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

家具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复杂形式。贯穿家具发展的矛盾因素错综交织,有时让人眼花缭乱。只有抓住本质关系,逐层分析,才能最终揭示家具发展的基本规律。家具发展中的本质联系是什么?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人们对家具功能和使用的要求;

(2)人们对家具的精神和审美要求;

(三)通过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达到上述两项要求。

很多文章都详细论述了明式家具的功能和用途,也有很多人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明式家具的精神和审美特征。单纯从形式上探讨明式家具的审美规律是不够的,这不仅是由审美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造成的,也是形式美规律与人们审美观念的差异造成的。需要指出的是,形式美规律和审美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应该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规律;后者是随着民族、地域、时代的不同变化而发展的更为具体的标准和尺度。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明式家具因为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而被认为是美的,但在清代却不被认为是美的,否则清式家具可能不会形成那种繁复的风格。

设计元素有机统一的视觉艺术

古今中外的家具,虽然在形式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是优秀的作品,必须遵循同一个原则——多样性与统一性。因此,只有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被称为形式美法则。至于主从,对比,节奏,比例,尺度,平衡等。,它们只是多样性和统一性在某一方面的体现。如果孤立地看,它们不能被视为形式美的法则。

多样性和统一性,也称有机统一性,可以说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或者为了清晰而在整体中混合。任何造型艺术都有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有差异,又有内在联系。只有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看到就各部门之间的差异而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在各部分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和谐与秩序。既有变化,也有秩序;这是所有艺术作品,尤其是造型艺术必须具备的原则。一件家具如果缺乏多样化的变化,必然会变得单调;没有和谐有序,必然显得凌乱,单调杂乱绝对不可能形成美的形式。由此可见,一件家具要想达到有机统一,唤起人的美感,就不能没有变化和秩序。

明式家具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设计元素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在线性构件的应用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经过木工们的智慧和创造,这些线性风格在传统技法中被提炼和总结为简洁、流畅、刻板的线性变化。

明式家具的直线应用自然贴切,曲线应用灵动,善于运用“C型”、“S型”等自由曲线及其组合。线条在明式家具中的应用有两种用途:线型和线脚。线型贯穿于家具造型的始终,线脚常用在家具的边缘和腿上。线脚有很多种,如:武文线、竹板线、凹线、阳线、鲫鱼背线、双鲫鱼线、芝麻杆、方线、丁字线、半混单面线、双混单面线、凹梅花瓣线、平面双丁字线等。脚的深度和宽度,脚的松紧程度,脚的高度和高度的细微变化都会让家具发生变化,所以如果我们仔细看,脚是千变万化的。

足外侧边缘线的内收成为倒马蹄形。这种由直线转化为曲线的马蹄足,连接起来非常自如流畅,光相当有力,就像奔马缰绳的趋势。在明式家具中随处可见,广泛应用于床、罗汉床、桌、凳等家具中。

明式家具还善于利用木质结构的每一部分来进行艺术化的椭圆形券、方圆券、海棠券等等。这些都是结构和装饰部分,不仅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还在上面起到挖线或浅浮雕的作用,起到对比的装饰作用。霸王撑、斜横撑、吊过梁、镂空过梁等结构形式不仅增强了家具的牢固性,而且装饰性很强。

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

形式是表象,内涵是准确。我们在从事明式家具的发展时,如果只关注其外在形式,必然会陷入机械和教条的泥潭,甚至误入歧途,难以得到有意义的发展。

明式家具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具有含蓄美和模糊性的特点,但目前在中国似乎还不足以将其上升到概念的高度来研究和探讨其在设计中的作用。然而,这种属于东方神秘主义范畴的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观,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他们惊讶地发现,代表西方最高科学成就的现代物理学,与中国的哲学所持有的东西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是相似之处。最新调查表明,这两种认识的唯一区别在于探索的方式不同,但其可靠性和复杂性是相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今天去掌握和重新认识。

模糊和准确看似对立,其实是齐头并进的,直到相互转化。用模糊的方法可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比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准确性可能变得模糊,比如“盲人摸象”,准确性离开系统后可能变得没有意义。应该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模糊性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分析我们的哲学和艺术观,不难发现这一点。中国人更注重内心感受,他们主张用心去体验世界。中国文化是由内而外,由内而外,中医理论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所谓“天人合一”认为人与世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道家强调“变”,认为变化无穷是自然的本质。

