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思和的主要成就
1936由齐思和在北平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讲授的《历史概论讲义》是一部融汇中西史学的巨著,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他也写了很多相关的论文。早在1929年,他就撰写了《先秦历史哲学论》,用西方历史哲学的方法勾勒出中国先秦时期丰富的历史哲学内容。他比较中西史学,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最为发达,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二十四史是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总汇。而欧洲史学直到18世纪仍以政治军事史为主,到了19世纪才有经济文化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已经落后,需要吸收西方史学的长处,改造国史。在讨论晚清学术时,他曾说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制度改革考》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之后,没有人关心他们的书。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汉学家在反驳康梁,以示其方法之精细。其实这个学派的理论在中国早就过去了。此外,晚清中国的翻译运动、严复的《天演论》翻译、林琴南的小说翻译都以学术成就著称,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世界史的翻译只是一些教科书,并没有一流的著作,以至于我们对西方历史只是一知半解,而对西方历史并不了解,只有教育功能,没有学术价值。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值得关注。只有了解,才能提出如此深刻的见解。
晚年,齐思和写了《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后来有人对这篇文章提出了意见,即西迁遗址的确切位置。但齐思和文字的意义在于证明欧洲历史上的匈牙利人是匈奴人。这是王先生的又一杰作。他计划写一部民族大迁徙史,从中国匈奴人的西迁,到日耳曼人的迁徙。匈奴人的迁徙是这里最重要的事情。王先生认为,关于北匈奴在中国的活动有很多记载,而匈奴入欧的活动是由罗马史家记载的,中西文献的记载是相通的。但是很多西方学者不承认匈牙利人是匈奴人,这其实是在割断历史。他的努力是为了证明中西记载的联系和中西历史的相互影响。因为晚年体弱多病,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