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阴阳五行的论文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同时用五行的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相互生长、相互抵抗的不断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平衡。这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木材的特性:古人称之为“木之直直”。“直”其实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笔直的树枝,向上向四周伸展。因此,具有生长、上升、光滑的功能或特性的东西属于木材。
火的特性:古人称之为“火即炎”。“商演”意味着火具有温暖和上升的特性。所以温暖向上的东西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之为“土为庄稼”,意思是土具有种植和收割庄稼的功能。所以,具有生化、承受功能的东西,都属于土。所以有“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黄金的特性;古人称之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从皮”就是“变”的意思。有洁癖、抑郁、收敛作用的东西都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之为“水润”。意味着水是潮湿的,向下的。凉的、潮湿的、往下流的东西都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分类。
①分类:事物的五行属性是由事物的性质和五行的特征类推得出的。如果事物具有与木相似的特征,则属于木;类似于火的特性,属于火等等。比如五脏属五行,肝属木,心阳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如果你在方位上属于五行,那么它属于木,因为日出在东方,和木的上升特征相似。南方偏热,类似于火的炎性特征,所以属于火;西方的日落与黄金的下降特征相似,所以属于黄金;北方寒冷,类似于水的特性,所以属于水。
②演绎法。比如,如果肝属木,那么肝的主筋和肝的开窍以“筋”和“目”为目的也属木;心若属火,脉、舌亦属火;脾属土,“肉”“口”也属土;如果肺属金,那么皮毛和鼻子也属金。肾属水,“骨”、“耳”、“二阴”也属水。
(3)五行学说也认为同属五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比如东方和自然界的风、木、酸物质都与肝有关。自然和人体的五行列举如下。
对人体来说,就是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纳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
3.生命的五行,虐与虐
(1)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发展是指这个东西对另一个东西有促进、鼓励、培育的作用;相互尊重是指一个事物可以抑制和制约另一个事物的生长和作用。相互生长、相互制约,在五行学说中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有联系,自然才能维持生态平衡,人体才能维持生理平衡,所以说“控制就是生化”
五行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的顺序是:木图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
因为五行之间的关系,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生我”、“拒我”、“拒我”四个环节。
“生我”与“生我”,比喻为难经中“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生我者为子,故五行关系亦可称为母子关系。以火为例,因为木生火,“生我”者为木;因为火生木,“我生”就是土。这样看来,木是火的“母亲”,土是火的“孩子”;即木与火是“母子”,火与土是“母子”。
“胜我”和“胜我”在《内经》中称为“无敌”和“得胜”。即“抗我”者“无敌”,“抗我”者“胜利”。再以火为例。因为火能杀金,“杀我”的人就是金。因为这个火,所以“我”是水。
相互发展、相互制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命,就不会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可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诞生,依次克服,如死循环,才能生化,才能维持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乘法和攻击性。五行相乘互损是指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被破坏后,出现的相互牵制的异常现象。
乘:乘,就是欺负弱小的意思。五行中的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受害者的“行”过于克制,从而引起一系列过分的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过强时,会造成受害者的“五行”被过分克制,会使受害者的“一行”变弱,从而造成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比如木太强,土也会太强,导致土不足,这就是所谓的“木取土”。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由于五行中某一“行”的衰弱,所以它的相互牵制相对增强,就更弱了。比如木本植物不是太强,对土壤的抑制能力还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壤本身的不足,土壤的强度相对增强,使得土壤更加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土壤虚木倍增”
相互侮辱:侮辱,这里指的是“反侮辱”。五行中的互逆,是指由于五行中某一行太强,反抗了“克己”的原行,所以反逆也叫反逆。比如木特别强的时候,不仅被金所克制,还会抗金(即抗金),称为“木侵金”,或者说是抗金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金本身的弱点,不仅不能克制木,反而被木所抵制,称为“金虚木辱”
相乘和互辱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乘法和互逆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个是五行互逆的顺序有太多的束缚,从而形成了五行之间的畸形关系;后者是与五行顺序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当它们相乘时,也可以同时被侮辱;相互攻击发生的同时也可以发生倍增。比如木太强,可以取土辱金;金弱则木可抗,火可夺。
3.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1.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比如肝脏是“木”,因为它有止泻的功能,没有生发的特性。心阳有温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点,所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具有生化之物的特性,故脾属“土”;肺气主下法,金具有清泻收敛的特性,故肺属“金”;肾有控水藏精之功,水有润下之特性,故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比如肾(水)之精养肝,肝(木)藏血养心,心(火)之热温脾,脾(土)化为水谷之精充肺,肺(金)下助肾。这就是五脏之间的关系。肺(金)气下降,可抑制肝阳上亢;肝(木)之顺,可解除脾土之郁;脾(土)的运化,可以阻止肾水的泛滥;润肾(水)可以防止心火过旺;阳-心热(火)能过分制约肺-气-金-清-素,这是五脏之间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如食物的四季五味。总之,五行学说在生理学上的应用,在于解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解释脏腑之间的病理影响。
比如肝病能散脾,是树取土;脾病也会影响肝脏,这是对木的侮辱;肝脾同病,相互影响,即木滞土虚或土滞木滞;肝病也会影响心脏,是母病,子病;影响肺,为木辱金;影响肾脏,对于孩子和母亲的疾病。肝病如此,其他器官的病变也是如此。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它们的病理相互作用。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从颜色、味道和脉搏来诊断内脏的疾病。如果看到脸色发青,喜欢吃酸味,看到脉象有弦,可以诊断肝病;面红,味苦,脉红,可诊断为心火过盛。脾虚患者面青,以土为木;心脏病患者,见黑,以火为水,等等。
从其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病的传播。比如脾虚患者,面色发青,脉如弦,为肝病而散脾(木带土);肺病患者面红耳赤,脉红,是心脏病蔓延到肺(火取金)。五脏中任何一个有病变,都可以波及到其他四个脏腑。根据五行学说,有四种传变关系:繁衍、互犯、母病、子儿病、母。
从色脉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如果肝病看起来是蓝色的,见弦脉,与色脉一致。若不见弦脉,而见浮脉,则属互胜之脉,则克色(金克木)之脉为逆,主预后不良;如见脉象深,则属于互有联系的脉象,即生色(水生木)的脉象,平滑,预后较好。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播。如果肝病能散脾(木带土),提前补脾,防止其扩散。“看到肝的病,就知道肝要传脾,所以要先巩固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为补母,实为泻子”。补母针对的是有母子关系的虚证,比如因肝不足而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生肝木。腹泻是根据母子关系的证据来治疗的,比如肝实泻心,因为心是肝之子,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两者的关系,治疗原则可概括为“抑强减皮”法,即泻被抑者之强,补被抑者之弱。如果肝木过旺,脾土过旺,一定是腹泻,脾土虚弱,一定要补。
(3)制定处理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埋树,是一种滋补肾阴养护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阴不足的疾病。再如养土生金法,即健脾益肺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肺气虚弱之症。再比如扶土抑木法,这是一种用疏肝健脾的药物治疗肝郁脾虚的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心理治疗中,五行的克制可以用来选穴和调节情绪。如果悲伤能战胜愤怒,那是因为悲伤属于肺,愤怒属于肝。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往往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解释事物矛盾两面之间的一般关系,还可以解释事物之间更具体、更复杂的关系,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