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论文

中西园林艺术欣赏——从中西园林艺术的鉴别中学习

从古至今,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几乎是完美的。园林设计中大量的传世佳作,饱含着人们对美的各种见解和理解,留下的不仅仅是惊叹,更是人们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

从古至今,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几乎是完美的。园林设计中大量的传世佳作,饱含着人们对美的各种见解和理解,留下的不仅仅是惊叹,更是人们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为后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创造更加深远的辉煌。

让我们来看看中西园林艺术各自的特点,领略一下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人类的巧夺天工。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中西园林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虽然中国园林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且差异较多,但西方园林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也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园林等不同风格。但总的来说,中西园林受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支配,形式和风格还是很鲜明的。

人工美和自然美

中西园林在形式上的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人造美,不仅布局对称、规整、严谨,花草也是方形的,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以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为主。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对称,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相反,它们依山傍水,一波三折。不仅花草树木离开了自然的原貌,就连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高低不平,力求与自然融为一体。

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格化

由于园艺与自然密不可分,中国和西方对自然的态度非常不同。虽然西方美学著作中也提到自然美,但它只是美的一种物质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没有人为的改造是不可能完美的,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已经具体论述了自然美的缺陷,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舒适的,在一些差异并存的部分没有生命的自觉精神灌注和主题的观念统一,所以看不到理想美的特征。“美是观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有缺陷,无法升华为艺术美。园林是人为创造的,要按照人的意志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用另一种方式去发现和探索自然美。中国人主要是在自然界中寻找一些能与人的审美意境相和谐,能引起* * *。中国人自然美学的确立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文人阶层对政治漠不关心,邀其游山玩水,于是以情感为中介,体现出湖光山色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自然之美。中国园林虽然在形式和风格上属于自然山水园林,但绝不是简单的复制或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美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抽象、概括和典型化。这种创作并不违背慈悲的本性,相反,它顺应了本性,更深刻地表达了本性。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照人的观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的情感对应,即“放松心灵”。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作用。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共情”这个角色来对对象进行个性化。庄子的物游思想是指物我可以相互交融,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把自然拟人化,而中国是把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和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不同态度,体现在造园艺术中的追求一直被强调。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形式美;虽然中国也重视造园的形式,但他致力于意境之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是有缺陷的。为了克服这一缺陷,达到完美的境地,我们必须依靠一些理念来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探索和谐,提出了黄金分割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与平衡的问题,提出“比例是一种美好的表象,是组合细节时的一种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也通过人体论证了形式美的规律。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抽象概括出统一、平衡与对称、规律与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所以形式美法则是相当普遍的。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而且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影响。因此,与建筑密切相关的园林被奉为金科玉律。西方园林中对称均衡的布局、精致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节奏感,都鲜明地体现了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在造园上讲究“景”和“情”,景自然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要看是否能引发人的感情,从而具有诗意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与西方造园所追求的形式美明显不同,主要是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所致。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园丁。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中国的造园深受绘画、诗歌、文学的影响。诗和画都非常注重对意境的追求,这使得中国的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阿清王朝王国维说:景物不是唯一的,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境界之一,所以能描绘景物和真情实感的就叫境界,否则就叫境界。意境只有通过开悟才能获得,开悟是一种心理活动。风景无情无景。所以园林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意境。

一个好的园林,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必然是赏心悦目的。但由于侧重点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赏心悦目,而中国园林意在赏心悦目。

必然性和偶然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规律,刻意追求几何图案之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关系,如轴对称、平衡以及某些几何形状的广泛应用,如直线、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虽然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背形式美的规律。因此,园林中的所有元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一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一部分,所以表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的造园离自然山川很远,他追求的是诗情画意一样的境界。如果它也非常重视造景,那么它的材料、原型、来源、灵感都只能在大自然中探索。越是自然的东西,蕴含的东西越丰富。因此,中国的造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仅布局千变万化,而且整体与部分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结构松散,没有规律性。俗话说“园艺无所不能。”甚至很多景观都是有意识地隐藏起来的,比如“我的路有弯弯曲曲,穿过一个避风的洼地,禅房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出水无路,又有一个村庄”,“峰顶转身,有亭台楼阁,有翅膀”,都是很有诗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显示其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深邃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人意料,充满偶然性。

清晰和模糊

西方园林主从关系明确,重点突出,各部分之间关系清晰明确,界限和空间范围明确,空间序列段落清晰,给人以有序清晰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对形式美的追求,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表现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但凡是有规律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明确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习惯于分析事物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