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纸张。通过写论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那你知道怎么写好论文吗?以下是我关于高职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仅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致可分为抗压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网络成瘾、自卑四种类型。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仅来自学生自身,也与学校和家庭的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解决这个心理健康问题,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引导,离不开家庭的情感付出。
关键词: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类型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他们走出校园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重视。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在处理学业、情感、人际、就业等问题时,部分高职生出现焦虑、迷茫、孤独、失落等不良状态。根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归纳如下。
(1)抗压能力差
学习压力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生初高中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动力和目标,所以学习热情不高。当他们进入高职教育后,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继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为经常迟到、缺课,甚至违纪。高职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初高中,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一部分学生更加放纵自己。很多高职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近年来,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市场对工作的需求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面临失业。就连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前景都不乐观,所以高职生会有压力。从表面上看,很多高职学生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们根本不关心就业问题。事实上,他们隐藏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心。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学历、经验、能力的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当然没有优势,觉得前途黯淡。
(二)人际交往障碍
许多大学生渴望在学校获得真正的友谊,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管理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后,教育学习模式变得轻松自由,一切都需要自己动手。所以有些学生会因为缺少家长和老师面对面的指导而不适应。面对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性格、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中,有些同学会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知道如何融入群体,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这种现实与理想愿望之间的落差,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心理落差,容易产生自我封闭、害怕交往的心理。
网络成瘾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合理使用互联网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网络上也有一些吸引人的东西,一旦意志力不坚定,就很容易沉迷其中。在高中,由于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教,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沉迷网络。然而,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一旦不能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不仅影响学业,甚至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脱离群体,远离同学,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兴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四)自卑心理类型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学校性质和教育水平不满意。他们认为读职业技术学校是混文凭,并不是他们真正想满足父母的读书要求。尤其是在本科院校和高中生交往的时候,觉得自己在高职很没面子,自然会产生自卑感。家庭贫困也是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贫困家庭的学生入学时比其他学生更敏感。他们自尊心很强,希望得到同学的尊重,不被区别对待。他们小心翼翼地处理和同学的关系,非常在意别人的言语和表现。一旦有伤害自尊的言语或行为,他们就会变得自卑,往往倾向于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从高职学生面临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来看,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个体因素
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同学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被父母照顾,很少自己解决问题;进入大学后,高职学生要独立面对来自学习、就业、交际的压力,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应对。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差。从近几年的招生成绩来看,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很低,甚至不到200分。可见,很多学生并没有达到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素质水平,所以在独立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捉襟见肘。其次,学生自我评价低。一些学生被他们的父母强迫在高职院校学习。他们发现学校与自己理想的大学相差甚远,不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有强烈的失落感。还有一部分学生高考失利,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进了高职,有一种失败感。再次,人际交往不自信。有些同学不想成为人际交往的主动者,或者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会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最后,难以适应生活。大学生生活是完成大学生从“文化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过程。但这些“社会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集体生活中也很少为别人着想。
(二)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影响。因此,恰当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初中和高校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及时调整适应角色的变化,进而出现很多不适应的情况。而且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都被视为“后进生”或者“问题学生”。很多学生害怕被定义为以上两类学生,所以遇到问题不选择找老师帮忙,而是藏在心里。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最早因素。许多研究证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引起家庭成员的异常心理行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相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一些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处于没有教育和监督的状态,让孩子各行其是,缺乏上进心,成绩差。如果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会造成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社会和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在的高职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但面对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时,容易产生迷茫和担忧。当前,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加上各种形式的不良内容,会对求知欲强但缺乏辨别力的高职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形成分层次的心理健康反馈机制。最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比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活动中心进行专业咨询。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对于学习主动性差、有网瘾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优势。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开展演讲、拓展训练等活动,增进与周围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因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让学生获得自信,摆脱自卑心理。
(三)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沟通能力
健全人格的塑造要从自身做起,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有所收获。高职生的迷茫和焦虑源于自身缺乏正确的方向,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和交流能力,丰富大学生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缺乏经验,高职生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要放平心态,虚心学习一些社交技巧,真诚与人交流,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提供有效的情感给予。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虽然离开了家,但也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积极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会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换位思考,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父母积极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形成健全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