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论证的论点
节俭: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是,这与节俭的引入并不矛盾。节俭就是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的劳动成果,从祖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电视纪录片《毛泽东》展示了一个场景,毛泽东的一名保健医生拿起毛泽东生前使用过的毛巾毯子,上面布满了补丁。他说,他曾多次建议更换新的主旗,但都被拒绝。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一件旧军装被洗得发白,有16块补丁。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有洞,鞋帮有线,已经补好了,还在继续穿。他曾说:“毛巾毯子我买得起,但人不能失去拼搏的精神。”
徐特立《粉笔诗》徐特立,字陶老师,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一本徐特立的传世教育文集。他注重道德修养,生活节俭。他在担任南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时,写了一首诗《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在校园里发表:半支粉笔还在珍惜,公物要永远珍藏。学生们不理解余仲渠,但他们认为余是个好人。他每天巡视全校的时候,总会把丢弃的粉笔头捡起来放在口袋里,给自己上课用。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又名水田师范)的几年里,他几乎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的同学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所以徐特立写诗教育学生。
信仰:指对某人或某种思想、学说、宗教的极端信仰和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和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也是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事实论据
范仲淹的野心范仲淹,宋代书生,两岁丧父,随母改嫁。他在学校的房子里没日没夜的努力学习,却五年不脱衣服,不睡好觉。他在文章中激情洋溢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宏愿,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愿,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为中国的独立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十年如一日,却没有自己的财产,只有书籍、衣物和华侨捐赠给他的一间小房子。他革命人生的动力是“顺应世界潮流,满足大众需要”的崇高信念。
苏格拉底坚持真理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是认识自然,而是“认识自己”。当时的奴隶主和统治者指责他传播不同意见,并以毒害青年和反对民主的罪名判处他死刑。他平静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坚持哲学家的道德操守。你开个条件,只要我以后不搞哲学研究,就可以让我活着。”然后,我的回答是:“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苏格拉底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的完整性,值得后人钦佩。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