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研究论文
近2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不断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市场需求旺盛,令全球汽车厂商垂涎。2008年,中国实现汽车产销超过92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汽车消费者的变化,尤其是私人消费成为汽车需求的关键力量,直接加剧了汽车厂商的竞争。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和广告扩展到汽车服务的各个层面。
车主对高层次服务的渴望,使得与汽车相关的各种服务空前繁荣,技术服务、金融服务、销售服务、物流服务、勘察服务、文化服务等新兴服务层出不穷,极大地拉长和拓宽了汽车产业的链条,直接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汽车服务业的诞生和成长。
汽车服务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方式也在摒弃传统的业务割裂、独立、低效的落后模式,向服务主体多元化、连锁经营、经营标准化、业务综合化、品牌专业化、技术先进化、手段信息化、竞争国际化的深度方向发展。
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的深刻变革,使得汽车制造商和汽车服务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业界将是否拥有足够的汽车服务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培养和造就适应汽车工业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和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汽车维修、检测、营销、管理、评估、保险、销售等工作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十分迫切。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招收了首届“汽车服务工程”(080308W)专业本科生。由于本专业为国内首创,为办好本专业,满足社会需求,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探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规律,项目组向湖北省教育厅申请教学科研项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于2003年6月+065438+10月获批。经过近三年的研究,项目组全面完成了项目申报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成果和应用概述如下:
一.主要成就
1.明确了专业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制定了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研究,专业建设的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好创新、高素质、强能力”的改革方向,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其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满足当代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级汽车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
专业建设的既定思路和措施是: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学术为先”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改革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条件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优势。
既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本专业能够适应现代汽车服务业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掌握汽车服务的技术知识、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懂产品、善管理、善服务、会创新”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意识强的综合素质,能够从事汽车美容、汽车贸易服务和创新工作。
2.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等第一套教学文件。
众所周知,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最基本的文件。项目立项后,项目组对兄弟高校、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汽车金融保险企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听取了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
项目组通过调研,掌握了社会用人单位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项目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学生职业需求,认真研究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科学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一套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填补了国内空白。
项目组再接再厉,进一步开发了课程考核标准、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实习、计算机指导等各种教学文件,为学院办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3.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
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项目组从课程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科学设计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组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论证了实验项目的设置,减少了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大幅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比重,新开设了自主实验课程和专业认知实践、暑期基础强化训练和能力拓展训练。
4.教材建设成绩突出。
从2003年开始,项目组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先后在机械工业、人民交通、武汉理工大学等出版社出版了20本专业教材。其中国家“十一五”教材3部,教委教材3部。这些教材已经在国内高校广泛使用。张国防教授主编的《汽车营销》已发行26000多册,《汽车服务工程》获得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5.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项目组成员的带动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基础等4门课程建设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汽车营销与策划等7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或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还积极开发多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并投入教学应用。
6.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最近五年,学校直接投资600多万元用于汽车学院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捐赠的教学设备原值500多万元。在项目组的积极努力下,上述投资的约65,438+0/3投入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项目中。学校先后建成了汽车诊断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汽车商务实验室,以及汽车拆解实习基地、汽车维修实习基地、汽车驾驶实习基地和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中,汽车商务虚拟实验室是项目组成员通过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搭建了汽车业务虚拟环境,可以模拟汽车厂商的市场调研、整车销售、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物流配送等业务流程。该实验室由国内高校发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项目组在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中国汽车南方集团、武汉华星汉迪等汽车生产销售单位建立了14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7.努力推进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项目组积极开展教研工作,成功申报并完成了“现代集控汽车实验室建设”等3项湖北省教研项目和“汽车构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与优化”等7项校级教研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项目组组织课程教师经常开展教学示范、青年教师讲座、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点评等教学研究活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问题教学、现场教学、激励教学、网络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逐渐得到总结和应用。
目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汽车营销与策划等三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2005年,学校与广州军区空军达成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国防生的协议,从那一年开始,每年招收50多名国防生。为了配合这项工作,项目组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8.为大学生创造了培养创新意识、成长成才的教育环境。
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适合毕业生自主创业,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非常重要。项目组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开放实验室、汽车文化活动、各类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平台,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汽车工程学院设立职业技能证书实训基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近年来,本专业有7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2名学生获得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计划,7名学生发表科技论文,1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12名学生获得汽车科技竞赛奖,30余名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项目,近50%的毕业生获得汽车驾照、汽车营销员、汽车营销员。
9.培养了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在学院的领导下,项目组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师德提升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核心,通过引进人才、提高学历、辅助教学、“一对一师徒”、讲学讲评、经验交流、提高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年来,有3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1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学校师德标兵,2名教师获得学校先进工作者,2名教师获得学校优秀教材教案奖,博士学位获得者由9%提高到50%。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达到了优秀的水平。
10.筹建“高等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继我校之后,截至2008年,全国先后有吉林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60多所高校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当年招生总人数超过5000人。
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分享办学经验,促进* * * *的完善,在武汉理工大学的倡议下,项目组负责了当时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和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全力支持。2006年,武汉理工大学成功成立了“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从而建立了国家级专业建设平台。
教学指导分委会成立后,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8年在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成功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先后向高校介绍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十一五”教材建设计划,讨论了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规范,交流了课程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交流了相关办学信息。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参与高校的充分肯定,对兄弟高校的办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二,主要创新点
1,定义了汽车服务工程的内涵。
在系统研究世界汽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定义了汽车服务工程的专业内涵,即涵盖新车出厂、进入销售流通、报废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服务,同时也延伸到汽车生产和汽车生态领域的其他服务。
2.确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填补国内空白的培养方案。
在深入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服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系统分析了汽车服务人才的职业素质构成,并据此提出了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培养“懂技术、善管理、善服务”并适应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制定了完整系统的培养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3.首次建立了汽车业务模拟实验室,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为适应中国汽车商务贸易的未来发展,在国内首次创造性地运用现代IT技术构建了汽车商务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汽车商务模拟环境,模拟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调研、整车销售、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物流配送等所有业务流程。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查新报告见附件13。
三、主要应用
1.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人才。
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效果良好。目前,我校已完成该专业全国第一届毕业生的培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支持学科建设发展。
项目成果对汽车应用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3.在国内高校有明显的示范效应。
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到目前为止,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42所学校相继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这些学校的专业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我校的大力支持。从专业研究、专业申报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都借鉴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学校选择了我校编写的教材,也有学校借鉴了我们的课件和汽车商务实验室的建设方案。部分高校利用和借鉴本项目成果的证明材料见附件14。
4.为汽车服务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项目在精品课程、课件和教材建设方面的成果,已在上汽通用五菱、武汉龙泰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湖北公司的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得到应用。本项目应用于部分企业的证明材料见附件15。
5、支持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
在全国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待成立)(以下简称“教学委员会”)的工作活动中,项目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教学委员会基于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专业指导性的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