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描述构图(1000)(备注

肖像描述

指对人物外貌各方面的描述。人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外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势、表情、习惯特征等。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画像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学历、经历、性格都不一样,必然会在人物的外貌上留下不同的印记。肖像和人格是密切相关的。肖像描写的好坏,对表现人物至关重要。成功的肖像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所以优秀的作家都很重视。

描述一个人物的外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描述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力最强,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秘密。鲁迅先生曾说:“要经济地画一个人的特征,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如果你画了满头的头发,即使栩栩如生,也毫无意义。”(《我怎么写小说》)他在《祝福》中写道。两个月后,当她因为再婚、丈夫去世而被迫第二次来到陆家时,虽然“顺着眼睛”看人,“眼里还是有些泪花,眼神也没有以前那么有活力了。”当她知道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再婚的时候,她总是“瞪着眼,一句话也不说”;在她去世之前,“只有那双偶尔出现的眼睛,才能说明她是个活物。”作者通过描写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吃人的封建礼教逐渐强加给她的苦难。

人像描写首先遇到透视的问题。肖像描写大致有三个视角:一是作者的视角,二是人物自我观察的视角,三是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视角。选择哪种视角来写,取决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人物性格的需要。

第一,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这个角度便于作者表达爱恨情仇,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比如赵树理在《小黑人结婚》中对三仙姑的画像描述:“三仙姑和所有人都不一样。虽然她已经四十五岁了,但她更愿意做一个老太太,但她的小鞋还需要绣花,她的裤腿还需要包边,顶门的头发被剥掉,她用一块黑手帕盖住。可惜官粉没有抚平她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像驴粪。

第二,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这个角度便于把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鲁迅的《高老夫子》中写道:“这一天,他从上午到下午,全部时间都在照镜子,读《中国历史教科书》,查《袁了凡简编》...首先,他认为平时的父母真的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他小时候喜欢爬桑树枝偷桑吃。我打破了我的头,但我没有给它一个适当的治疗。到目前为止,我的左眉毛上仍然有一个锋利的伤疤。虽然他一直留着长发,但是从左到右斜着梳也能勉强遮住,但是看到尖尖的分叉也是缺点。如果被女同学看到,大概难免会看不起。他放下镜子,愤恨地叹了口气作者通过高老大师问

第三,从别人观察的角度写。

这个角度很容易得到一举两得的艺术效果。《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时,她以一个少女的敏感和细心,观察贾宝玉全身的穿着打扮。她看了看:“但他是一个年轻的公子:他戴着一顶紫金冠,头上嵌着一束头发,梅绮正牵着两条龙玩珍珠和黄金...他的脸像中秋的月亮,他的脸像春晓的花朵,他的太阳穴像刀子。脖子上有一只金色的蜻蜓,还有一条五色丝绸腰带,上面系着一块美丽的玉石...越看越粉,越看越胖;期待亲情,若语笑;一种天生的魅力,尽在眉眼间;我的人生有千万种情感,我知道如何堆砌我的眼睛。”这是通过黛玉的眼光为宝玉画的画像。这幅画像很自然地融入了黛玉的情感色彩——可谓一举两得。

人像描写基本可以一次完成,然后反复染色,逐渐丰富;也可以分很多次,随着故事的燕尾服逐渐完成。人像描写的手法可以是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可以是简单的素描,也可以是卡通的笔法。可以是静态描述,也可以是动态描述。俄国作家对奥勃洛莫夫的肖像描写是工笔的描写,而李的描写属于简单的速写。契诃夫在《被困者》中的肖像描写。中国作家多采用动态描写,即多描写动作中的人像,西方作家多采用静态描写,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比如一个托尔斯泰,反对用几十页纸来静态地描述主人公的肖像,主张“主人公的肖像要通过运动本身,通过斗争、冲突、行为来表现。”(一部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

在肖像描写手法上,还可以通过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突出肖像的主要特征。简而言之,有各种各样的技巧来描述肖像,要么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要么交替使用多种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由表及里传达精神”,避免犯脸谱化、套套化、程式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