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释义(三)?

南果社:1923成立于上海,由田汉领导。先是创办《南国》双月刊,发表戏剧创作《捕虎之夜》,后创办《南国》专刊、南国电影戏剧学会、南国艺术学院。南果社的戏剧创作活动主要在* * * * * * *,田汉写的戏都演过,比如《古池塘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惨案》《某名牌之死》《归南》。南国社在五四时期发展了美国爱情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是感伤的、浪漫的。它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成员中的许多人将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和艺术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20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后期创造社的王、穆、冯乃超也是象征诗的重要作家。象征主义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歌的暗示作用和神秘性,追求所谓“概念联系的陌生感”。①用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达一个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的敏锐感受和印象。②运用新颖的想象和比喻来表达微妙的情境。(3)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现感情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欢乐颂》、《食客与流年》是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作品,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主义诗歌后来走向成熟,30年代在戴望舒手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现代批评派:1924年,胡适、陈西滢、徐志摩创办《现代批评周刊》,史称现代批评派。其成员多为欧美留学归来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正名,支持北洋军阀当局,污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于是从依附于北洋政府转为投靠国民党政权。

孙社:1928 1成立于上海。其主要成员有、钱兴屯()、洪、等。,都是党员。“太阳底下的这些作家要求光明和新的生活,他们努力创造表现社会生活的新的文艺。”同时,他创办《孙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自行解散。

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于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0。主要发起人是鲁迅、沈端贤、冯乃超。鲁迅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是它的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速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非常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一场普及文艺的运动展开了。文学创作非常繁荣,左翼作家也重视培养青年作家。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尹复、叶紫等。“左联”也有一些缺点,如思想倾向上的“左”的错误,理论上的教条主义严重,组织工作上的关门主义和分配主义倾向严重,文学创作中许多作品的公式化和概念化问题严重。

革命文学论争:指* *年鲁迅与茅盾、创造社、孙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究其原因,是创造社、孙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中左倾思潮和自身世界观的影响,在理论主张上出现了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了无产阶级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性,夸大文艺的作用和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狭窄,口号化倾向。这场论争的性质是在革命作家中,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提高了鲁迅翻译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等马彝文艺理论著作在思想上的论争,为左联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 11左联执委会10月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群众,为群众所理解和喜爱”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就是要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联盟时期的文艺大众化大讨论有三次: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翼联盟成立前后,第二次是在* * * * * * *年。这两次讨论集中在文艺大众化的意义、通俗文学的形式、向群众学习内容和语言等方面。第三次是1934,讨论采用旧形式,提出流行语言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取舍》中的“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般文学:* * * * * *早期革命文学为一般文学阶段,一般文学以创造社、孙社作家为主。一般文学反映了北伐战争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一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革命低潮时期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白色恐怖下的心态。有许多带有强烈革命气息的作品,在文坛上流行一时,社会影响很大。然而,一般文献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错误倾向是“革命浪漫主义”,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化。同时,革命文学前期的左倾盲动政策的偏差还没有清算,所以成功的作品并不多。代表作品有蒋光慈的《短裤党》和《菊粉》。

革命浪漫主义Tick: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时期,创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所谓“革命浪漫主义Tick”情绪突出。它在意识形态上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和感伤,但在艺术方法上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他的作品包括华翰的《文艺复兴》和蒋光慈的《短党》。这一现象一出现,立即遭到鲁迅的批判,并引起更多革命作家的关注。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自己的作品当作政治观念的插图,而是从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现实,启发人们去批判和改造旧世界。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得到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爱情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和爱情是普通文学很多作品的重要内容,成为一段时间的流行题材。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共同问题,催生了20世纪30年代新知识分子的初步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些对生活的片面理解和表达。但正是这类小说,对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说明它确实与时俱进,甚至带有强烈思想痕迹的故事和人物,都能打动当时一些知识青年对光明心灵的兴奋追求。

华佗的《狄权》及其再版:1932杨汉生的《狄权》,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早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例证。《狄权·深度·转型·复兴》三部曲是早期革命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在第二版中,瞿秋白、茅盾、钱兴屯、郑为其作序,对“革命浪漫主义”进行了清理,否定了把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的号角”的简化写法和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端,提出新兴文学应摒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走向“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由Lapp(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并于1930+065438+10月得到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的确认。它强调世界观对线性风格创作的决定性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代替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的描写体现唯物辩证法,那么图形政治观就是合理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翼联盟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进了这个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影响比过去的其他方法更深远,甚至延续到现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是1932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工作者从现实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描写现实,而且这种艺术描写还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这个口号是为了清理拉普机制的文学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的偏差而提出的,所以强调“写真实”。(推出的时候有些失真。由于周扬在左翼联盟中的主导地位,文章几乎为左翼文坛探索创作方法定下了基调,即既吸收了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和发展的因素,又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制的束缚。)

