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磨纸张?
主要指对论文引用材料的增删或调整;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据成立的支撑。
那么选材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选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所用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三是适当性,即材料引用要适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修改论文,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来源;他们是否能互相合作来解释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力量;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说服力。要弥补材料的不足,就要更换模糊、陈旧、平淡的材料;要坚决删除虚假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
材料改性通常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检查和纠正,即不考虑观点、结构和语言,只检查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和准确,包括检查初稿中的法律、判决、数据、典型材料和引文。如果发现有疑点和不一致的地方,一定要说清楚,要理解。如果引用经典作家的话,可能的话最好查一下原文,把所有错误的、不准确的、不一致的材料都给出来。材料的真实性是论证论文的最基本条件。对于不真实的材料,引用只会让论文不真实,虚假。
第二步,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删调整。对于材料不足或材料单薄的,要补充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新材料,以丰富论点,使论点更加充分有力。如果材料杂乱重复,或者材料与观点不一致,就要删掉,突出观点。不要以多料取胜,要适度。对于过时的、一般化的材料,要进行交换,用更合适的材料替换。纸质材料的选择关系到论文内容的丰富程度。太少会让读者觉得一般,太多会让读者觉得多余,所以控制数量尤为重要。
修改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达形式和论文内容组织安排的重要因素。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修正关系到全文的布局和编排。调整结构需要理顺思路,检查论文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晰,段落划分是否恰当,开头、结尾、过渡如何照顾,全文是否构成完整、严密的整体。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帮助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中心论点的表现。
要修改结构,主要应该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否清晰,思路是否顺畅。
一般可以先从大标题和小标题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水平。如果论文没有副标题,必须从内容上判断。比如文章内容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全文的布局、层次、段落是否有条理;层次的脉络是否清晰流畅;各段论据是否清晰、协调;混沌的阐述要圆滑流畅;删除重复和矛盾的地方,补齐缺失的部分,达到全文意义上的连贯和通顺。这也涉及到材料的使用。对于那些不能为文章提供清晰层次和思路的多余材料,要彻底删除。
第二,结构是否完整。
论文应该有完整的结构。一篇论文要有引言、理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材料和分析论证、清晰有力的结尾。同时也要考察每一部分的重点和细节是否恰当。缺失的部分要及时补充,同时要合理安排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结构是否严密。
一篇论文一定是论点和论据,大论点和小论点之间有严格的逻辑。如果论文结构松散,就要收紧,把那些多余的材料删掉,把多余的、离主题太远的、不相干的段落删掉。为了使结构严谨和谐,还应认真考虑和修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引用,结构的衔接和语气的连贯。
修改语言和标点符号
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表达清晰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一篇高质量论文不可或缺的条件。为了使文章简洁,必须把啰嗦重复的地方改成简洁明了的话;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要把似是而非的话变成准确的话;第三,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我们应该变平淡为明亮,变笨拙为流畅,变呆板为生动,变晦涩为明亮,变模糊和笼统为清晰和具体。
在修订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尽可能使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坚决改掉用词不当、用词不当的毛病,如造词、词性误用、意思混淆等,坚决杜绝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词。鲁迅说,他写自己的文章,“没有造出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的形容词”,“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他自己都不明白的词,用处不大”。这样认真细致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二是要注意纠正结构不全、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不合语法的句子,使之符合语言规范。杜甫说:“对于人性来说,没有令人惊奇的文字,就不能停止对优美句子的忧虑。”。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说:“百字炼,千句炼。”。字写得好,就要反复锤炼修改。
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连贯,语气一致,流畅。
第四,检查标点符号,规范书写。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使用得当,它们可以准确地表达内容。反之,会影响内容的表达,甚至产生歧义。检查标点符号,主要是看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位置的标点符号进行调整。修订时,应按照既定的用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另外,修改时一定要纠正潦草的字和不规范的字,抄写时要写得工整清晰。还有,在修改中要检查论文中的图表、符号、公式是否符合规范,对比较复杂、容易出错的要认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