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论文
今天,我们正在质疑语言学是否是翻译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支持意译的学者一再向公众提出这个问题,并呼吁结束翻译的语言学方法。有些人坚信翻译是一门艺术,因此语言学既没用也没用。如果我们把翻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包括科学翻译,在科学翻译中,意义是严格和有限的,自由度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灵活性既不需要也不被欣赏。
但即使在文学翻译中,语言学也很难成为负担。王宗炎指出?如果有人把语言学看作是一套规范语言的规则,那么译者很可能会无聊地打哈欠。如果它意味着使用词语和方言来适应某个场合,那就没有什么能阻止译者拥抱语言学?(王1991: 38)。关于……的争议。字面意思?相对于?免费?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方都有令人信服的支持者。例如,古代西方学者如伊拉斯谟、奥古斯丁和其他人都赞成直译。在中国早期的翻译家中,鸠摩罗什被认为是自由派,而玄奘则显得呆板刻板。在现代中国,严复提倡阐释翻译,而鲁迅更喜欢笨拙的翻译,而不是自由但不精确的翻译。这些立场都没有错。当这些译者强调大量的意译时,他们从未否认直译的可能性,反之亦然。只有当讨论转向对等翻译时,问题才会出现。
等值问题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些人认为,语言要素的对等与它们发生的环境无关。基于这样的假设,一些?字面意思?译者试图将文本分解成单个元素,希望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等的元素。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雅柯布逊(1971: 262)指出?差异对等是语言的根本问题,也是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他不是指?等价?但是为了什么?差异中的等价?作为首要问题。奈达也被许多人误解为他的?等价,?他认为这意味着。翻译就是用译语再现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意义,其次是风格?(1969: 12).他进一步断定?翻译中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1984: 14).德·博格兰德和德雷斯勒认为,无论是自由方法还是字面方法的成败都是不确定的。字面意思?翻译可能是笨拙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而过度?免费?人们可能会使原文解体并完全消失。对他们来说,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对等只能在参与者的经验中实现(参见de Beaugrande和Dressler 198 1:216-217)。卡特福德(1965: 27)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等效翻译只是?通过对比源语和目标语文本发现的一种实证现象。?在引用上面的例子时,我绝对没有坚持不可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译者应该将自己的经验和处理活动融入文本:解决问题,减少多义性,解释任何差异或不连续之处。语言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体裁,始终意识到没有确切的对等,只有近似。因此,放大和简化变得可以接受。
如果我们同意文本是可以翻译的,那么,语言学在哪些方面有助于翻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西方语言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对翻译的影响。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出版了一本语法书《马氏文同》,对汉语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研究才开始出现?马史文通?1898年,中国第一个以印欧语语法为范本的。语言研究反过来又受到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在《马史·温顿》中,主要强调的是形态学的使用,这占了全书的七分之六。受形态学研究主流的影响,单词被认为是最小的有意义单位,因此句子是各种特定类型单词的逻辑组合。那时,翻译主要是基于单词的单位。在西方,圣经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像佛经的翻译在中国一样。
直到公元19世纪末,一些语言学家才意识到句子不仅仅是它们所包含的有序单词的总结。布拉格学派成立于公元1920年,对句法研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根据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观点的分析方法,一个句子可以分为两部分:主位和述位。主位与述位相对,就像话题和内容之间的区别一样,它被定义为句子中对推进交际过程贡献最小的部分。另一方面,述位是句子中最能推进交际过程的部分,具有最高程度的交际能动性。这两个术语有助于启发汉译英的过程。
在1950年代中期,随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建立,句法研究达到了顶峰。这种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理论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奈达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一理论来发展他的?分析-转移-重建?翻译模式。与此同时,一些中国语言学家试图将语言研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黎锦熙(1982)在他的《新编汉语语法》一书中扩大了句子研究的作用,该书有三分之二的篇幅专门讨论造句或句法。他写的?除了在句子的上下文中,没有词可以被识别。?这项研究后来被其他语法学家改进,包括吕叔湘、王力。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了以句子为单位的翻译。是唐在他的文章中首次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翻译?论翻译。?他声称?翻译应该在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背诵文选翻译应该忠实的不是单个的单词,而是单词所传达的意思?(林1984: r 3)。因此,强调了上下文在理解句子中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教授、中国学者晁批评学者和翻译家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认为语言是独立自足的。事实上,很明显,当我们翻译一个句子时,我们依赖于它的上下文;当我们解释一个话语时,我们依赖于话语的上下文(参见Chao 1967)。当一个句子从文本中删除时,它通常会由于缺乏上下文而变得模糊不清。因此,翻译变得困难。
