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的毕业生虽然有很好的就业基础和条件,但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与工作失之交臂。如何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变化,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对接和探索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创历史新高。2015年,人数达到749万,创历史新高。和当年失业准备跳槽的大学生一起,想找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值得探讨的问题。
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是统计系统和金融系统的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就业领域广泛,就业质量较好。但与蔡溪、四川大学等四川高校相比,统计学院仍有明显差距,因此研究我院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和不足,摸清学生就业的方方面面,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通过对106学生和150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以及就业登记的第一手资料,对统计学专业的各类就业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或工作经验是最大的就业优势,62名受访学生将社会实践或工作经验排在首位,占58.5%。
2.在150用人单位的调查中,社会实践或工作经历得分最高,为1270;其次是学习成绩好,分数是1155。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有社会实践或工作经验。
3.用人单位对统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能力的重视程度排序为:“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能力”最重要,占39%;其次是“统计调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占36%;统计调查设计能力排名第三,占25%。
4.用人单位对工作10年统计人员素质的排名发生了明显变化,统计调查设计能力上升到第一位,统计调查组织实施能力下降到第三位。
5.从统计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来看,用人单位认为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实现是最需要的课程,得分高达814;其次是经济学原理和统计学原理,分数分别为538和504;最低分是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459。
由于大学生读书时主要集中在各大城市,应届毕业生毕业时宁愿做各大城市的“蚂蚁”或“漂泊者”,也不愿去二三线城市、县城、乡镇等基层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和私企虽然需要大量应届毕业生,但工资福利相对较低,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另外,部分企业的用工不符合国家政策,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有限;基层医疗、教育、农林科技等部门虽然急需人才,但由于人员编制限制等诸多原因,吸引应届毕业生的能力有限。具体来说,就业难有以下原因:
(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少,提供的岗位无法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人员培养缺乏专业化,导致专业人员素质不达标,造成部分岗位专业人员缺乏;
(3)部分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范围不够广,使得招聘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最终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职位长期空缺;
(4)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很大,虽然政府多次宣传并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和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政策,但大学生很少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就业,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区间不均衡的状况仍难以改变。
因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学生:1。大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就要转变观念。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应该只盯着传统的“集中”地区、行业和单位,而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职业选择,在求职中开阔视野,尽量享受,以便以更好的姿态进入职业生涯。变“短期求职”为“长期求职”,在求职过程中,应届毕业生不要过于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做出两三个甚至更多的选择,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求职中要注重真情实感。2.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培养和发扬乐观进取的品质;良好的团队精神;敢于挑战,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责任心强;规范的行为意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3.大学生在毕业前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养成良好的心态,在就业的过程中能够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在就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校: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实施和调整。在我院的职业规划中,要引导学生早点做好职业规划,告诉他们未来的就业趋势和就业形势,但不能定一个框框,这样会束缚学生,形成一种误导,避免毕业生只想到银行和公务员,而相对忽视其他公司和单位。其实就业形势是复杂多变的,专业就业方向也是复杂多变的。应该帮助学生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甚至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工作,而不是仅仅根据以往的就业经历和就业情况来决定就业,而是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定位不断调整就业方向。
2.学校开设的专业课要符合学生目标职业的需求。据调查,虽然用人单位对我院开设的专业课程认可度较高,但就学生而言,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就我院而言,我认为在原有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减少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规划选择相对专业的选修课,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听课,可以增加听课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联系一些企业,实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另外,我们学院要让老师去企业观摩,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开设我们的专业课程。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毕业生推荐实习等方式提供就业指导。,从而拓宽学生在校实习渠道,锻炼优秀的动手能力。
3.学校应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除了开设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我觉得学院还可以组织模拟应聘,鼓励学生参加模拟招聘比赛,提升学生在面试中的综合应对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面试经验和反应能力,还可以磨练学生的勇气,开阔学生的视野。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以双向交流为特点的就业指导方式,比如往届毕业生就业好,求职案例分析,企业负责人专题讲座,与学生就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互动,模拟招聘,短期就业实习,面对面咨询等新的就业指导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我院要普及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实践证明,在大学生由被动就业向主动择业转变的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4.学校要多关注重点学生,及时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应配置就业指导教师和心理指导教师,建立匹配的校-系-班心理指导体系,选派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各学院就业心理指导教师,确保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心理偏差时能得到及时引导,带领其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