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章纸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上书批评新法,引起王安石不满,于是请谢肢解苏轼。
当时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他们很骄傲。不管什么原因,被建议非法介入,除了正当防卫,都是自动辞职。于是,苏轼苦苦哀求被安置在办公室,然后开始了他的世界巡演。
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任杭州总判官,熙宁之秋调任密州(山东诸城)。三年后,熙宁十年四月(1077),调任徐州周知,直至元丰二年三月(1079)。
苏轼在徐州的两年时间里,革除营私,兴修水利,宽以待人,获得了杰出的政治话语权,创作了许多经典华章,为徐州留下了许多诗意的回忆。
苏轼到徐州上任不久,赶上黄河决堤,洪水泛滥到彭城城门。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抗洪救灾。
为了防止民生混乱,他首先苦口婆心地劝阻富人出城避灾,安抚城中市民的心。接着,他又招募五千民工,开辟冷出路,疏浚俗河,日夜加固外城,防止洪水冲刷城墙。
为了尽快完成外城加固工程,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棍,亲自到驻扎在徐州的帝国军营,恳求他们派人支援抗洪救灾。禁军卫队长久闻苏轼太傅,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他派禁军卫队和当地市民一路抢外城大堤,在极短的时间内筑起了护城大堤,这就是徐州苏堤的雏形。
洪水退去后,苏轼上书朝廷,恳求免除徐州的钱粮,还提议在徐州城外建一座小城,以便更有效地保护主城免受洪水的威胁。
第二年,朝廷批准了苏轼的恳求,从中央财政拨款3万余元和1800石粮,用于城防措施的修缮工程。
徐州西马台
在苏轼的亲自谋划下,徐州的防洪工程开始得到支持。总经理建了四个木桩和一个木坝,还在主城东南角建了一个黄色建筑,取黄土能胜水之意作为这个工程的标志。
桃花坞工程于元丰元年(1078)二月开工,八月十二日竣工。9月9日,重阳节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吸引了众多徐州市民前往参观桃花坞。
一项防洪工程演变为一项城市景观创新,不仅缓解了古黄河对徐州的洪水,也为古城徐州增添了一道城市景观。以苏轼的性情,写诗在所难免,于是一冲动写下了《桃花坞九号》:
在重阳度过除夕的傅成(音译)说,当时是程楠的午夜。
水在城下打雷,泥在城下遍地雨。
没人问黄点酒的事,黄昏回来洗靴子袜子。
写完这首诗,苏轼觉得上了瘾,便写信给他的弟弟苏辙、才子秦观、好友陈师道等人,请他们为桃花坞写些设备。
苏辙和苏轼是兄弟,哥哥做了这么大的工程造福地方。小弟当然要赞一下。于是,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千字的《桃花坞赋》,歌颂苏轼治水的经验,描绘壮观的桃花坞,笔法流畅,文字飞扬。
此外,还送来了一首五百字的《黄府赋》,当时在京师(今河北太傅)国子监任教的黄山谷也写了两首诗送去。诗人陈师道写了《黄楼》,使黄楼成为一个文学事件。这些宋代著名诗人一起合唱,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成为历史上的文学盛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堪比兰亭集序,为徐州。
这些同伙的作品都在附近,苏轼最喜欢的是弟弟苏辙写的《黄公馆赋》。他接连读了几遍,感觉欣喜若狂,立即挥毫泼墨,用自己独特的苏联风格写下了这篇文章,然后放置起来,刻成碑。根据这篇赋的内容,他还画了六幅桃花坞的风景图,一路立在桃花坞纪念。
黄楼府
宋·苏哲
熙宁十年,秋七月丑,河定葛源,东流入巨野,北溢济南,溢泗。
戊戌八月,水下彭城,余雄子看管彭城。水到之前,民以一杯米,畜以土,积稻草,闷缺口。他们认为水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人们不怕水。从戊戌变法到九月戊申,水在城下二十八尺,器械堵在北门。水是从城际山上来的。
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儿子看了看衣服鞋子,留在了城里。他力劝丈夫禁止典当从事,使百姓偷不到水,避之不及。他们长得帅,和城市同生共死,所以水大了,人也没垮。
方水淫荡,汗流千里,漂流到鲁家,败墓,老弱掩川。强壮的人因没有食物而发疯,死在山上和树上。子瞻令游泳者浮舟,携饵相助,无数人摆脱。
水干了,朝廷就封园,没时间给徐。子瞻曰:“袁若诚,徐无害,若不诚,徐必再受害。”因此,请建造一个额外的程序,与水齐平,并用木堤保卫它。水虽然恢复了,但不可能让它生病。所以,水没了,百姓受益。于是城东门为楼,粉笔为黄土,曰“土胜于水”。许的人说服了他。
宋朝订婚的哲方,会登黄宅,观山水,挂水之遗迹,是黄宅的恩赐。它的文字说:
子瞻和他的客人在黄房子上游着,仰头叹气说:“哎,好危险。汉元时,河破河绝,野至淮泗之上。梁楚二十多岁。”下面很脏,上面很压抑。百姓是鱼是龟,县城里什么都没有。皇帝拜泰山东游,哀民无罪,死无所藏,令百官负薪宣府。赞子的歌至今伤害了它。只是这州已俯仰千年,河东岸倒南,重蹈汉朝遗风。原包是一个,能看到国破家亡。吕梁相持不下,四山相连,大营在其外。水退不进,环城孤城思海。舞鱼龙于谷,阅桅杆竿望四方。风的迅猛发展和战鼓的恐惧。蚁巢不救,必破。好在冬天是逼出来的,春天缩着退。住在树上,把死蚌留在水里。听袁的功德,不是天意。今天我和我老公有几个酒席,我们在争酒,喝酒,笑。对我老公来说是偶然吗?"