自由人与第三种人:从1931到1932,“左翼联盟”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发生了争论。“自由人”指的是《文化评论》的胡,而“第三种人”指的是现代的。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首先,胡发表了《阿狗文艺论》,批判了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本质,批判了左翼文坛“把艺术丢进了政治留声机”。后来发表了《不要侵犯文艺》等文章。“左联”的《文艺报》发表文章批评胡,随即发表文章支持胡。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分别发表了《论第三种人》、《文艺自由与作家的非法性》、《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章,并与苏湖展开了论战。他们批判了苏湖、苏湖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的错误倾向,同时检讨了“左”倾机制和左倾宗派主义的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两个口号的争论: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民革命战争的国防文学和大众文学的争论。这两个口号是根据日本侵华的扩大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最早由上层学术界地下党首领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国防戏剧和国防诗歌活动。国民革命战争的通俗文学口号,是中共中央特派员冯雪峰赴沪与鲁迅、胡风商谈后,由胡风提出的。因为一些提倡国防文学的作家的批评,引发了一场争论。鲁迅写道,这两个口号是可以并存的,批评了一些主张国防文学的左翼领袖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艺界围绕新形势下文艺界建立统一战线的一场争论,起因是一些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通过论争实现了新的统一,为过渡到抗日文艺运动和在文艺界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话剧团:简称“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是中国* * *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成立于上海。刘、田汉、、于玲等。都担任过市委书记。戏剧家协会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紧密行动纲领》。除了在上海建立总同盟外,在北平和汉口相继成立了分同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在戏剧方面,团结进步戏剧家组成了50多个左翼剧团。其中有上海的艺术剧《杜甫》、《南国社》。戏剧协会领导的戏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为了开展工人戏剧活动,戏剧协会成立了工人表演委员会,促进了工人戏剧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戏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铺平了道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开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解散。

中国诗歌学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成立于上海,由穆、杨嫂、任俊、蒲风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中国诗歌学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驱散诗歌界由新月派和现代主义造成的一些迷雾,促进和发展革命诗歌运动。中国诗歌学会在内容上提倡“把握现实,唱出新世界意识”,在形式上提倡“通俗歌曲”,即创作通俗的诗歌,使之在群众中流行。中国诗歌学会成立后,不仅重视诗歌创作,而且重视理论研究。他们探索普及诗歌的途径,出版了“专号歌谣”和“专号创作”,并付诸实践。中国诗歌学会对中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因其作者当时在北京、天津从事文学活动,故称“京派”。他的作品大多发表在北京和天津的期刊上,艺术风格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生活,但与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体现在“纯文学味”的文学本体论和基于“和”、“中”、“宜”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的第一位作家。京派作家主要表现“乡土中国”,作品充满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大多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发展了现实主义,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让小说诗意化、平淡化、现实化、浪漫化。

评论派:评论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流派。主角是林语堂。主要出版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主要出版散文,倡导幽默、休闲、灵性。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文风”,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早期的文章,依然能触及时代之弊,幽默中蕴含讽刺。1934之后,讽刺的边缘已经一天天弱化,幽默也流入了讲笑话和找乐子。这导致了左翼作家和他们之间的争论。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一般以1927为界分为两期。前期从1926春天开始,北京晨报副刊?诗刊是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他们不满“五四”后忽视诗歌艺术的“自由派诗人”的风格,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克制情感”,反对诗歌的杂乱和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对新诗格律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思想,即“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因此,新月派也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诗歌创作过于不拘形式的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作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创办月刊《新月》。“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也就是后来的新月派。其主要阵地为《新月》月刊和《诗歌》杂志,创刊于1930。新成员是陈、方和边。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和“尊严”的原则,仍然坚持超功利、自我表现、贵族化的“纯诗”立场,强调“本质上的纯粹、技法上的彻底、格律上的严谨”,但诗歌的艺术表现和抒情方式向现代派靠拢。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