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课更有趣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充满兴趣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呈现出“动态”和“生动”的景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导语要简洁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英国的制度创新”时,我给学生讲了香港回归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多轮谈判的故事。这种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建构

历史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过程,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北美新体系的时候,课本上对华盛顿的介绍很少,我在课堂上扩大了知识面。讲解完后,我给了一个探究作业。写一篇关于你眼中的华盛顿的短文。每组的学生通过不断搜索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看了各组的作业,很感动。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历史的辩证方法。

历史教材注重用客观平实的语言讲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介绍历史人物,尽量不感情用事。对于高中生来说,因为没有亲身经历,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太大,很枯燥。所以老师们都是板着脸用教科书式的语言教学,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想让课堂生动活泼,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活跃:1。把“教科书式”的语言变成讲故事的语言。教师可以适当渲染气氛,合理拓展联想,让历史人物栩栩如生。2.适当发展,补充细节,积极开发教师自身资源。在历史教科书简洁的语言表述下,有很多勾心斗角,有很多血泪,有很多感人肺腑。

用优美、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和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研究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我让学生读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是唐代唐与吐蕃的分界线。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意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当她拿出宝镜向东望去,长安城开满了花,不禁泪流满面。但她想到唐朝与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毅然踏入吐蕃边境,扔掉了日月之镜。这一情节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使得既铭记故土又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

第四,开展历史活动

要想让课堂生动活泼,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或者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形式下,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我们可以提倡表演历史短剧,讲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参与——参与教学设计,参与历史场景的再现,可以达到多重目的。

第五,让三维目标的实施变得有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将三维目标量化、细化,在注重兴趣的同时,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水平。例如,在《世界历史教学:关于苏联建立的知识》第二册中,可以引导学生编一首谐音顺口溜:白鹅(俄罗斯)外面有一只黑(乌克兰)鹅。再比如,说到南昌起义,指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可分为煮(朱德)、粥(周恩来)和喝(贺龙)。通过这样的乐趣,会得到显著的效果,让课堂生动起来。

总之,让历史课生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关键是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轻松举重,让课堂充满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