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子的孩子们

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上有劣势。所以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几个孩子特别调皮,不合群,甚至有破坏性。如果不尽快对这些孩子进行干预和引导,他们会逐渐形成不良的性格,成为问题儿童,甚至在未来很难生存,处处无法适应社会。

新《纲要》强调:“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为此,我对我们小班有问题的孩子进行了家访、跟踪、分析和个别指导,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描述

1早上,老师给孩子发绘本讲故事,朋友们根本不翻书。他们把书卷起来当麦克风玩,惹得旁边几个孩子模仿他,偶尔翻到他们在迷宫里走过的那一页,指着画画。该收书了。他把它递给小桌子的负责人杨洋,然后突然抬起脚踢了杨洋的胳膊。杨洋痛得大叫,我问他:“你为什么踢杨洋?”但他回答:“我踢老虎!”“书的迷宫页上确实有一只老虎,真让人哭笑不得。

一天早上,鹏鹏看见王浩乘坐一辆新火车。他想上去抓住它。王浩愤怒地大喊大叫。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赶紧说了声“对不起”。只有火车在手,人们才能征求他们的意见:“借给我,好吗?”这种行为在他搭积木的时候连续发生了三四次。

找班上的好朋友玩袋鼠妈妈的游戏。没人想和他做朋友,他有玩具也不想和他玩。

分析诊断

朋友的主要问题是不懂交往规则,有打人抢东西等攻击性行为,不被同龄人接受。通过对孩子的家访和观察分析,我们知道了孩子出现沟通问题的原因:

1不良家庭教育模式

彭彭的父亲在外面工作,他和他的祖母和母亲住在家里。爸爸偶尔回家教育孩子,也会打骂,朋友都很怕爸爸。奶奶很重视他的教育,教这个教那个,但也没办法。有时她着急的时候会打他。这样,上了幼儿园之后,老师就很难给他讲道理,说服教育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来自于他们与父母的早期交往。

2不了解沟通的规则

借别人东西要主动协商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再借。朋友不懂这样的交往规则,不懂谈判,也不会谈判。

3自制力差,认知与行为脱节

朋友容易冲动,调皮好动,容易出现一些破坏性和攻击性的行为,自制力差。同伴在生气和愤怒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他反复说对不起,却没有回馈给别人一些东西来纠正自己的行为,造成了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现象。

4缺乏交流的机会

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玩伴,朋友的一些消极行为不被同龄人接受,缺乏互动的机会,更无法在交往中获得经验,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我吗

1与家长沟通改变不良教育方式。

今天幼儿园安排画热带鱼。彭彭奶奶看到先来的孩子们在画画,所以她催促彭彭快点画。鹏鹏看了看四周,没有动手。奶奶有点着急。她举起手来打鹏鹏,鹏鹏吓得哭了。我急忙走上前去,拉住她的祖母,对朋友说:

“快画出来,我们打球吧。”朋友们抽泣着,画着。孩子画完了奶奶才放心。我和她促膝谈心,告诉她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是平时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不必严打。奶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了。我对她说:“你和那么多孩子交朋友,他会丢面子的。你要多了解孩子,想好办法教育他们。”

2利用同龄人和班级群体的力量去影响朋友。

通过老师的引导、同伴的约束、家长的劝说和帮助等。,加强朋友对“不准打人”的理解,控制不良行为。

今天第一次小组活动,老师让孩子们把竖排从竖排改成四横排。杨洋和辛屹迅速移到前排坐下。鹏鹏应该坐在他们中间。他把椅子搬过来,向我报告说,坐着不好。我让他们给他们的朋友腾地方。他们什么都不肯做,说朋友打人。似乎他们对朋友有偏见,有戒心。我趁机教育朋友朋友说:

“你还打人吗?”

