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一些关于莫扎特长笛协奏曲的书面资料。
莫扎特:G大调第1号长笛协奏曲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为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写的,这一次只是为了赚钱,为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筹集急需的资金。1777 10年底,莫扎特和母亲曾去曼海姆旅行,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法院对这个21岁的天才不太感兴趣。最后,一个业余长笛手,来自曼海姆的荷兰人德·让,来邀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单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
莫扎特不喜欢长笛这种独奏乐器,所以即使缺钱也没有写。1778二月底荷兰人走的时候,订单还远未完成,莫扎特的费用只好减半。但是,他虽然不喜欢这种乐器,但开始写的时候也不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本预期的业余水平,成为了长笛演奏者和听众接下来200年的艺术享受。
第一乐章:G大调太阳快板,4/4拍,奏鸣曲式。
在长笛独奏之前,我们听到乐队提出了几个主题,第一个是最重要的。显然,这是莫扎特选择“庄严”来解释速度时心中的主题。虽然整首协奏曲轻快优美,但开头的主题却有一定程度的洛可可式的恢弘。接下来独奏长笛时,它不满足于像往常一样简单地改变曲调来呼应那些乐队的主题,还遵循了典型的莫扎特的道路,跨越了关系调E小调的领域,用一个看似怨恨和眼泪的短句来丰富这个乐章。这短短的一句话,至今仍是长笛独一无二的主题瑰宝。
呈现部分以一个小小的跳停图案结束,并不起眼,直到莫扎特的想象力跳过来,把它改成了一个长长的展开部分(01,03分40秒),五彩缤纷,五彩缤纷。几个基本主题的再现由独奏者和乐队一起演奏,直到华彩乐段,莫扎特让独奏者自由地展示他的技巧。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柔板,D大调,4/4拍,奏鸣曲式。
比如歌曲的柔板乐章是全曲最高的,有着浪漫主义的忧郁感,有着哑音的弦乐的夜色。一个庄严的空八度励志音型被引入主旋律,首先由单簧管演唱,然后由长笛在耳语小提琴上独奏。
比较的第二个主题(02: 03: 35)是一段带着渴望的上升旋律,令人想起格鲁克的巴黎歌剧《奥Flo与欧律狄刻》中那首著名的《极乐世界》中的长笛独奏。这个乐章充分发展了交响奏鸣曲式,结尾前有一段自由的华彩乐段。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3/4拍,回旋曲。
这首精致的洛可可风格的最后乐章采用了法国的回旋曲风格,基本主题首次出现在独奏乐器上。这个主题回复了三次,每次都略有修饰。每一个间奏都是从辉煌耀眼的技巧开始,然后音乐内容越来越丰富。按照法国的习惯,中间的间奏主要采用小调,最后的间奏以自由华彩乐段结束。然后,翻到回旋曲基本主题的最后一个回复,最后几小节似乎在温柔地爱抚。
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K.314
这首可爱的曲子似乎特别适合长笛。中间乐章颇有诗意,第三乐章火花四射。然而最近学者们发现这首协奏曲原本是为双簧管而写的。莫札特写这首歌的时候是二十一岁,这首歌是为意大利双簧管演奏家朱塞佩·法拉帝写的,他在公元65438年4月到公元0777年4月间担任萨尔斯堡大主教。我们不知道莫扎特完成谱子的确切时间,但显然是在今年秋天去巴黎之前。
莫扎特随身带着这首双簧管协奏曲。去巴黎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是曼海姆。著名的曼海姆乐队是当年最有技巧和影响力的乐队。团队中有许多著名的大师,其中一些是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曼海姆乐队首席双簧管弗里德里希·拉姆(Friedrich Ram)多次演奏莫扎特的协奏曲,获得热烈掌声。
莫扎特在曼海姆的乐队成员中还有一个朋友——长笛手温德林。通过温德林,他从一位荷兰业余长笛演奏家德·让那里得到了一份报酬丰厚的订单。他交出了两首协奏曲和三首长笛四重奏,得到了96面盾牌。两首协奏曲中,第一首K.313是全新创作,第二首改编自他为弗雷迪创作的双簧管协奏曲,原本是C大调,吹长笛时移至D大调。
产品分析
第一乐章:D大调快板,4/4拍,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在当时听起来一定是特别独特的,清晰的小音型,辉煌的节奏,意大利古典歌剧轻松活泼的氛围。切分音的主旋律在开始的几小节由乐队演奏,紧接着是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带有强烈歌唱的对比旋律。独奏长笛的进入非常出彩,是快速上升的音阶和持久的高音,乐队再一次在它下面宣布乐章的积极主题。笛子继续奏出辉煌的句子,转到旋律优美的第二主题(04段:01分33秒)。
在莫扎特后期作品中,中间的“展开段”只是连接乐章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巧妙过渡。基本主题素材的再现非常正式,以华彩乐段和华丽的乐队完美收官。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行板,G大调,3/4拍。
慢动作充分发挥了笛子的歌唱能力,尤其是在乐队的子旋律上演奏长音。莫扎特小心翼翼地使用他熟悉的语调,给这首歌增添了一点诗意的忧伤。
第三乐章:D大调快板,2/4拍,回旋曲。
最后一个动作是轻快的回旋曲。它基于一个莫扎特歌剧迷肯定会认可的主题,它是后宫中最亮的灵感来源。那是歌剧中金发碧眼的激情之歌《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在这首歌里,她希望她心爱的佩德里罗来把她从宫殿里救出来。这句话被笛子的仙乐音调吹出后,乐队立即跟上。
独奏长笛演奏的第一个间奏似乎是原句选段的再现,但很快就与琶音、音阶等其他方面发生了分歧。乐队断断续续地加入,但在长笛达到华彩乐章的高潮之前,乐队已经成为它快乐而顺从的仆人,悄悄地从背景中退了出来,主要是为了呼应迷人的独奏部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