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有性繁殖实现的。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以上是我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

摘要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效益衰减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然而,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潜在风险尚无定论,因此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

转基因技术;发展状况;争议;生物安全管理

1转基因技术介绍

转基因技术是指根据人的意愿,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的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生物体的性状可以被遗传修饰。人们常说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基因转化”是转基因的同义词。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生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生物(GMO)。

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于:首先,转基因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一些限制,其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间亲缘关系的限制,如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细菌,跨越了物种间的界限。其次,转基因技术一般操作和转移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明确,后代的表现可以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广泛发展并完善了传统育种技术。

2转基因技术和方法

2.1植物转基因方法。

转基因植物是指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通过重组DNA技术表达出来,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有如下几种方法:

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中有一种引起肿瘤的环状DNA,称为Ti质粒。被农杆菌感染的植物之所以会长肿瘤,正是因为T-DNA被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中。此后,人们利用这种自然转化系统对植物进行转基因。

基因枪: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种加速装置称为基因枪),将包裹有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子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植株,选择转基因阳性植株作为转基因植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相对简单,因此也是转基因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方法。

花粉管通道法:授粉后,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溶液注入子房,利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成为具有转基因的新个体。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常规育种者容易掌握。

2.2动物转基因方法。

转基因动物通过人工实验将其他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与动物本身的基因整合,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繁殖,并能将其他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严格来说,转基因动物是人工创造的新动物。

转基因动物接受外源基因的细胞一般是受精卵。主要的转基因动物技术包括:

细胞核显微注射是动物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显微镜下将外源基因注入受精卵的前核,将注入的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最后移植到受体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使临产动物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可以直接获得纯系,实验周期短。

逆转录病毒载体法:是指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制成高浓度病毒颗粒,在胚胎着床前或着床后人工感染胚胎,或直接将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层培养细胞孵育达到感染目的,通过病毒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DNA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重排,可以在整合点整合转移基因的单个拷贝。将胚胎置于高浓度病毒容器中,或与感染细胞体外共培养,或显微注射入鸡胚盘,整合逆转录病毒DNA的胚胎率较高。

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然后将转基因胚胎干细胞注射入动物囊胚后,可以参与宿主的胚胎形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物种嵌合体。其优点是:在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到胚胎中之前,可以在体外选择一种特殊的基因型,用外源DNA转染后,可以克隆胚胎干细胞,然后筛选含有整合外源DNA的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可以获得许多遗传上相同的转基因动物。

3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已获得100多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作物已经在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大面积种植。在所有转基因作物中,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的种植面积占99%以上。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国正在开发的转基因作物和树木有47种,涉及65,438+000多种基因。LAt-PA由转基因山羊和牛产生,人类血红蛋白由转基因猪产生。这些基因产物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与相应的人蛋白具有相同的生物活性,且多随乳汁分泌,便于分离纯化。

4转基因技术的争议

随着转基因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用它来造福人类,不仅可以加快农作物和牲畜品种的改良,提高人类食物的质量,还可以生产出珍贵的药用蛋白质,给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会不会造成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危险呢?一系列争论的结果是,联合国也公开发表言论,试图解释转基因产品是无害和安全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1993提出了食品安全评价的实质等效原则。如果转基因动植物生产的产品实质上等同于传统产品,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然而,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已经转向两个方向。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松政策认为,只要不能科学证明转基因产品的危害,就不应该限制。另一方面,欧洲联盟代表认为,只要其危害性不可否认,就应该加以限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国越来越重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密切关注国际相关管理法规的动向。

转基因技术论文第二部分: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影响下,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研发也在不时放缓。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信任度并不高。为了阻止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自主选择,各个国家和组织要求企业停止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这也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摘要:介绍了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内容,论述了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过程,并对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分析和检测技术;基因工程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出现将生物技术带入了基因工程时代。农业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转基因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失去了广泛的种植,随之而来的是转基因食品的迅速发展。由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度和分析检测技术

在我国,2015年《叶类食品安全法》修订中有明确指示,企业必须按规定停止标注转基因食品。目前,国际上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主要分为强制标识和自愿标识。在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企业消费和经营的产品,如果转基因食品的含量超过阈值,就必须停止标识。而在一些欧美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只对含有过敏成分的转基因食品停止标识。但是中国的产品出口,就要停止严格的分析检测。合格的转基因食品同意出口,停止转基因标识,也是产品流通的关键。由此可见logo [1]的重要性。转基因产品的标签要求是通过分析和检测来完成的,所以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度是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标签。只有实际检测才能确定标签制度的建立,对检测技术达到的检出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标签制度提供迷信依据;然而,在检验检疫实践中,识别系统是通过检测技术来完成的。因此,识别系统与分析检测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

