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评一下西游记?

天真的孩子对西游记最感兴趣,我小时候也不例外。我被神话世界的奇幻和壮丽迷住了。吃一颗人参果就能活四万七千年,可惜猪八戒居然吞了。我真希望我能尝一口。一个筋斗飞十万八千里。如果我有这个能力,我就不怕迟到被老师处罚了。当然,我最佩服最想要的是孙悟空那样的七十二变。

长大后慢慢被红尘淹没,渐渐觉得七十二变真的遥不可及。工作之余偶尔看这本书,有一种和小时候不一样的感觉。所有凡人都断言孙悟空勇敢叛逆,后悔自己最后的臣服。胡适认为这部小说“使神魔有了人情,精神也世故了,玩世不恭的意思也暧昧了”。鲁迅也说过这本书“作者是儒生,但这本书真的是游戏”。而现代学者苏星认为《西游记》是对明代世宗隐义的批判和嘲讽。我无能,受前辈启发,我有别的感受,我会笑着告诉大众。

《西游记》构思巧妙,语言幽默,寓意深刻。众所周知,《红楼梦》中有很多隐喻。实际上,吴承恩在写作中也使用了这种方法,甚至比曹雪芹还要隐蔽。至于怎么藏,以后再详细说,这里只说一个简单的。例如,它有一个非常美丽的风景描述“突然遇到一条小河,清澈的水,寒冷的波浪,柳荫挂在袁剑河,露出几个小屋的屋檐”。这几笔勾勒出一幅美丽宜人的田园风光,而唐僧却没能抵挡住这景色的诱惑,怀了孕——真是引人入胜!同时,它的幽默受到大家的喜爱。老妖抓着唐僧正要吃的时候,门口的小妖会像往常一样跑进来杀风景。“陛下,出事了。”每次看到这个我都要笑——都是妖自己的错,为什么不吃?小妖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惊人。“他鲜嫩可口,是个好和尚。”任何人看到都会忍不住啃上一口。更有意思的是,孙悟空被狮子精吞掉的时候,猪八戒自言自语道:“今天他还是个和尚,明天他就是大和尚了。”。看到朝夕相处的哥哥,并肩作战的伙伴被恶魔吃掉,还能心平气和的说出这样的话,真的很搞笑。也正是因为这种幽默的语言,让81岁的学经路上有了乐趣,特别有乐趣。

当然,《西游记》也有很多让读者困惑的地方。很多人都纳闷,这位把天界敲得团团转的大英雄,在西天路上屡屡被妖精欺负,甚至在狮驼国“泪流如水”。这些逼孙擦眼泪的小妖精,很多都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比如蝎子精,蜈蚣精。很多都是天降的,这些大妖精不好对付。尤其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简直神奇!与老先生切割的钻石真的是刀枪不入,连如来的宝物都被它困住了。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孔卓国王这么厉害,为什么老先生在天宫闯祸的时候不直接带走孙盛达,而让他的坐骑为难五百年后皈依的佛经呢?而最让人不想不通的是玉帝对孙悟空的态度。在《猴王》中册封猴王之后,又被任命管理蟠桃园,真的对应了猪八戒所说的:“鱼干可以当猫的枕头吗?”。猴子最喜欢吃桃子,让他掌管桃园真是不可思议。会惊动蟠桃会是必然的结果。张教授说,这证明了统治者的昏睡,但我不这样认为。

吴承恩显然是想说明某种制度,所谓的方圆没有规则是无法实现的。孙悟空学成归来,其实只是有了长生不老的方法。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代表我们解决了问题,就像我们有了登月的方法,不代表我们登上了月球。他还在地狱大闹一场,只为跳出轮回。玉帝在齐天大圣府设置了静心清心师,就是为了提醒他继续专心修行。后来用蟠桃园来检验它的练习效果。他没有通过考试。长生不老的神仙并没有简单的杀了他,只是把他压在了五星山脚下。爱默生说,“逆境有价值,一个好人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南山王,享受了几百年的放荡生活,至死也只是个恶魔,而孙悟空却在500年的逆境中悟出了一些东西。闹天宫的孙悟空年轻气盛,正如他自己说的:强者以我为荣,英雄敢争第一!无论是玉皇大帝的考验,还是青牛等恶魔的下界,孙无疑需要经历更多的磨难才能修成正果。这真是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妙就妙在这部小说是鬼小说,作者可以随意安排。正所谓“故天必降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其体魄。”经过这次挫折,孙悟空更加有进取心了!在随后的取经之旅中,他虽然总是落泪,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进取的精神。

大多数人只是先感叹孙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悔他后来屈服了,乖乖地跟着唐僧去拜佛。但我没想到——孙悟空的目标是长生不老!他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西游记告诉我们,年轻人受点挫折是好事,要学会反思。以后要乐观进取,在艰难的时候,不妨像学习别人一样,用一点幽默来调整自己。我们也必须团结一致,决不能像猪八戒那样拆散我们的行李,因为那一定会失败。对了,多吃点!猪八戒是这方面的典范,我很欣赏。古人也有一句诗“不舍捐增饭”,可见八戒的吃相也是有根有据的。

所以西游记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童话,也不是一个世界的游戏。实际上,吴承恩用幽默的语言,借助民间对佛道的信仰,阐述了人在现实中经过磨练和磨难才能实现理想的道理,寓教于乐。没有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行。猪八戒、沙僧、白马龙都要经历这些磨难。唐僧注定要忍受81个困难才能成功。更何况我们红尘中的普通人?作者尽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至于那些隐藏的含义,我以后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