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淳中学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历史悠久,声誉很高。是江苏省重点中学。学校7次迁址,6次更名,至今已有86年。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的校史,是一部具有革命传统的光辉历史,也是一部历尽艰辛、创业发展的历史。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前身是高淳县初级中学,创建于1923年2月东坝镇东岳庙后。童明心是首任校长,当时只有18名学生,被称为“十八学士”。1930年石兴阳任校长,1935年8月学校迁至县城雪山书院,在龚雪明伦堂、尊经阁任教。四个班有200名学生。1937年2月,日军占领县城,学校被迫停课。+. 1016.101616166666 1939年2月23日,陈毅司令员在赴军部途中留校,向师生和群众发表抗日救国的讲话,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初征高淳》。新四军第一支队高淳办事处政治宣传科长张春生、华仁毅、侯日谦经常来校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建立了以学生、工人为主体的中国民族解放先驱惜春旅,发展了一批进步学生加入中国* * *产党。1938年9月,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在高淳县成立惜春第一支部,葛百章任书记,王长富、古龙生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生党员兴和顾金生先后担任第二支部书记;陈、邢以信、邢、、古龙生、徐家之、赵振球、赵等学员被送到皖南新四军教导所学习。高淳八月底沦陷,1939,学校成为日军司令部。学校东迁至东坝、河间村,以陈祠堂、泗州寺为校舍,1941迁至东坝镇东岳庙。0943年6月东巴失陷,学校再次疏散,卫有部分流动学生。1946年8月,周振东接任校长。上海地下党组织派党员李东禄、高杰子到学校任教,开展地下活动,并接受周震东、薛、赵善长等师生入党。1948 10成立高淳县地下特科,以高介子为书记,受上海局工委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渡江,学校地下特别党支部做了大量迎接解放、组织师生、发放传单、宣传发动群众、维护地方秩序的工作。我们党在我们学校播下了红色革命的种子。大批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骨干力量,为人民解放和祖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高淳高中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杰出的岁月,努力的工作。解放前,我们县文化落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中等教育。高淳县初级中学创办时,只有24间平房,3个礼堂,10个食堂。学校迁至雪山学院,学院内部分建筑作为校舍,并增设雨亭、雨廊。1949年5月,高淳解放,学校重生。学校名称改为高淳县初级中学,薛任校长。学校发展到7个班级,有307名学生和22名教职员工。9月,1953,西社成立分校。1956,新建高中。学校命名为高淳县中学,15班307人,第一高级中学2个班104人。学校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开展了教育革命,形成了良好的校风。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使学校工作受到一些挫折。1959年7月,高淳中学党支部成立,王建忠任党支部书记,王启坤任党支部书记。学校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条例》,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大批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和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966,学校有18个班,学生近千人,教职工65人。十年文革,老师被迫害,学校损失巨大。1968年8月,革命委员会成立;9月1969,宣传队进校;10月19715438,学校更名为高淳县红旗中学;王运城、王其坤、苗安、陈清华先后担任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1976 10粉碎“四人帮”,纠正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1978年8月,学校更名为高淳县中学,陈启彦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2500多名学生,158名教职工。1980年9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一批重点中学。1993,学校占地面积4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教学楼3栋,1科教楼、1综合教学楼、1实验楼、1行政办公楼,新建了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语音、音乐、美术、劳动、阅读、卫生室设备齐全。学校规模为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22人,专任教师98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58人。学校形成了勤奋求实、文明守纪的校风,严谨务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教风,勤学善思、求知进取的学风。学校多次被县市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1993年6月,11,学校经江苏省教委验收确认为省级重点中学。在1982-1997期间,陈启彦、、陶、吴、吴、邢先后担任校长、党支部书记。桃李灿烂,再创辉煌。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有着师资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治学严谨务实的优良传统。77年来,共培养学生2万余人,其中高中毕业生近8000人,初中毕业生1.2万余人。许多毕业生成为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英雄模范、经济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企业家、艺术家和教育家、体育和医务工作者。200多名学生获得了高级学位和出国深造的机会。许多校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310多名学生在省、市、全国知识竞赛中获奖,其中省部级55人,国家级44人。市级以上运动会取得好名次的有203人,其中金牌5枚,银牌10枚。1998年,174人参加高考,127人达到本科分数线,其中理科600分以上33人,文科550分以上9人。本科上线率73%,高考上线率91.8%。教师队伍中,各级表彰118人次,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30人。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校友遍布中国,蜚声海外,绚丽如桃李,璀璨如星。1996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停止招收初中生,将县中学转为高级中学。1997高级中学位于县城复兴路,征地114亩,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运动场地26000平方米。新建的教学楼、科教楼、实验楼、艺术楼、行政楼、教师办公楼、体育馆、楼梯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这是一所拥有现代化设施和设备的学校。65438年6月至0997年8月,邓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吴二晓任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张培成任副校长。2004年8月,张培成被任命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现有6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200多名在职教职工。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敬业、开拓、拼搏”的作风,带领全体师生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同心同德,努力进取,把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建设成为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水平一流、质量一流的重点中学。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优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办学理念为指导,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的。近年来,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省春中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1)课程改革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以新课程方案为基础,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新理念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以新视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建立了能够支撑育人目标的现代课程体系。1.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启发式”、“讲授式”、“发现式”、“探究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探索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实习过程中“情”与“知”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监控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发展和人格形式的完善,使教学过程既是“文化传承”,也是生命的延续。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产物,也是学校教育个性化的一个阵地。为了满足学生的主要需求,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的做法是加强科研领导。学校成立了教学、科研和课程开发部(教学部),负责教学、科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同时,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做好五个把握:一是把握目标框架,兼顾教育目标的支撑,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资源的可能性;二是把握校本课程的审核标准,使课程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价值观、意志品质和正确态度;注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删减繁琐的陈述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性高、覆盖面广、牵引价值大的知识,注重学生合理认知结构和良好认知风格的形成,根据上述要求,发展指导小组成员对每一个提出的校本课程进行答辩和遴选,本着“宁缺不滥”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确保课程目标落到实处;三是抓好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过程性评价;第四,把握学生评价方案,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五是掌握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共有七大类60门校本课程。