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最佳答案-由提问者于2007年8月选出-1204: 57: 51。

仓储业是为他人储存和保管货物的商业经营活动,是现代大生产和国际国内货物流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到目前为止,仓库操作员的角色是运输、仓储、配送和理货,发展趋势是连接销售。结合业主和物流中心的界面。

1.中国的仓库是多还是少?

1995年,国内贸易部召开储运工作会议。我代表部里作了题为《为储运工业的社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主报告。当时提到商业、物资、粮食系统仓库面积180万平方米,冷库容量38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大小船舶365438+艘。后来在1995到1998完成的“跨世纪中国流通发展战略”国家课题中,专门研究了仓储业。里面有个数字是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外贸五个系统的仓库面积是3亿平方米,铁路系统是1126万平方米。据说物资系统因为仓库落后一年要亏损25亿。在2005年的全国经济普查中,全国仓储业有了一个新的量的概念。2004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家,从业人员39.9万人,总资产2578亿元,负债179140万元,所有者权益786.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从整体上分析,仓储企业平均规模小,仓储业经济效益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但目前还不清楚中国有多少仓库,这些仓库的现状如何。

总的来说,中国有大量的仓库。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有大库存,大库存中必须有大仓库。一方面是仓库多。2005年仓库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56亿元。一是原有仓库非常陈旧落后,已经不适应现代库存的要求;二是大量制造企业的仓库无法整合重组。在这种情况下,外资的进入启动了中国的物流地产,比如美国的普洛斯。农民也看到了仓储业的前景,纷纷以租代征的方式投资新建仓库。所以仓储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降低了仓储业的利润率。

整体仓库面积多,但符合要求的少,这就是中国仓储业的现实。

第二,在物流总成本中,仓储成本的比例合理还是不合理,对物流业是促进还是限制?

我们可以看两组数字。一是中外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10 ~ 20年的时间里,美国、德国、日本的运输费和管理费占GDP的比例基本不变,而仓储费占GDP的比例变化很大。换句话说,物流成本降低的主要空间是降低仓储成本,减少库存,加快周转。在中国,运输费、仓储费、管理费占GDP的比例基本不变,既说明了中国物流的粗放经营,也说明了中国物流的发展没有抓住关键。

第二组数据是中国仓储成本的构成。2005年,我国物流总成本为3.38万亿元,其中仓储费为654.38+00632亿元,比2004年增长654.38+08.4%,占物流总成本的365.438+0.4%。6543.8+00632亿元的仓储费中,利息费2902亿元,仓储费。在这组数字中,一般仓储成本过高,而加工增值部分过少。原来的仓储业刚刚开始向现代物流的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过渡。

2005年,物流业78%的增加值来自运输,只有4.36%来自仓储,说明仓储行业的效益比较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降低库存和加快货物周转率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下一个主要目标。

3.政府应该给仓储业发展什么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创造环境,鼓励某种发展,反对某种发展。政策往往具有指导性。在物流业的发展中,运输和仓储是必不可少的,是物流业的物质基础,但物流业不可能取代运输和仓储。每个人都有定性的规定。男女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区分。

第一,作为企业,仓库是物流运作的主体,作为场地,也是物流运作的载体。仓储企业有三种选择:一是将仓储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二是保持仓储企业性质,但必须改革升级,三是成为物流企业或生产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

第二,仓储行业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行业,对于仓储企业的相关政策也是明确的。现在的问题是,原有的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必要的鼓励政策。这涉及到市场准入、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比如总公司统一收税抵扣,用于产业配套的配送中心和中转仓库应视为产业用地,实行以仓库为抵押的仓单质押等。

第三,要注意现有仓库资源的整合,包括改造。这样做对国家和企业都有好处,节省投资和土地,但是要有政策,尤其是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后,仓库没用了,有的仓库面积很大,设备也能用。闲置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应该是政府推动,企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