二、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2.1转基因食品概述

在基因工程中,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内,使生物表现出特殊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性状,失去新基因重组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的内容。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停止用这些特殊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某种程度上,转基因只是利用外源基因来减缓生物的生长过程。在基因工程中,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目的是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增加作物产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提高作物的消费效率。在目前的转基因研究中,没有发现食物中含有少量毒素。但由于转基因食品属于人工制造的外来生物而非自然选择的物种,基因漂移过程中基因序列的变化无法完全掌握,且外源基因在停止与DNA重组时具有不可控的特性,因此无法阻止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确切结论[3]。

2.2转基因食品的成就

转基因食品自出现以来就成为一种极具争议的食品。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被媒体发酵,让人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果,目前还没有严谨的迷信结论和研究报告对其安全性给出确切的证据结论,现有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食品是基因植入和基因重组组成的新生物。它原来的结构和组成能改变吗?第二,转基因食品不是自然界产生的产物。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吗,暂时食用会积累毒素吗,对人体的发育和生长有什么影响?第三,转基因作物不是自然选择呈现的产物。它们会影响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吗?第四,转基因作物是基因活动的产物,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提纯,涉及到自然界的其他作物,使其基因发生改变[4]。因为这些成果并没有丢失,迫切需要完整、精确、严谨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来保证其安全性,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的迷信标准。

2.3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内容和分类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主要依靠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来停止检测。在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停止对DNA、蛋白质、核酸的检测,可以根据这三种物质分配三个品种的检测方法,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停止检测方法的组合。由于蛋白度检测法只适用于未停止加工的食品和新型食品范围的检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现阶段外源基因检测法的应用范围较为普遍[5]。

三。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探讨

3.1蛋白质印迹检测技术

蛋白质印迹检测主要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终止转基因食品中外源蛋白的分离,停止与显色酶反应结合,使外源蛋白有效终止分离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停止对转基因食品中不溶性蛋白质的分析,检测转基因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停止与蛋白质预定限量的比较。

3.2多重扩增PCR检测技术

目前,多重PCR检测技术是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广泛使用的检测技术。PCR深度聚合酶链反应只能阻止1 DNA片段的检测。为了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获得更多的片面基因序列信息,应用PCR反应原理,在基因检测停止时停止多次检测,从而形成了复合扩增PCR检测转基因食品技术。使用这种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可以同时停止检测基因序列的多个目标位点,完成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3.3外源DNA的检测技术

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将外源DNA引入生物体内,而外源DNA的检测主要是以检测为目的,停止对转基因食品的基因序列特征的检测,而转基因食品核酸程度的检测是转基因产品最重要的检测技术,其次是启动子姚基因和终止子的检测,以便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3.4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是停止对转基因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将转基因食品的DNA有规律地排列在硅片或载玻片上,形成宏阵列。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基因芯片上的基因序列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转基因食品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信息,可以准确有效地停止检测转基因生物的基因表达特征[7-9]。

3.5灯检测技术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众多核苷酸扩增技术中的一种。这项技术在使用时没有具体的环境要求,只需要处于恒温状态就可以停止检测实验。操作技术复杂。LAMP检测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颜色反应来终止对转基因生物的检测,利用浊度仪来终止对反应过程中沉淀物的检测和判别。

3.6联合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技术主要是整合各种检测技术的优势来制止对转基因食品的无效分析检测,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在基因检测中,现有的联合检测技术有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联合检测[10-11]。

四。结论

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是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技术有很多种。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基因片段不同,应根据实际需要停止检测技术的选择,以确保检测技术的无效性。未来,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会越来越多,分析检测技术作为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必将有新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论文三: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保护制度

[摘要]转基因食品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有效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合理消费和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

因此,应借鉴美国和欧盟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主要制度,从标签制度、安全评价和检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体系。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转基因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推广。

所谓转基因,就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具有原物种所不具备的性状或产物。转基因生物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另一方面,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该技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安全隐患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转基因食品已经生产上市的情况下,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正当的,应该得到保护。

一、消费者知情权的内涵。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以法律规定的方式标明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成分、原料和来源以及相关服务。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使用的原料为转基因产品,直接来源于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的农作物,提供的餐饮服务涉及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在销售转基因食品或者提供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服务时予以标明。消费者有权对其销售的食品或者在交易过程中提供的服务进行查询和了解,经营者应当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和说明。经营者提供转基因食品或者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服务时,应当向消费者如实介绍该食品或者服务的优点和缺点。

