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漫画的论文3000-4000字。

浅谈中美动画的差异

曾经看过一句话,给你一张白纸,无论什么样的梦想和奇迹都可以实现。

自19世纪动画诞生以来,各国对动画的创作和研究从未停止,创作是动画艺术的魅力所在..动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特点。由于世界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风俗不同,经济形态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百年来动画的发展历程,经历的风风雨雨,呈现的艺术特色也各不相同。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动画才能有如此丰富多彩、连绵不断的景观。

接下来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介绍两国动画在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主题和内容

五千年的历史使中国有丰富的题材。早期有童话,有古代寓言,有民间故事,有历史传说,甚至有外国故事,比如神笔,骄傲将军,渔夫和牧童和公主。还有革命传奇,如剪报《红军桥》、木偶片《赤壁》;也有阶级教育题材,如布袋戏的《三毛的流浪故事》,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子夜鸡鸣》;甚至还有国际讽刺剧,如卡通风格的动画《金色的梦》、木偶电影《谁唱得好》。虽然中国的动漫题材是多元化的,任何时候都有广泛的内容可供选择,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育人。而且中国动漫创作体现的一个理念是,动漫是孩子的世界,中国的动漫是幼稚的。由于儿童动画的思想影响,中国的动画很少有爱情题材。于是,2002年,一部关于青春题材的动画《我为歌唱而疯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在制作和画面效果上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在中国动画史上还是一大进步。

至于美国动画,很多美国动画创作都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以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为例,比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都是根据德国著名童话《格林》改编的。包括《狮子王》,也诠释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而且在题材上,美国并不强调教育思想,因为育人不是西方人动画的目的。从《猫和老鼠》中,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是根本。

二、动画形象

中国设计的动漫人物一般都比较严肃正统。比如哪吒和神笔马良。虽然有一些像三个和尚这样的动画形象设计,但没有一个能成为主流。现在的动画形象也是如此。比如《蓝猫的淘气3000问》里的蓝猫,也是乖巧的形象。而且中国动画里的人物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很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性格、剧情都是完全脱节的,同一个屏幕上的两个角色根本没有交流,看起来是独立存在的。

另一方面,美国的动漫形象设计和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大多不变形,形象优美,个性鲜明;大多数动物形象都被极大地夸张了:大头、大眼睛、大手、大脚,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卡通模式。

第三,音乐

音乐对于一部动画的重要性,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一般音乐的功能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要求。音乐一旦成为动画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规律。

中国早期的动画也非常注重音乐的作用,比如《牧童》,是中国音乐和绘画的完美结合。天真的牧童,汩汩的流水,摇曳的竹枝,总是传递着细腻含蓄的感情,完全是中国风。整部影片中的笛子由享有“魔笛”美誉的中国一代长笛大师陆春龄演奏,更是堪称经典。穆迪被美国评论家称为“中国听到的最好的电影音乐”。而近年来中国动画的音乐,仿佛是动画的附属品,脱胎于动画,纯粹是为了制作而制作,毫无美感可言。

美国动画中的音乐仍然以迪士尼为例。在迪士尼动画中,音乐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每一个故事都有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贯穿始终,生动地表达了动画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迪士尼的作品中,音乐的发现无处不在。我们可以说,每一部电影都找到了非常对位、非常合拍的音乐,而且往往与电影相得益彰,让两者都大放异彩。

第四,艺术性

毫无疑问,中国早期的漫画对艺术要求非常高,创作非常严谨。中国的漫画创作者一直非常注重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创意,在漫画的艺术表现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许多艺术漫画获得了国际奖项,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上世纪80年代著名水墨电影《山水间》通过古琴大师向渔民少年传授钢琴技艺的感人故事,将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水平与古琴音乐完美结合,阐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傲人境界。这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8个奖项。

另一方面,美国动画更注重商业价值而非艺术性。美国在其动画早期,迅速进入产业化运作,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也有追求纯艺术的实验动画,比如《美国一瞥》,但商业动画才是主流。《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狮子王》、《泰山》等一系列动画长片的制作,形成了动画运营体系,获得了宝贵的市场回报。

至于其他方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就以上差异而言,中美动画的差异还是蛮大的。不断成长的中国动画,如果能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选择合理的选题,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秘书大杂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