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作文创新
第一,新颖的想法
观点新颖,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对问题的理解,有理有据,不刻板。为了寻求突破,文章拟提出独到见解,突破思维定势。比如“韩寒现象”出现后,有一段时间欢呼雀跃,韩寒成为很多中学生崇拜和模仿的“明星”。但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眼中的韩寒》,文章“逆势而动”,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他在全面深入分析“韩寒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韩寒其实是在逃避高考”的观点,预言“他飞不远”。虽然是一家之言,但独树一帜,勇气可嘉。这种文章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第二,材料新鲜
新鲜素材是指写作中使用的新鲜素材,使文章充满活力。这里说的材料创新,并不是要学生挖空心思。奇切斯特认为陌生不一定是“新的”。在论证同样的观点,表达同样的思想时,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更有说服力,也更实用。比如你写一篇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文章,你可以从古今中外找到很多例子来证明这个哲学观点。但如果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素材,就更有说服力了。
第三,新创意的想法
立意的新颖就是突破一般的立意,用一种新的方式、新的视角来表达需要表达的东西。要想有创意,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创意的原创性。如鲁迅的《药》,采用明线与暗线交织的结构(明线揭示“群众的无知”,暗线表现“革命者的悲哀”),表达了“革命要成功,首先要唤醒群众”的主题。这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经典之作,无论主题的选择,主题的形成,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都是匠心独运,不落俗套。
2.注意构思的技巧。清代文学家章学诚说:“文成法立,没有固定的框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来规划文章的布局。比如,写记叙文时,学生要有意识地利用倒叙来插话,或者为压制、误解与巧合、关心与对比、联想想象、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等做铺垫。,并改变叙述人称。比如《我是电话》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电话“我”倾听或倾诉人类的亲情,从而使文章一生摇曳生姿,兴风作浪;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可以运用讲明辨异、举例隐喻、破立结合、从假设中推断、评论褒贬、从原因中推出结果、引申荒谬等方法,或归纳或演绎,使文章开合自如,逻辑性强。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在运用创新意识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避免从众。
写作时,只要能保持意图准确,不偏离题目意思,就能得基本点。这样一来,很多同学的作文里就容易出现类似的想法,造成了“千人一面”。这给人的印象是数百万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
第二,避免材料不当
有的同学只知道课本上的几个故事,用的材料几乎都是关于屈原、李白、庄子等人的例子。另外,所用的素材都是在国内感动人物的故事。也有文章在选材的时候没有按照一个主题来选择。如果主题不能支配材料,反过来,材料也不能为主题服务。还有的同学选择模糊的素材,不去筛选、加工、提炼生活现象,不去捕捉生活中触动心灵的情感点和闪光点,不善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而是随便写一些无价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勉强说到主题。
第三,避免盲目创新
有的同学不考虑内容,故意“创新”。他们的文章不是无中生有,就是不伦不类。比如,有的同学写文章是作为试卷,有的是作为数学证明,有的是作为实验报告,有的是作为寻找你。如果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一致,确实能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但其实很多同学都是弄巧成拙,让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完全脱离了。其实风格是为相应的内容服务的,风格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容,而绝不能只强调内容而只强调风格,为创新而创新。
第四,避免主观判断
有些同学囿于一时的思维、单一的生活和肤浅的认识,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好主观臆断,或者干脆编造一些生活中不存在或不可能出现的离奇事件,最终使文章陷入荒诞的境地。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推理是没有价值的,对事物的扭曲的看法和错误的看法不能算是创新。只有那些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到见解,有探索、有见解、有深思熟虑的推理和想象的文章,才是创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