196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基于句子的语言研究甚至不够充分。应该对全文进行全面的研究。像这样简单的句子?乔治通过了?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如果上下文是考试的上下文,这意味着乔治在一次考试中做得很好;在纸牌游戏中,这表示乔治拒绝了他叫牌的机会;在体育比赛中,这意味着球传到了另一个球员手中。没有语境,我们如何决定翻译呢?因此,语言学家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文本研究和话语分析。从那时起,篇章语言学变得越来越流行。范·迪克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他的四卷本《话语分析手册》极具价值。韩礼德的英语衔接和功能语法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在语篇层面上更好地理解英语。值得注意的是,de Beaugrande和Dressler (1981)对文本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这对翻译研究是有益的。德·博格兰德在1978年写了一本名为《诗歌翻译理论中的因素》的书。这本书没有变得很受欢迎,因为它把讨论局限于翻译诗歌。与此同时,有关语言学翻译方法的书籍也传入中国,如尤金·奈达、彼得·纽马克、J.C .卡特福德、乔治·穆宁等人的作品。这些书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理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语篇或话语的翻译研究方法跟不上语篇语言学的发展。一些研究仍然停留在句法或语义的层面,即使有文本装置被采用。在谈到词和文本的翻译单位时,奈达写道:
...一般人天真地认为语言是单词,这种普遍的默认假设导致翻译涉及用语言b中的单词替换语言A中的单词。尽职尽责?这种翻译越是尖锐。换句话说,传统的翻译注意力集中在单词上。认识到这不是一个足够大的单位,因此重点转移到该句。但是,专家翻译和语言学家已经能够证明,反过来,单个句子是不够的。重点应该放在段落上,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放在整个语篇上。(Nida和Tabber 1969: 152)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奈达认为语篇不仅仅是一个段落,而是一篇有开头和结尾的文章。奈达本人从未将语篇语言学应用于翻译,如果我们用他的术语来解释语篇,可能会有些混乱,因为语篇分析不仅仅是基于更大的语言结构的研究。
一些中国学者确实努力将篇章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王丙钦的文章(1987)是第一篇此类学术论文。他说他的目的是根据文本语言学来研究和发现支配文本内部结构的规则。他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了无数的例子,但不幸的是,他收集的所有样本都是对风景的描述或从大学者的书中引用的——没有对话,语言中没有言外之力或言后之力。他没能提供各种各样的例子。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中国古代修辞文本(参见王1981;罗1994)。
何自然等学者将实用主义应用于翻译。何的文章(1992)提出了两个新名词?语用语言学?然后呢。社会语用学?翻译过来分别指的是。从语言来源的角度研究语用力或语言使用?去哪?语用学研究源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语言使用情况。?他探讨了将语用学应用于翻译的可能性,以便在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实现语用等效;即再现源语言本身所承载的信息,以及源语言在其语境和文化中所承载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区分?语用语言学?从哪里?社会语用学?但最后承认了?实际上,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之间的界限有时很难划分。?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认为实用主义翻译方法的应用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柯·李文(1992)认为,从广义上讲,语义学结合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语义学有助于理解、解释和解决翻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他研究了四个语义术语?意义和指称,次义,意义的变化?然后呢。语境?举例说明掌握一些语义学常识和理解语义学与翻译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写得很清楚,读者很容易从中得到启发。
这些语言学方法为语言的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信达雅?严复定义的。中国学者开始批评这三个标准的模糊性,并试图通过西方语言学的理论赋予它们具体的意义。其结果是,这三个传统标准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尤其是效果对等理论,从广义上来说,这意味着从语义,语用和文体的角度来看,目的语应与源语对等。但是我们仍然无法用一种非常科学的方式来评价翻译。因此,中国学者范守义、徐盛焕和雷姆开始对翻译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数学中的模糊集合论来完成他们的分析。范在这一研究领域发表了几篇文章。他的1987和1990文章根据忠实的数量来评估翻译。徐的文章?评估翻译质量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一个正常的数学模型。他指出,由于人类思维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用这种模式很难对译文做出绝对准确的评价。要使这种分析更加准确和客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翻译中的单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解决这个问题,任何翻译研究都是不充分的。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把他们的研究集中在这一领域。奈达认为单位应该是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语篇。苏联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Barkhudarov (1993: 40)认为: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产生的语音产品(或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语音产品(或文本)的过程。[...[英语背诵文选执行转化过程的译者和描述或创造转化过程模型的理论家的最重要任务是建立翻译的最小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源文本中的翻译单位。
尽管他注意到翻译单位在语篇中的重要性,并认为这一单位可以是任何语言层次上的单位,但他没有指出语篇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翻译中对其进行衡量。在这种情况下,韩礼德对从句的理解可能很重要。对他来说,从句是基本单位。他区分了小句的三种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韩礼德认为,这些功能不是单词或短语所具备的。但他在分析小句和语篇的关系方面并不十分成功(参见Hallida y 1985)。在中国,有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王德春(1987: 10)或多或少同意巴克胡达罗夫的观点,即翻译单位不能仅限于句子。在某些方面,音素、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甚至文本都可以作为一个单元。在这一点上,我们除了将文本作为翻译单位中的最高层次之外,找不到任何对待文本翻译的特殊之处。这不是篇章语言学或话语分析的目的。如果我们想把这些应用到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就需要一种语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