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维试卷

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的专门教育活动。它的教学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方法或手段,充分发挥激情、理解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收到极其满意的效果。

一,激情视听手段的巧妙运用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因为生动、形象、鲜活的场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教师应适当运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声音,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比如我县一位老师参加全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她获得了九年思想品德第七册《关爱父母》一课的一等奖。新班一开始,她就用录音机给同学们播放《世界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让他们听着这首歌,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同学们完全沉浸在爱的感情中。这时候老师又不失时机的指出,尊老爱幼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小尊敬和爱护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教材就巧妙地通过视听手段引入,做到了情与理的结合,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果,从而加深了学生的情感。

二,巧妙运用视听手段进行理解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巧妙运用视听手段创设情境,将教材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具体事物、具体情境获得教育启发,唤起学生的思想声音,从而认识事物,提高道德认识。

比如我听了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册一位老师的课《珍惜粮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粮食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息息相关,粮食来之不易。首先,他制作了四个光膜(都是根据教材41-42中的插图制作的)来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谷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哪些用途?然后问:五谷是怎么来的?人没有食物能活吗?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计算: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县人民能节约多少斤粮食,全国人民呢?让学生知道:浪费粮食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时候老师总结“爱惜粮食是一种很好的品德,不要从小就浪费粮食”。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进入了状态,又突破了难点,为激情和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巧用视听手段引导线路

道德行为是人们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引导就是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让他们知道怎么做。由于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控能力差,在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上往往存在不一致。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最初的道德认识出发,巧妙运用视听投射手段引导道德行为,将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道德行为的形成。

比如,在讲授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第三册《上课专心听讲》时,可以将课文插图制作的幻灯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讨论,激情理解,引导学生观察高士奇爷爷上课专心听讲的那盏灯,看看高士奇爷爷是如何在灯上上课的。其他同学做了什么?讨论后,让学生模仿高士奇爷爷,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训练。这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标准,避免盲目指导。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做到有情有理有导,有机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