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郭芹论》的要点?

在《论秦》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将整篇文章与结尾进行比较,写出了自己的论点。

运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自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盛后亡的对比;秦与六国之比较:秦与之比较:陈涉与六个国家的比较。这样,文章的中心论点就通过对比论证凸显出来了。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恢弘,气势也自然磅礴,文字更有分量。主客观情况的差异,强弱起伏的难易程度,都是从比较的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文章中气十足的原因不难理解。

《郭芹论》是贾谊政论的代表作,分为三部分。全文从各方面分析了秦朝的过失,故取名《论秦》。

本文旨在总结秦暴毙的历史教训,为汉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提供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太平盛世”的前期,即“文景之治”。贾谊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潜伏的危机。当时,有钱有势的人大量侵吞农民的土地,迫使农民破产流亡,沉重的压迫、剥削和残酷的惩罚也加剧了阶级矛盾。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统治者的地位有被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确保西汉的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正诗书》、《论蓄储疏》、《郭芹论》等著名政论文中,向汉朝提出了许多政治主张。

本文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来分析秦朝政治的成败,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贾谊在谈及写作目的时表示,之所以要“察古、察当代、参人事、察兴亡、审权谋适”,主张“循序渐进、因时而变”,目的是“久安社会”。《论秦》一文总结了秦朝兴衰的教训,这真的是赵涵的错。

三篇论秦的文章中,第一篇最好,影响最大。

它最早附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末尾,列为第二篇;后来,楚又补充了《史记》,附在《陈涉世家》的末尾。本文也选自《汉书》《文选》。贾谊今天写的专著《新书》应该是后人编的,但这篇文章明确标注为三篇的“上篇”。《史书》《韩》《新书》《文选》四部书中,这篇文章有五个观点,文章的用词、用句差异较大。

从明清到当代,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选择了《论秦》(上)这本书,所以前人对它的评论也很多。如阿清诗人姚鼐评价其为《古代文学词语汇编》中的“威严而宏大的老板”,挚友吴闿生评价其为“一部充满关注的书,像一本书”

总结大部分评论者的意见,主要是说这篇文章气势十足,是古今第一篇“盛”文。因此,吴闿生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