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士南简介
于世南生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他文静而博学,唐太宗成了弘文馆的学士。
余世南外表柔弱,但性格耿直。]
他利用陇右山崩等自然灾害,劝说太宗整顿监狱,救济灾民。
他还用星象变异劝太宗戒骄戒躁,要像以前一样谨慎;
唐太宗在准备厚葬高祖时,引用了以前的法典法,主张薄葬;
唐太宗晚年喜欢在野外打猎,也劝他“休猎车”,以免扰民。
唐太宗对此大加赞赏:“若群臣皆在南方,世人何必计较!”
唐太宗还说:于市南也是“五绝”,意思是五绝天下。其中博学最好,品德最好,书法最好,文章最好,操守也最好。一共* * *五个第一,一般人只要有一个第一就了不起了,但是余士南安排了五个。
因为于世南童年时跟王羲之第七代孙致用学过书,又是他亲自传下来的,所以王羲之的笔法相当奇妙。所以很爱王羲之的唐太宗也很尊敬他,把他作为书法学习的对象。传说的书法只要有个“格”字,就写不好。有一次,他想写一个“子”,一看到右边的“个”字,的心就沉了下去。突然,他有了一个计划,于是把“葛”部清空,叫余士南补了个“葛”字。写完之后,我自豪地把它给魏徵部长看。不料,魏徵看了看,答道:好像只有“个”字写得好。唐太宗听了大笑一声,惊呼,你还真有眼光。
还有一次,皇帝命余士南抄写《西汉刘向女侠传》七篇七卷。我看到余士南没看书直接把文章抄在屏幕上了。事后唐太宗偷偷查了一下,发现一字不差,非常佩服。
可惜余士南的书法目前只剩下一件,即《孔庙碑》。当这座纪念碑在630年建立时,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参观。当时记载“碑下充车马”。就像我们在看偶像一样。后来唐太宗给他一枚王羲之用过的黄印作为赏赐,价值不菲。
事实上,唐太宗即位时,禹已近七十岁。当时他要求退休,没有被批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年)才被允许退休。当年5月病逝,享年81。唐太宗得知死讯时“痛哭流涕”。请他陪葬昭陵(皇族之墓),赐礼史,谥号文怡,并在凌烟阁(开国功臣专用)上为他画像。余世南真是“恻隐之心”。
唐代书法盛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特别是在唐太宗早期,王羲之这位“书圣”很受推崇,所以他广泛收集。从以谋略识才的高僧萧艺处获得《兰亭序》后,交给初唐三大家——余士南、欧阳询、褚遂良书写,间接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其中,又以虞世南最受唐太宗器重。和他讨论书法理论的时候,他几乎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于世南的书法可以说是魏晋初唐的代表。
于世南:南朝武帝第二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558-638),字,浙江余姚人。唐太宗是弘文阁的学士。贞观七年,为秘书监,封永兴郡某子,后在银清光任大夫,故又称于永兴或于秘监。他的书法以“孔庙碑”闻名。
孔庙碑:写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文也是于世南所写。据说只给了王公贵胄几十张纸,就献给了唐太宗,并赐了会稽内史印(此印为王羲之曾佩所用)。不久,碑毁,复刻于武侯长安三年(703),但现已失传,但宋代王彦超从剑龙抄至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