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
然而,妇女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克服阻碍女性发展的各种障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克服传统文化对女性发展的束缚。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时,男性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男女之间一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我们现在说的社会文化,其实是一种“男性中心”的文化,男性永远处于优越感和强势的地位,女性永远处于自卑和弱势的地位。
正是因为社会上的这种文化,千百年来“统治”与“被统治”之间有着强烈的“主从关系”(男人是“统治者”,女人是“被统治者”),社会才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任何时候都没有例外。
应该说,新中国解放以来,妇女的地位从来没有比今天更高,我们的社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男女平等真的实现了吗?
恐怕没人能也没人敢说这么大的话。
现实的存在告诉我们,即使在我们这个社会,离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是如何实现“性别平等”?如何改变事实上的不平等?
我想,除了社会下大力气克服和消除各种阻碍女性发展的客观因素,作为女性,我们不能靠政策,不能靠等待,更不能单纯靠男人的“恩赐”。女性应该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努力克服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束缚。
比如,在几千年男性的“统治”下,在“男性文化”的影响下,女性身上形成了很多男性“推崇”和“高度重视”的性格特征。有些明明是弱项,却被男人用最美的词语“包装”出来,所以很多女人心安理得的接受,甚至刻意让自己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可以很武断地说,如果女性不注意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只会是一种“幻想”。
那么,作为一个女性,应该摆脱哪些传统文化的束缚呢?笔者认为,为了女性的发展,应该努力克服以下三个弱点。
第一,要有强烈的动力去实现。
孟子曰:“登东山而小,登泰山而小于天下。”
唐代诗人李白说:“大鹏一日随风起,冲天万里。”
这些诗句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有远大的志向,是他工作和事业成功的前提。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野心往往和男人联系在一起。
比如,早就有“君子为国收拾天下,无非是房!”(女人呢?应该是‘在房间里’吧!);早就有人说“一个男人野心勃勃,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没有“大女人志在四方”的说法?)
早就有人说“自古男主外,女主内,懒得哭英雄。”似乎只有女人才会“泪流满面”“婆婆妈妈”。)
早期的;在早期;提早...
总之,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所谓的社会角色划分是很明确的,而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女性也问心无愧地接受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普遍观点,把在外做出成绩视为男人的事情,问心无愧地“鄙视”那些男人。
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女性缺乏的是一种职业抱负,她们缺乏的是心理学所说的成就动机:一种从事对社会发展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的内在动力。
很多女性因为缺乏成就动机,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很多弱点。
太爱面子了。许多女性既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她们选择的工作往往“具有挑战性”且风险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的社会成功。
“愿景”不算太宏大。这类女性容易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往往在得到别人的认可后就“停止”工作。对于那些有强烈成就动机的男人来说,他们不仅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更要以获得权力、地位和名誉为最终目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不愿意竞争。这类女性一般愿意从事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工作,如教师、保姆、护士等。,而男性则喜欢从事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等工作。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以后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类女性在完成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得不打退堂鼓,或向领导请示或向周围人求助,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抗干扰能力差:这类女性一受到社会的干扰,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动摇原有的决心,所以成就动机不稳定,坚持性差。
一般来说,只有成就动机高的人才能获得事业成功、社会成功和发展成功。遗憾的是,尽管社会发展很快,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女性来说,观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在心理障碍之一。
二是缺乏强烈的竞争精神。
千百年来,竞争这个词似乎是男性的专利。
如果一个男人争强好胜,不愿意轻易放弃,喜欢和别人竞争,也就是说他好胜,那么人们就会用赞美和钦佩的语气说:“这个男人真有点男子汉气概!”
如果一个女人不肯轻易屈服,她首先要争取一切。在男人面前,她也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有一种想打败、压倒对方的精神。人们会带着疑惑的表情说:“这个女人怎么一点都不像女人?”“真是个婊子!”
同样是比赛,发生在男女身上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是干什么用的?
这恐怕与支配社会几千年的“男人文化”有关:即为了“确保”男人的主导地位,要求男人坚韧、冒险、进取、争强好胜;而且要求女人温顺,体贴,听话。
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女人的性格越来越女性化:感情细腻,言语柔和,动作越来越温柔...
看看,心理学家是怎么描述女人的特点的:“女人天性细腻,多愁善感;女人顺从,凭本能行事;女人热情,富有同情心;女人在乎具体的事情,善变;女性更谨慎,相应地也更优雅;女人勤奋不懈,不失女人的温柔;他们坦率而光明磊落。”
所以在这种被社会认可的文化氛围的规范下,女性在男性、领导、民众面前变得越来越顺从,“三从四德”成为了女性的一种美德。即使在90年代的今天,人们也不敢说这种封建文化的残余已经消除。
于是,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下,女性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不敢“冲”,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说“不”,更不敢和男性“竞争”。
由于缺乏竞争精神,女性错过了许多自身发展的机会,失去了许多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她们的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女性的活力始终没有像男性那样表现出来...
由于缺乏竞争精神,她们的社会地位“自然”只能是从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的发展只能由强者来安排...
为什么要规定各级党政官员选举中女性占一定比例?原因之一是女性胆小自卑,不敢和男性竞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想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作为女性,我们就应该有点闯劲,敢想敢说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振作起来,争取进步,促进自己更好的发展。所以,要想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女性的人格特征中应该更多的有竞争精神,并且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竞争精神。
当然,从社会的“大文化”来看,我们也应该更加宽容,不要再以“女性化”的规范来要求女性。
第三,权力意识缺失。
“女性应该更有权力意识”这句话乍一听有点刺耳,因为不符合国情,不习惯。
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达,比如“希望女性有更多的社会参与意识”,那么人们会觉得“文明”很多。
但细究起来,“多一点权力意识”和“多一点社会参与意识”这两个概念是有相通之处的。而且在加速实现“男女平等”的意义上,“多一点权力意识”的表达似乎更生动,更能体现女性自身的弱点,更快地实现男女平等的历史使命。
所谓权力意识,是指通过某些手段的实施,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能力或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不是男人的专利,而是对权力的渴望,是人类诸多基本社会动机之一。所以对于女性来说,权力意识绝不是禁区,更不是什么大词。妇女也可以想成为,也应该能够成为政治家、战略家、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
因此,作为现代女性,她们应该努力打破那种落后过时的观念。想法是“权力似乎只是男人的专利”,似乎只有男人才能谈“权力欲”,似乎只有男人才能当这个官或那个官。
所以作为当代女性,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社会的文化氛围,重塑女性人格。因为自从男人从女人那里“夺权”以来,一直是男人主导,从而形成了适合男人统治的社会文化。在“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这种不成文的“教条”中,要求女人温顺、听话、体贴,而男人则要求坚决、坚强、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