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参考模型

数学论文参考模型

数学作文范文参考,说到试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程度上接触过一些论文。很多时候,写一篇论文并不容易。写论文需要参考很多文献。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数学试卷的范文参考。

数学试卷模型参考1

论文题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充满教育机遇和挑战的新气象。在小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智慧和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创造性和探究性思维得以培养,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从“要我学”转变为“学会学习”。在培养小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观行为下显现出智慧的光芒。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小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因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对新鲜、生动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兴趣,大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反思。

(一)过多引入情境教学,丧失教学目标

有些数学老师在课堂导入中过多使用情境,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课堂导入,老师突发奇想,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们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开发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力,却忘了老师正在上数学课。又如:高一“加减法”的数学计算中,老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引入数学课堂,但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引入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对风景的想象,偏离了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错失了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生的成人想象力缺乏新奇的吸引力

数学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想象,忽略了孩子般天真无邪的眼神,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老师用“一周有多少天”引入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对乘法口诀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未能将情境及时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削弱了数学学科应有的“数学味道”,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统计学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以小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和记录,但学生停留在小组成员之间权重的比较讨论,并没有真正进入数理统计知识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地整合、内化所学,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一种方式。在唤起他们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吸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发兴趣和独立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小学生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有独立发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越是探索自己的自主发现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导致知识迁移。

三,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中,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有效引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

恰当有效地引入数学情境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以轻松、愉快、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传递数学知识。生活是无缝的,生活是学生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密切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数学的价值,在现场体验中感受数学的奥秘。数学情境的生活化程度越高,学生越容易激活内心的生活体验,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也越深。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购买人民币,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然后让分组的学生购买不同面额的假人民币,让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验数字的变化。[1]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愿意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引入游戏环节,让小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比如小学50年以内的加法练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加法,而是可以用“邮递员送信”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邮箱,准备好不同加法练习的信封,选择几个学生作为“信使邮递员”,将这些信封与邮箱进行匹配,让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数学知识,这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

3.引入故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喜欢故事,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想象,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高一数学“10以内的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数的相关概念,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9这个数字发现自己是最大的,所以很自大,很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很小,比我年轻,所以你们都必须听我的。”为了消除它的嚣张气焰,其他数字同意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当数字9看到它时,它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它不再傲慢,和所有人都成了好朋友。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开始对数字进行思考和想象,认识到数字在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意义,进行自主认知学习。[2]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训练数学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后,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和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资深数学教师从课后实验入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陈旧

就目前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而言,高级数学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教科书为依据。作为一门动态新颖的学科,由于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传统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高等数学的老师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来教的,也就是说老师“从定义到定理”,“从习题到习题”。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无法给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独自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进一步降低。这就需要教师致力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竞赛和教研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无畏品质和踏实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培训课,但由于课程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课程无法作为大众化教育进行推广。现在高校都在积极寻找一种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就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性,将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有着广泛的影响。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不仅可以还原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对一些现实世界的信息进行简化、抽象和翻译的过程中,运用数学语言和工具,用图形和表格的方式,把其中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建模后,需要对真实信息进行检验,确定最终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练习,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客观地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将建模思想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建模思想在公式中的运用

公式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还要与建模思想相结合,使问题更容易解决,课堂气氛更活跃。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公式中使用的建模思想,教师还应结合实例进行教学。

(二)讲解习题时使用数学模型的方法。

课本例题用建模的思想求解。老师很好地讲解了例题,讲述了利用数学建模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清楚地明白如何利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内容后,充分利用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和解题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总的来说,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在比赛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广泛宣传,让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用数学建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培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高等数学知识,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需要学生的良好配合,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谢,杨。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19-120。

[2]李伟。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改革,2012(04):177-178,189。

[3]杨思湘。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0): 89,95。

[4]刘·。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贵阳学院学报,2013 (03): 63-65。

浅谈高中数学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结合数学史,举办文化讲座

数学史教育对理解数学学科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史不仅仅是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因为数学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情况下充满了彷徨、徘徊、历经艰难曲折,甚至面临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战胜困难和危机的斗争记录。讲座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和相关人员,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艰辛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不懈的意志和诚信。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百牛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与进展”等的由来。向学生介绍数学界的一些数学奖和著名问题,如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华奖、泡利亚奖、高斯奖等。这种安静的教育会激发学生的个人发展愿望。另外,介绍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无理数的出现引起的争议和代价,无穷小为零和非零的争论,康托集等。