“别打了!”朋友摇摇头。

“他不打人,你给他个机会!”杨洋和辛屹保持着沉默。

“今天干旱,彭彭还帮忙送了穿梭卡,给他个机会吧!”我及时给他们举例,让他们看到朋友的闪光点。

“你再打人,他们真的不让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彭彭终于坐在了前排。他也不负众望。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他一直坐得笔直,认真听讲,根本不需要老师提醒。他还主动举手到黑板前做作业。我特意给他一个机会,他真的做对了。我带领孩子们鼓掌赞美他。鹏鹏兴奋得脸红了。

老师的表扬或批评以及对孩子的信任,都会影响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当同伴排斥孩子时,老师及时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看到朋友的闪光点,让孩子处于理解、包容、和谐的同伴关系中;教师创造并抓住教学机会,给朋友展示进步的机会,用口头表扬或掌声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用班级集体的力量激发孩子的学习,树立他的威信,使其他孩子愿意和他交往,也是被感染和被鼓励的。

3顺势而为,引导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正确有效的交流。

(1)加强认识,预防为主,规则约束,及时引导。

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游戏活动材料,尽量避免竞争等破坏性行为。为了不让孩子争强好胜,我在班里加了几箱积木。在搭积木之前,我强调过,一起玩的人,一律取消游戏资格。

一天早上,孩子们一起搭起积木,组装各种有趣的汽车。彭彭在活动室里走来走去,盯着别人的东西。我问他要不要借车去玩。他回答:“是的!”我在他开始抢之前提醒他:“先问问人怎么样?别人同意你才能拿。还给别人说谢谢!”

我先带着朋友向莲莲借了一只鹤,指示他说:“你把你的鹤借我玩好吗?”?玩一会儿就还给你!”练一高兴地说“好!我请朋友们说“谢谢!"

彭彭高兴地玩了一会儿。为了巩固练习交流,我建议他把车还回去练习,然后向杨洋借赛车。他更开心了,借了杨洋后和他一起玩。

活动前,明确解释规则,做出约束。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洞察孩子们的心机表现,在他们有不良行为之前及时引导他们,学会讨论和征求他人意见,在借玩具、搭积木等实践活动中练习,巩固他们的交往行为,体验成功,积累交往经验。

(2)利用关联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交流。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中能力较强,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大多数同龄人接受和喜爱,在同龄人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孩子的学习和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学习和交流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利用这种相关性,比如我们的朋友充当小学老师,指导我们的伙伴修改作业,一方面促进了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3)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和操作活动,培养自制力,促进交流合作。

鹏鹏非常喜欢游戏和运营活动。我们经常要求他在发材料的时候坚持一分钟,在活动中鼓励他耐心完成作业,培养自制力。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喜欢的角色和动物,丰富语言表达,加强交流合作。导向效应

经过我们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两个多月过去了,朋友们有了显著的进步。

他看到孩子在周围玩耍,就会说:“你打了别人,眼睛就红了!”!(表示会伤到人的眼睛。)会伤人送医院!”“打人会被110抓住。“孩子摔倒了,他主动帮他爬起来,帮他流泪,安慰他的伙伴。在一天的活动中基本没有攻击人的情况。

鹏鹏在活动中更加专注,他的学习进步是明显的。他做过几次数学作业,完成速度在班里名列前茅。他的手工作品已经多次展出。

他会和老师孩子讨论,征求意见。“老师,我也想积木。”"你能给我一些积木吗?""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呼啦圈吗?"等一下。

他志愿当值日生,发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和书籍等。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和他一起玩。

自我检查/反省

1本研究关注的是儿童的交际表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是,有沟通问题的孩子能够尽快变得正常,能够基本遵守共同的规则,能够妥善解决问题,能够与中间阶层的同龄人沟通。目前,鹏鹏也喜欢展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希望得到关注、肯定和表扬,孩子也不会再排斥他。但他在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有待加强,有时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监督,处于自助的过渡期。我们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他的一点点进步让我们对他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同时,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爱、耐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帮助和等待。

朋友的不良行为也是屡禁不止。偶尔会有拉别人衣服,摸辫子等骚扰行为。假期返校之初,表现更加明显。我们也发现孩子身上有伤痕,及时和孩子交谈,了解到父母有时会有暴力或体罚的过激行为,导致朋友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反对态度。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引导他们统一所有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确保幼儿园的有效做法延伸到家庭,同时要求家长发挥一对一家庭教育的优势,更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孩子。

鹏鹏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跃。他特别专注于玩玩具,玩沙子,积木,玩游戏,玩打击乐器。我们有针对性的安排让他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让他少有闲暇去攻击别人,减少伤害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