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了企业文化变革的策略。
在传统的组织控制体系中,作为机械化生产的一部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生产指令,从事既定的操作。在这种管理意识的统治下,“人”通常被视为生产工具,而不是潜力无穷的资源。随着现代文化向管理领域的渗透,“管理在于用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应地,与年薪制、终身雇佣制等传统人事制度的冲突也愈演愈烈。观念的更新迫切需要制度创新,需要全新的人事制度与之相呼应,才能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人作为一种活的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不仅是管理之道,也是现代管理思想的精髓。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本性。那么,以人为本包括什么?
首先,以人为本需要关注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物质福利的多少,就是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程度。合理公平的分配和奖惩机制是员工衡量自身工作质量的有效标尺,也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外部力量。然而,仅仅依靠经济利益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激发人内心的荣辱感和上进心,会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从而发挥人内在的、持久的动力。因此,管理者在满足基本经济需求的同时,应将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员工内心的需求,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努力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重目标。
其次,要营造优越的人才培养环境。也就是说,员工不仅要组合开发,还要按照与工作环境相匹配、与企业目标发展相一致的原则,以及扬长避短、能级对应的原则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应该更加重视培训开发和可用性开发。在加强在职培训和在岗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改进性培训和实践性开发,注重员工管理创新能力、道德自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员工特别是人才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与企业进步相得益彰。
第三,从清晰的工作定义过渡到模糊的工作定义。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高度重视员工发展,将其作为实现组织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传统的清晰的工作定义提出了质疑,因为清晰的工作边界虽然有助于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进行绩效考核,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主动性,给组织间的工作协调制造了障碍。相反,模糊工作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组织的总体目标范围内给予员工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从循规蹈矩向大胆创新发展。在这里,员工进一步成为企业的主体和自己的主人,进一步表达自己的价值和价值追求。
第四,企业应该设定所有员工应该一起工作的目标。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其实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设,即从深层次来看,是努力塑造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和价值观。国外一些企业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企业为员工的发展而奋斗”,这或许潜在地预示着,在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再把员工视为企业的附庸,员工的使用和开发首先应该是为了员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这是管理理念和企业价值追求的根本转变。它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口号,而且是信息时代人才资本的巨大作用甚至决定性力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人为本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传统的制度建设,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和原则不断被赋予。
最后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文明越来越与机器文明结合,企业中的员工越来越为设备而工作,形成了管理中冰冷的机器“黑洞”,更需要回归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内在联系和价值链。以人为本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