二,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向上。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在讲相关内容时插入课堂教学。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和激励学生,对他们进行人文价值观教育。在新课导入中,可以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展完善,著名数学家的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历史上数学进步的曲折历程,提供一些历史的、现实的真“题”来导入新课。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和灵活性,让数学成为一门生动有趣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科。比如在讲欧拉公式时,介绍欧拉传奇的一生,欧拉解决这个问题时的奇思妙想,特别是他失明后的贡献,用数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我们在讲解析几何的时候,介绍笛卡尔和费马在这门学科建立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学生可以了解解析几何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感受著名数学家的执着信念,学习宝贵的数学精神。在谈到相关内容时,介绍了华、陈景润、苏、杨乐、等中国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和数学成就,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艰辛,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师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某一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从而升华数学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获得至关重要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再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从而创设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列举其在贷款购房中的应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讲解映射的抽象概念,如“条形码”、“指纹”,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映射,钥匙对应锁,学号对应学生。在讲概率的时候,列举它在彩票等方面的应用。讲“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如何用合金的比例来测算青铜器的年代;在讲“双曲线方程”时,学生可以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双曲线冷却塔、北京修建的双曲线渠道和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体验双曲线方程的应用价值。此外,分期付款,数学成绩和近视镜片的关系,哪个更赚钱,银行存款还是购买保险,房屋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源于生活是为了生活,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合其他学科,* * *享受文化精髓。

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尤其是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实现数学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从而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以人为线索,以数学题材为线索,以史书为线索,以数学为线索。我们可以把封闭的课本内容打开,把封闭的概念、公式、规则打破成几个“小盘子”,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拓宽书本以外的书本知识,并与其他文化知识相融合。实践证明,当老师讲“活的数学”,或将数学与哲学、美学、经济等文化艺术联系起来时,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说,讲。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内容时,可以介绍一下三角学的起源和发展,说明它在航海、历法计算、天文观测等实际活动中的作用。讲反证法时,详细告诉学生伽利略是如何纠正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持续了1800多年的错误论断的。当理解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时,我们可以联系到“抬起头来看,我发现那是月光,再往下沉,我突然想起了家”;在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联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谈到“三观”这个概念,可以联想到“视山侧为峰,远近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我们在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可以把它们与成语联系起来(“等一只兔子,滴水成冰,不期而遇”是随机事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黑白分明,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水中捞月,海枯石烂,吃饼充饥”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五、结合课外活动,小组合作。

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数学文化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仅仅在课堂时间里教授数学文化是不够的。课外活动也要突出数学文化,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容,并以某种形式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通过举办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开阔数学视野,然后通过写读后感、数学作文和组织学生交流等形式,让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像春风和雨水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灵。书籍有美国数学家西奥尼·帕帕斯的《数学的奇迹》、陈师古、葛孟增的《数学家的启示》、李新灿的《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获得者及其成就)》。张景中院士撰写的《数学家的视野》、《新概念几何》、《漫谈数学》、《数学与哲学》通俗易懂,都是在教学中传播数学文化、展示数学魅力的好书。学生也可以分组,老师可以针对某个内容或话题提供一些参考或话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书和网络上了解国内外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成功过程,他们对数学的贡献,以及他们治学严谨,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把收集到的故事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交流,体验数学文化。比如“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这个题目,就是从“直觉——验证——猜想——证明——应用”一步步推进的,跟随着大数学家欧拉的脚步。不仅可以掌握欧拉关于多面体公式的来龙去脉,了解欧拉传奇的一生,还可以体验发现的艰辛,学习治学的态度,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增长数学文化知识,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数学充满智慧和生命。

六、结合教学评价,纳入数学考试。

虽然高中数学教材进一步完善,更大程度地反映了数学文化的内容,实验教材在每章或模块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数学文化的介绍,但仍然是阅读材料。老师认为学生能听懂,学生认为不考试。在教学上,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老师和学生对这部分重视不够,通常注重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和评价。重视显性知识多于隐性知识;为了让师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应以评价促进高中数学文化教学,可以将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高考试题中,在常规考试中适当涉及常识性的数学文化。这样,高中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会有意识地将数学文化的内容尽可能地与高中各个模块的内容结合起来。循序渐进、系统地进行数学文化教学,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又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传播,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大功能,即科技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不同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应该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第三,提高数学文化品位,在整合资源、优化课堂和活动上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恰当地、巧妙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不仅成为科学人,而且成为文化人,形成和发展数学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