明式雕花圈椅,椅圈圆弧半径的比值正好是2:1,两个圆外切形成一条优美的椅圈轭曲线。椅子座位表面的矩形也符合黄金比例。从正面看,椅子的腿是倾斜的,下端的宽度与椅子的座面相等,腿内侧呈现梯形空间。当坐面中心与椅腿底部两点相连时,正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感。这些几何比例使家具的外观达到了美观和谐的效果。这款椅子从头部延伸至两侧前方,随潮流而下,与扶手融合成多中心的独特优美曲线。曲率很大的椅圈轮廓突出地成为这件家具的主旋律,构成了这件家具的个性特征,其他部件与之呼应,烘托了这一主题。四条直腿微微向外倾斜,有一种稳重的感觉。椅腿的直线与椅圈的曲线形成鲜明对比,使其各自的线性特征更加突出,但又通过椅腿的圆形截面与主圈有内在联系。靠背板和两侧镰刀杆设计成曲率较大的优美曲线,是垂直方向主圆曲线的衬托。椅腿下端,前、左、右连接双腿,上腿为直腿,下腿为罗国,与椅座下缘的双直腿上下呼应,变化。作为这款椅子的视觉中心,靠背上如意花的排列更具装饰性。以球花为中心,靠背两侧的竖齿头、椅腿前上端的转角花齿、左、右、后齿板统一。这种小曲率曲线装饰与主圈、靠背等曲率部位相呼应,起到统一色调的作用。这是明式家具运用统一变化规律的成功范例。

这把椅子是怎么设计的?这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受“天是圆的,地是圆的”哲学影响。这个我们无法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设计者(也可能是制作人)的“悟性”非常高。中国哲学重“悟”轻“证”,认为形式上的缜密论证不如内心的玄妙证据。这不是唯心主义!“启蒙”实际上是基于复杂而庞大的信息来源。由于其复杂性和广泛性,往往难以表达,只能用世界上最精密、最先进的仪器——人脑来处理,过程是看不到的。这才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东方思维模式。它的缺点是大家很难理解,因为作品的形成与创作者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有关,是达不到的。中国画如此,中国古典哲学本身也是如此,家具也是如此。设计师需要这种理解,而不是一味套用公式,那样会变得机械僵化,成为一潭死水。“求运河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同时可以认为,这也是中华文明寻找新路,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文明,重现辉煌的文化源泉。相对而言,西方文化更注重逻辑和数学理性。他们的文化甚至被贴上了“数字”文化的标签。虽然它起源于早期希腊神秘主义哲学,但它沿着理性和逻辑的轨道上升并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其哲学基础是物质与精神分离的二元论,使西方人长期认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是与自己无关的物质机器,并试图用他们的思维来控制它。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把世间万物分为阴阳两极。阳代表刚毅、阳刚、创造,是天的象征,阴代表柔、柔、静,是地的象征。它追求的是阴阳平衡。然而,这种对称的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一种合理的、无止境的运动中。从太极图看殷和的动态性。每当两种力量中的一种达到自己的极端时,它就已经孕育了自己对立的种子。这两种力量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你有我,我有你。

明式家具体现了这种阴阳相生的理论,通过虚实结合,成功地创造了各种优秀的家具形态。如开墩、短钢琴吉他、卡盘榫双凳等。,给人一种空而不空,实而不滞的艺术感觉。

中国画不像西洋画,有那么多固定的透视和构图规则。西画是写实,中国画是写意。他的作品往往是零散的,即多点透视和俯视构图。像那些山水长卷的画,反映深远心灵的画,表现的是内心的感受,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客观和外在形式。中国人讲究神和势。所以中国的绘画往往表现出意象、空间、时间的模糊性,可以随意改变和想象。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代表,对虚与空的重视程度不如西洋画。俗话说“数白为墨”“无画为妙处”是中国艺术朦胧、模糊、含蓄的美,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交融的意境,如“言不尽意,弦外有音”,“无声胜有声”,“道无情而有情”。这种意境可以通过内心感受到,但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它遥不可及,但你以为它已经失去了,它似乎也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