd/TiO _ 2复合膜的研究吴立群博士1999、甲缩醛合成的流化催化精馏过程研究博士2001、单分散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光解水制氢中的应用、南京工业大学硕士1999、光催化陶瓷膜反应器的实验研究与数学模拟石博士理学博士1999混合液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过程模拟用电解质溶液化学及相平衡研究纪晓燕,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负载型钙钛矿透氧膜的制备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管式紧凑膜反应器研究金,南京化工大学博士654。38+0999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研究1998,王硕士南京化工大学,煤粉燃烧,高温传热,煅烧熟料热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叶旭初1998流体微观结构与扩散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博士1998陶瓷微滤膜过滤微米,亚微米颗粒体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钟静,博士1998,数学模拟 博士1997,博士1997,含氮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的提纯研究,博士1997,气固吸附平衡及吸附动力学研究,马。 1997博士,液体粘度的关联计算及醇烃混合物粘度的测定,沈世全博士,1997博士,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97博士,王朝晖博士,氧化铝微滤膜的制备及产业化,王佩博士,1996博士,氧化铝陶瓷膜的制备, 表征与应用研究黄培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6云志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5液体扩散系数的测量与研究博士1995南京化工大学樊依群博士1995高压流体相平衡和状态方程的若干研究与应用博士南京化工学院董俊航博士1994。 平衡态热力学研究张,博士1992统计热力学的相对性及其应用,博士1992临界区相平衡研究边,博士1989高压流体相平衡研究,博士198南京化工学院。8《强电解质混合溶剂体系的热力学研究》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88《非电解质溶液过量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南京化工学院沈博士研究严谨细致,他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工业卷》常务副主编时,为编纂这部巨著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肩负着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还亲自撰写和修改了几个重要条目,有的甚至改稿。他亲自撰写了《综合论》中的几个章节。还在《化学工程手册》中撰写了《传质》、《吸收》,主持翻译了《传质》、《流态化工程》、《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等书籍。

石军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早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就在《清华大学学报》和《中国化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三篇关于制备彩色烟幕的规律和有机定性分析的论文(英文)。他在缅因大学的硕士论文《机械木浆筛选与性能的关系》被导师分成两篇论文发表在美国造纸专业杂志上。65438-0957,杨南如的研究生论文《高铝水泥生料粒度与烧成温度的关系》发表在《硅酸盐学报》创刊号上。逆境中,石军在1965做了乱流塔实验。1972以来,膜分离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更进一步。自1974以来,石军参与了国产填料(主要是莱西环)的性能评价试验,已发表论文4篇(无署名)。几项填料的整个试验过程,如试验方案的确定、装置的设计与安装、数据的测定、整理与对比、计算公式的应用、试验报告的撰写,都是在他的亲自主持下进行的。关于试验方法的一些内容,如试验系统的选择原则、数据处理和表达方法等,已被国内有关方面引用。1979之后,石军带领助手开始系统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流体热力学性质的实验测定、色谱和膜分离技术对溶液热力学的研究。石军认为,工程科学还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基本物理性质需要更精确的实验测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就着手有计划地建立基本热力学性质的测量中心,研究了广泛的相平衡、体积性质和过剩性质,培养了一批从事这项研究的专业人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在流体相平衡方面,高压下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测定昂贵且耗时,因此迄今为止有用的实测数据极其匮乏,影响了该领域的理论进展。鉴于此,石军、王艳茹等人搭建了高精度的高压相平衡装置,广泛测量了含氯氟烃替代体系和高压二氧化碳气田体系的相平衡,以及多组分体系的近临界区和混合物的临界轨迹。相关论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后,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数据库发函索要印本。部分测量结果修正了以往测量数据的偏差,扩大了测量范围。最近,在原有静态法和布米特膨胀法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在一台装置上同时测量高压流体相平衡组成和平衡相密度的简便方法,为快速有效地获得高压下流体的基本物性提供了新的手段。此外,他还和助手们一起建立了一套精确的布米特法流体压缩因子测量装置,用于获得高压下混合气体的P-V-T基础数据。论文在国外重要期刊发表时,美国热研究中心(TRC)的审稿人认为,本文测得的混合气压缩因子的精度“已经达到同类装置的最好水平”。在建立高压装置的同时,石军和他的合作者还对常压下的相平衡,包括汽-液、液-液和液-固相平衡进行了广泛而实用的测量和研究。在该领域发表的65,438+00多篇论文为开发和设计化学过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物理数据,如C5烃的溶剂萃取、乙苯-甲基苯乙烯的分离、重要溶剂4-甲基-戊酮的分离和提纯、氯甲烷在三甲苯中的溶解度等。

溶液的混合热(超额焓)是一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设计应用的基本物理性质。经过多年的努力,石军和他的合作者改进并逐步完善了一套精确测量微量热效应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测量各种纯物质或生物物质在混合、反应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或吸收的微量热效应(能灵敏反映1焦耳)。在该领域先后测定了各种有机物二元三元体系的混合热、强电解质混合溶剂体系的超额焓、稀释热和溶解热等基础物理数据,在《国际化学热力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近10篇。

