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议论文:我是谁?
竹影摇曳,微风习习。当历史的瞬间定格在那个文学自觉的时代,竹林七贤飘过它。文学意识是对“人”的自我发现,即对“我是谁?”深入探索他们用酒精来逃避现实。“我是谁?”他们一定不止一次问自己,是竹子,是酒,还是匆匆而过的看客?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却看不到我是谁。
灰色的墙上映出一个苗条的身影。他时而坐下,时而起身踱步。昏暗的灯光下,他的无助和挣扎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是彻底解决,还是忍受阉割是莫大的耻辱?你是只想为自己的尊严而死,还是为了那支笔和未竟的事业苟且偷生?“我是谁?”他一遍又一遍地问。墙上的人影越来越高。“我是历史学家”,一个坚定的答案在空荡荡的牢房里回荡。
在尊严和使命的痛苦选择中,他认清了“我”。
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牛之间。在那个失意的地方,他领悟到“盖自变而观之,则天地不可一闪;从其不变的角度来看,物我无穷。“我是谁?”是短暂的耀眼还是无限的浩瀚?他把自己比作宇宙,把自己融于诗画之中。“作文就像流水,刚开始没有确定的质量,但是做了就停不下来了。”乍一看这是对他文笔的评价,但这不正是他自然率真个性的写照吗?“我是谁?”是第一个被贬野、仕途失意的诗人,还是疏浚湖泊筑堤、拦盐、巩固海防、办实事的好官?
他不拘泥于“我”,而是将自己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较,使自己屈辱而不朽。
三毛问:“我是谁?”但是,我怀念现实中走在撒哈拉和陈平的三毛,无法自拔;周问:“我是谁?”当他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他仍然不忘自己的哲学研究;老子问:“我是谁?”道生一,命生二,命生三,命生万物的观点难道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从追问人生,到自我实现,再到自我空虚,“我是谁?”演变成了一个代代相传的哲学命题。周曾说,“一切灾难对一个哲学来说都是财富”,而“我是谁?”它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一种人生感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