3.探究性学习在各地都有实施。我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发展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和伦理道德,获得亲身参与讨论和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激活各学科学习的“入库知识”,培养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下而上建设祖国、保护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两年多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情感,提升了价值观。(2)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助推器。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我校率先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开通。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都有一个100兆端口连接到校园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和先进的数字投影仪。校园网的建立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设备。随着电子备课的全面实施,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自主开发了个人主页,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多媒体机房实现互动学习,学校图书信息可以电子化阅读,在虚拟网络上访问,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校园网上展示着色彩斑斓、充满希望的班级网页,成为我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网的建立使学籍管理、班级考核、教师管理、图书馆管理和后勤管理完全电子化和网络化。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由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组成,可以实时监控整个校园,同时接收六套卫星电视节目并及时向全校播放。工作室控制中心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向全校播放教学记录照片、艺术欣赏片和中外经典影片。每个终端有8套节目可供选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3)教学监控系统的建立加强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首先是建立教师教学目标的自我调节子系统。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制定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方法、态度和情感目标。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本学科思想的传授,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本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本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整合。通过作业、测试、提问、讨论、交流,了解目标达成的程度,对学生采取作业批评、错题批改、阶段总结、方法指导等方法,辅以情感交流、心理疏导。同时,教师以教学后记的形式进行自我反馈,从而修正预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建立年级控制子系统。指导办公室牵头,主要由行政领导、教研领导、学术领导组成。根据课堂评价细则和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每学期对年级进行1 ~ 2次整体指导,从学科教学思路、学法指导、知识整合、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年级的教学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并实施督导,从而改进各年级的教学工作。三是建立备课评价子系统。学校加强备课小组建设,启动电子备课,对电子备课提出具体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生成个性化的个人教案。学校在校园网上随机抽查教师集体备课、个人教案、课件制作、讲稿,并及时反馈。四是建立学生、家长、社会的子系统,规范学校教学。按照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学校各年级均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1 ~ 2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学校向他们通报各年级的教学情况,并通过学校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全面公开我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并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的意见。每学期组织实施一次学生问卷调查。(4)教学科研取得实质性成果。学校要发展,科研需要先行。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是教师走上“学术”道路的转折点。学校制定了教育研究五年规划,颁布了教育研究奖励条例和多媒体课件奖励条例,加强了对教师和教研组的常规考核,建立健全了教研工作的指导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确定了项目为管理和教学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项目引领科研,以科研提升质量”的道路。追求管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中的科研内容,已经成为* * *学问。近年来,教学和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管理和质量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在校长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重点高中学生主体性素质培养”研究、国家级子课题“农村重点高中校本课程的运行体系与理论框架”、“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这已成为解决当前高校扩招、教师整体素质下降、学生管理难度加大、教学质量潜伏危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广泛参与项目研究活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蔚然成风。近三年来,教师撰写论文400余篇,其中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276余篇,在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核心期刊发表70余篇。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学生的生活得到了丰富。文学社、学生电视台、记者团、辩论赛、研究性学习、春中作文等组织和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建构新的文明坐标和文化品格,在这一重大命题中释放我们的活力和才华。我们的教学科研之路会越走越宽,明天会更加辉煌。(五)建立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进行了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校园管理方式的改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的校园管理。a .学生参与日常规范的评估。b .学生参与班级分包。c .学生参与“管理自己”。二是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是立校之本。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一系列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策略。即:明确一个目标,实施两级就业,开展三项培训,实施四项工程。a .明确了教师培养的目标,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有科研专长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提升人格,以身作则,学而不厌,教而不厌,乐于奉献;掌握学科思想感情,知识面广,教学方法先进,能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培养有特色的学生。b .学校实行两级聘任制,学校中层每年由校长办公室聘任一次。每学年结束,所有中层干部都要向全体教职员工汇报,接受评议,每年还会放出一些中层岗位供骨干教师竞聘上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由指导办公室聘任,根据不同岗位特点,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方案;在“三公开”的前提下,职能部门负责教学及辅助后勤人员的考核和聘任。开展三项培训,促进教学现代化。首先,培养学生观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二是对部分教师进行学历培训,保证一定比例的教师开展研究生在职培训。三是信息技术和课件制作培训,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现在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校园网进行教学。实施“四大工程”。新教师“蓝色工程”。根据新教师数量大幅度上升的新形势,学校提出“一年基本合格,两年合格,三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采取“结对子,帮扶一个”的形式,由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定期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有特色的中年教师“名师工程”。学校重视名师培养,突出课题研究负担,教学改革探索领先,促进中年教师形成教学特色;”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师道德项目”。坚持“外在形象,内在品质,个体规范,整体提升”的原则,全体教师向家长做出十项郑重承诺。自觉接受领导、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党组织的“阳光工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事业留人、以情感人、以待遇人。充分发挥党员在工青妇之间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保障教职工权益。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后发优势正在体现。三是以全员聘用制和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四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