第二,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制度的意义。

(1)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控制病虫害、抗旱、增产、营养含量高,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专家也强调,发展转基因食品必须有严格的监管,科学的检查,加强立法和管理,以避免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1]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情权的法律制度,有助于通过消费者监督督促食品生产者更加谨慎地使用转基因技术,避免有害食品进入消费领域,因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体现。

知情权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必然和结果,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人身权利。消费者知情权作为特定的民事主体,是政治领域的民主原则延伸到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是行使选择权的前提,消费者有权决定是否购买转基因食品。因此,知情权对于充分实现食品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而言,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差距,现有法律在这方面也不完善。这种情况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也对转基因食品的规范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国外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情权的现状。

转基因食品信息的公开和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生物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此有比较完善的立法和管理制度。国外先进的信息透明管理模式和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1)以欧盟为代表的严格限制模式。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定是基于过程而非最终产品。为了保证消费者对食品有充分的知情权,欧盟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即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评估整个食物链相关的风险,独立工作,不受其他机构的管辖。[2]并建立专门网站提醒公众食品风险,充分披露转基因食品从研发到销售的信息。

在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方面,欧盟以一般食品法为主体,辅以大量的食品标签法和广告法,形成了高度有序、结构严谨的转基因食品信息披露体系。2003年,第1829号法和第1830号法规定,无论是否存在来自转基因生物的DNA或蛋白质,只要食品含有转基因生物或由转基因生物制成,就必须标注特殊标签。法律法规细化到标签规范、转基因内容限制等。,种类扩展到几十大类,100多种。

(2)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松鼓励型模式。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是怎样的?可靠性科学原理?采取松散的管理模式,追求自律控制。但仍十分重视公众知情权的法律保障,强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实践、生产和推广的透明度,并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定期公布转基因食品检测信息,在网上公布转基因食品名单和食品安全资源信息,最大限度地公开食品安全信息。[3]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草案、公共卫生卫生法和联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规定了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申请流程,并将相关技术信息公开作为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合法许可的必要条件。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妥协模式日本对转基因食品采取鼓励,同时严格控制的原则。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日本政府颁布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对以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后仍保留重组DNA或其编码的蛋白质食品,制定了具体的标识措施。同时,日本科学技术部、农林水产省和厚生省共同管理转基因技术事项,定期公布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资料和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食品名单。

国外转基因食品管理模式,无论是否对转基因技术产品持谨慎态度,都优先考虑信息透明,保证消费者的充分知情权,值得我国相关立法和执法部门借鉴。

第四,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情权保护的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支持和鼓励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23条规定,各方应根据各自的法律法规,在转基因生物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并在不违反保密信息的情况下告知公众;缔约方应努力使公众了解公开获取生物安全信息的方式。[4]2006 54 38+0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安全评价制度、标识管理制度、生产许可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和安全审批制度。作为我国转基因技术管理最高、最全面的法规,信息公开制度和知情权保护制度不在其中。

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缺乏专门的生物技术安全立法,立法层次不高,转基因技术研究、生产、销售等重要阶段的信息公开出现?真空管理?,[5]导致信息披露制度和知情同意制度的严重缺失。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最重要手段。然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的标识种类没有得到更新和补充,对烟酒的标识管理也没有细化和规范,导致标识混乱,信息披露极其有限,极大地阻碍了消费者充分行使知情权。

五、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制度的措施。

我国学术界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知情权的法律保护也做了大量研究。具体而言,要完善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保护制度,应加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虽然转基因标识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还有很多转基因食品没有标注;另一方面,现有标注的转基因食品大多不符合规范。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管。

第二,强调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公众应该有权知道和选择他们消费的食物。只有充分获得知情权,公众才能最大限度地享有选择权和保护自身权益。目前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和危害尚不明确,消费者在选择时难免无所适从。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转基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对安全管理的参与度,如在审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发布和商业化生产时增加公众听证程序。

第三,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评估体系。首先,建立独立的权威检测机构,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质量安全,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农业生物技术管理监督监测网络体系。定期公布转基因食品名单,供消费者参考。其次,严格控制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进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6]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体系,将转基因食品置于规范化的管理和监控之下,使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第三,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于未经申报批准的商业化生产,不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确保转基因食品市场健康发展。

第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