含有机物的电解质水溶液是工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复杂体系。关于相平衡的数据很少,其热力学特性很难用一般电解质溶液理论或半经验模型进行预测和计算。石军及其合作者利用不同浓度溶液电导率的差异结合电导滴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连续测定方法,方便、准确地测定了各种强电解质有机水溶液的相平衡组成,测量精度显著提高。相关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

从统计力学理论建立流体物态方程的关键是很难计算包含径向分布函数和势能函数乘积的积分。国内外学者一般用数值积分来处理,或者简化径向分布函数g(r)。石军及其合作者将这一积分作为一个整体量来处理,引用统计力学的可压缩性方程,通过简化势能函数的形式,得到这一积分的解析计算公式,从而直接得到形式简单、计算精度高的状态方程,并将这一思想应用于流体局部成分的研究,首次将局部成分的微观量与可压缩性的宏观量联系起来,为局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新的局部组成模型已成功地用于强非理想体系的汽液平衡计算。

溶液热力学是化学热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程的基础。作为一名热力学研究人员,石军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所的条件,带领研究人员研究了只用一台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测定热力学性质的方法。经过10多年的努力,石军和王绍坤已经培养了许多该方向的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除了用色谱法测定许多体系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外,他们还改进了70年代中期国外学者提出的用R和(dr/dx)x=0预测整个浓度范围内活度系数的模型和方法,建立了自己的预测汽液平衡的经验关联式,取得了比国际上现有的UNIFAC基团贡献法更好的预测精度。他们还用色谱仪测定了挥发性溶质在混合非挥发性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研究了Wilcon方程的参数多解,对称和多组分体系汽液平衡的预测,研究了测量汽液平衡的阶跃脉冲法,使色谱法可以推广到各种含有极性组分和高分子组分的体系进行吸附研究,计算气固平衡。研究了有加合物生成的体系的加合常数的测定,并预测了该体系的固液平衡。在确定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基础上,对国外80年代提出的预测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修正分离冷凝能量密度模型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预测精度。

在膜分离方面,石军及其合作者主要从事气体膜分离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从事渗透汽化过程和液膜分离设备性能方面的研究。前后发表论文30余篇(含国际会议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石军和陈明德利用改性含氟树脂膜渗透分离氨、氢、氮混合气体,提供了一种从混合气体中分离氨的新方法,是国内外的创举。东京国际膜与膜过程会议1986报道后,引起各方关注,至今被国外学者在相关论文中引用。

1985后,石军,庄振万等。对气体膜分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单膜和双膜渗透器和连续膜塔由各种国产膜组成。以He-N2-CH4、CH4-CO2-N2等混合气体为对象,进行了分离实验,从理论上阐述了气体在膜中溶解和渗透的机理。还探索了各种膜渗透器及其系统的气体分离计算方法,从而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这一新模型适用于不同类型膜渗透器及其系统中任意组分分数的混合气体的分离计算。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气体在膜中溶解和渗透机理的一般热力学模型,以及具有塑化效应的渗透机理模型。目前,石军和杨南等人正在研究国家重点课题无机膜及膜反应器。

在液膜分离方面,石军和邱主要研究了多孔转盘塔中油-乳状液-水体系的流体力学性能、液滴直径分布和传质效果,以探索多孔转盘塔用于液膜分离的可能性。

为表彰石军的突出成绩,化工部授予他“对民族化学工业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誉称号,成为中国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石军,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一级教授,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名誉主任。同时,他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评估组成员,化学工业组组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煤炭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工业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化学工业学会理事长,《化学工程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主任,《化学工程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年过八旬,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的石军继续培养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他们有的获得过洪堡研究奖学金和霍英东教育基金奖,有的获得过“优秀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普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这说明石俊的事业是有接班人的。

1934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6,获美国缅因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36至1938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回国后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化学工程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教授,化学工程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估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副主编,中国化学工业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江苏省化学工业学会第五届理事长。九三学社成员。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专攻化学工程。1952,中国硅酸盐技术专业成立。化学工程气体吸收与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合编手册。1深圳。氨、氢、氮及其混合物的渗透率,全氟聚合物膜工艺,美国国会膜和膜工艺,日本okyo,1987:502

2石军,庄镇湾。MultipleMembraneSeparationSystem .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membranes和membraneseparationprocesses . main讲座,波兰托伦,1989:33

3卢晓华,王艳茹,石军.盐溶液汽液平衡的预测(ⅰ)ⅰ)Pitzer模型的推广及其在多组分体系中的应用。化学工程学报,1989,40 (3): 293

4卢晓华,王艳茹,石军.盐溶液汽液平衡的预测(ⅱ)物理意义和参数估计。化工学报,1989,40 (3): 301

5李建民王绍坤,石军。模型方法。色谱科学。1989,27(10):596

6李建民、王绍坤、石军。灵活性、多样性和对称性参数和汽液平衡多组分系统。化学工程科学,1990,45(1):199

深圳旺斯克丰路7号。加合常数的测定气相-液相色谱法。色谱图a.1990,30(3/4):211

石军庄镇湾8号。美国A1990国际膜片压力和膜片压力过程的一般数学模型,v 01-ⅱ:1361

9徐南平,姚建民,王艳茹,石军。蒸气液相平衡ffivebinarysystems containing r-22。流体相平衡,1991,69:26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