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教育中展示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性格;创造
摘要: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在艺术表现和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继承、发展和创造的关系。另外,要有培养学生个性的具体建议。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还要起到陶冶性情、宣泄情绪、发展个性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学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艺术教育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继承,更要鼓励他们在继承中发展。但如果在教育中限制学生的想象力,禁锢学生的个性,那么发展和创造就无从谈起,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价值的理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高等教育不应该成为这场改革的旁观者。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教学也面临着挑战。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对艺术和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双重阻碍,包括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正如靳尚谊先生所说:这是一个转折点,需要我们一本书的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的思维,以新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一代创造性的新艺术人才。?
一是尊重和鼓励学生在艺术表现、审美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切都说明,教育的主题不是课本,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人格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老师不能根据学生自己的审美喜好去干涉学生独特的审美习惯。备课时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审美喜好。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上课的时候,不要讲解绝对项的倾向。在分析某一流派的作品时,要指出对某一作品的不同观点甚至观点相反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实践中,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选择的对象。这样,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自我感受就会逐渐发展起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加强和发展。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鼓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个性的最佳方式。在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鼓励学生的非凡意义。当罗森塔尔等人向相关老师暗示这些学生?最有前途?有时候,老师会有意无意地关注这些学生,不断地关注他们,启发他们。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信任,会有意识地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充满自信。在艺术教育中,鼓励学生感受自身的潜力和价值,在创作中大胆创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极其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是权威。在这种关系中,教学过程是一种模仿和服从,这必然会束缚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学生长此以往会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最后自信心降低。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合作、交流、互动的关系,而在美术教学中,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心灵之间的理解、欣赏和对话。教师的权威体现在教师的知识上,就是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种视角、多种判断、多种思路供学生选择,而不仅仅是给一个标准。
第二,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虽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极其重要,但扎实的基本功是任何领域成功的必要条件,美术也不例外。技能技法的学习是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基本能力。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形式的绘画语言,是学生表现个性、传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工具。但是,绘画技能不是学生学习艺术的目标,而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表现感情、表达感情的手段。基本功可以有一点点不同,但是依靠这些技巧的作品可以是多样而优美的。也就是说,需要在必要的技能训练上下功夫,但学生不应该局限于此,而要努力超越这些技能。在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中,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在情感的宣泄和审美的表达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我们要明确培养技能和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
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把学生技能的提高放在首位,并以此为唯一目标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是美术教学的误区,也是美术教学的弊端。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讲授技术的同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喜好和性格特点,给予适当的引导。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不提倡学生的个体意识,更不提倡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逐渐放弃。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没有人格的干预,我们只有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工匠,无法成长为大师。
自由是艺术的土壤,纵观历史,取得巨大成就的伟大艺术家,无论其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艺术作品中充分发挥个性,抒发真情实感,他的所有作品都体现了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光辉,创造出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伟大艺术。
在美术教学中,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展示和培养,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即艺术创作作品中,因此,自由的教学氛围、创作作品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密切互动的。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做的是在基本功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和创造环境。
第三,在美术教学中展示和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些具体建议
理论和实践总是有距离的。在教学中,不仅要练好技能,还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完成个性化的作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美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设定一个单一的标准,并据此判断作品的好坏、对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艺术来说,不同的风格甚至不同的兴趣只是创作中艺术生命力的象征,而设定单一的标准却扼杀了这种生命力。老师可以对某一部作品提出最常见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说说其他流派的评论,从各个角度审视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老师当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评价,但是尽量避免把这种个人喜好强加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多种选择。因为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对其他学生来说可能是荒谬的,不可取的。而且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必要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观点。这样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还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艺术理想。当然,老师也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风格,让学生迷失自我。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创造性的思想。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为描写自然而造型的思想在教学中影响很大。所以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摆脱这种错误的造型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的情绪和要表达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隐藏在图像背后的抽象因素被揭示,以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艺术形象向欣赏者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欲望、好恶,都会通过实践转化为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用这样的观点指导学生的绘画实践,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不同表现手法的优点,从而创作出富有个性、深入人心、能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说,个性就是* *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无尽的空间中表达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心理会更健康,艺术世界会更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主义作品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2]李少文。超过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与access相关的论文:毕业论文模型、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