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札记

江村经济札记

《江村经济》这本书是我们老师给我们介绍的,说的不错(当然看完之后我觉得真的不错)。是费孝通先生的博士论文。作为一篇论文,由于自身体裁的限制,学术内容会比较多,所以会比较枯燥。其实刚开始我并不感兴趣,但是看了两三章,发现真的不错。《江村经济》通过研究一个小村庄来反映一个大规模的社会研究,将作者自身的经历融入书中,既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又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而我,在认真阅读之后,也有所收获,产生了一些看法。

《江村经济》是一本关于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贸易制度的书。描述了长江流域一个叫开县公村的村庄的经济问题及其历史发展变化。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对这个村庄的发展做了深刻的分析,让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真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学的热情。

地理环境

费斯图斯博士等人认为,在中国现阶段研究乡村社会,以村庄为单位最为合适。由于现实的原因,费孝通先生把他的调查限制在一个小的社会单位——村庄。费先生选择的考察地点叫开贤宫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东南岸。受夏季风影响,该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生产季节持续300天左右。而且,“这一地区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将这一地区与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广大领土连接起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是这一地区在当时中国经济中取得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村子里,土地是维持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物质条件。人们可以根据当地人所占土地的自然条件,大致推断出村民的职业。碰巧村里的外地人都从事特殊职业。当然,他们没有土地。

此外,具有交通优势的开县公村不仅发展农业,其工业尤其是丝绸业在当地农村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在先进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一地区的传统丝绸业逐渐衰落。

从这一章中,我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但也离不开整个社会或世界。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在整个村庄的规划中,没有专门的地方供人们聚集进行公共活动。然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村庄内部关系紧密相连,一些公共机构的建立是社区生活变化的体现。

社会背景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它起着纽带的作用,保证了血缘关系的延续和家庭成员的相互依存。“家”其实是一个“家”的亲属关系的延伸。“家”的大小是由两种对立力量的平衡决定的。一股力量要团结,另一股力量要分散。这两种力量造成的亲属关系的扩大恰恰是通过姻亲实现的。在这个村庄里,婚姻是一个非常正式和严格的问题。这里的人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所以这里没有提议。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娶了,婚姻自由是不存在的。而且这里的人习惯讲究“亲加亲”,所以堂兄妹之间通婚的现象很普遍。因为这里婚姻的主要功能是传宗接代,促进家族发展。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人们对女性的要求很多,太注重“香”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小媳妇”现象的存在。

当然,在家庭和婚姻问题中,财产继承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村庄中,财产不仅限于家庭财产,还包括村庄财产、扩大的亲属的财产和“没有排他性的财产”(www.creditsailing.com)这些财产的继承主要以集体占有和私人占有的形式存在。在拥有财产的群体中,家庭是一个基本群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在农村家庭中,转移的主要财产是土地,主要对象是家庭中的直系男性。如果没有直系男性,家族或者家族中的长辈会继承他。当然,继承人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由此可见,传统中国出于承担责任和发展家庭的考虑,赋予了男性很高的地位和权利,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女性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些问题得到了显著的解决。

除了血缘关系之外,还有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即地域关系。在这个村子里,一些人一起组成家庭。他们一起生活、吃饭和工作。也存在其他形式的联合团体。

经济年限

在开贤宫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提供了获取消费资料的各种手段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同时也规定和限制了人们的要求。文化对村民的消费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村里的房子都设计有厅堂。厅是屋内面积最大的,一般用来做工作,如养蚕、缫丝、打谷等。它也是人们接待客人或存放农具、农产品和祖先牌位的地方。

在村里,除了生产,人们的主要活动是聚会、外出以及一些宗教和祭祀活动。

这些细节表明,该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也有一些副业。在世代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村民们保留了许多习俗和文化。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

在地理环境中,作者曾经提到过,由于人们占有的土地不同,所以职业也就有很多种。主要可分为四类:农业、专门职业、渔业和失业。但无论如何划分,这些职业的类别并不相互排斥,它们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可以分析出,大多数人使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但他们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从事丝绸业等其他农村工业生产。有些家庭,如寡妇和孩子,由于成年男子的死亡,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而是靠出租土地生活。

气候条件在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人们根据传统节气表和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安排农业生产。土地的占有促进了农场劳动者和小土地租赁的出现和发展。这种生产方式也有效利用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农业生产,丝绸业是该村居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也是太湖地区农民的特色。如前所述,后来丝绸业衰落,当地人也正是这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世界经济的衰退、科技的进步和一些本土技术人才的积极参与。此外,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改革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技术创新的困境。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通过引进科学生产技术和根据合作原则组织新工业来振兴农村经济。

在全书的最后,费孝通先生集中论述了中国的土地问题。他指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农民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水平。农民的主要支出在土地使用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土地改革、减租和平均土地所有制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不是减少农民支出。因此,费孝通先生一再重申,恢复乡镇企业是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本措施。

《江村经济》作为一部社会问题著作,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社会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