子瞻曰:“今夫安于乐,不知乐即乐,必涉害而后知之。我尝过了,带着这个栖息地环顾四周,我看到了天空的浩瀚。我认为这个城市是一条长河。高萍颜似座,桑马尾乎滑。从水平方向画出建筑物,指向花园的后面。让田野在江浦捕鱼,让牛羊在硝烟中四散。微风升起,魏云。山川有开有合,相隔千里。向东望去,山势参差,与水背道而驰。岩石奔腾着流向西方。几百级台阶涌浪,小船被淹没。到处都是鱼和乌龟,没人玩。声崩雷动,城危矣。从南面望去,可以在马台玩,大佛之巅,从一个特殊的地方升起,俯视城市,楼景漫游,高处不胜寒。水面平坦无边。周智连接蒲,然后连接淮通。遥望西天,山势破碎,悲凉无比。麦子熟了巧秀远了,飞散的人潮去了。白鸟是孤独的,到处都是烟雾,俯瞰日落。从北面望去,泗水满水,古边疆流入燕国,在那里流入桃园,那里蛟龙扇动,古木覆空,乌鸫鸣叫,贾柯与城角相连。送夕阳西下,引明月东来。锦鸡在绿雉中涌动,阴气为之易。窥世面而直上,留沙更彩。跳进屋里,让人身体发凉,不寒而栗。生群气,听溪声荡。能与对方共舞,饮鸩止渴,抛弃烦恼,超然自得。而儿子一个人在这里看不到丈夫的故居?前者是吉翔和刘鹗,后者是光弼和剑锋。成群结队的马,森林中的勇士。振臂长啸,风在动,云在升。朱哥青楼,* * *宋小子。疲惫不堪,陷入虚空。山高水深,草老。盖必问其晚年,已毁,无所存。所以我会和我的儿子一起把我们前辈的死挂在嘴边,民和河由过去决定。明知没有变化,终日付一杯酒。”
于是所有的客人都释然地笑了,然后就醉了,河水落在月亮上帮他们解围。
历经千年风雨,黄楼赋碑早已斑驳,至今仍留在黄楼内,成为东坡留给徐州的珍贵遗产。
关于《黄楼赋》碑,有两个故事。
据《宋钞》和《墨庄满录》记载,黄楼赋的“山川开合”一词并非苏轼亲笔,而是一个名叫的妓女所写。
当时,苏轼非常喜欢一个名叫马攀的妓女。马攀不仅时尚,而且聪明,深受苏轼的喜爱。与苏轼相处久了,马攀也开始学习苏轼的字体,有时甚至达到了糊涂的程度。
正好苏轼在写碑文,没写完就出去办事了。马攀读到这封信时不禁感到发痒。他举起笔,写下了“山河开阖”四个字。
苏轼回来后,看到马攀写的四个字,不禁笑了。他只是稍微打磨了一下就保存了下来,一直刻到了黄楼赋碑。
弟弟写了首诗,哥哥写了本书,美女添词。《桃花坞诗》碑一方面为宋代文坛兄弟作品增添了浪漫的妙语。
几十年后,苏轼被亲信毒害,流放到岭南蛮荒之地。他的后代不准当官,许多与他有关的石碑、书画被毁。
北宋末年,时任徐州太守的苗忠贤把刻在桃花坞上的碑文据为己有,印了几千张,然后把原碑砸了,靠卖拓片赚了不少钱。因此,有人认为今天的黄楼碑遗存并不是原碑,而是后人根据拓片重建的。
无论是原碑还是仿碑,《黄楼赋》碑所附着的人文精神,都是苏轼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石碑可毁,物品可烧。但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永远是一座丰碑。
东坡公是一代文豪,诗书画俱精。在政治上,他也是一个诚实、能干和亲民的官员。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蓝色被霜和枯萎的叶子烤得半生不熟,
遇人如子,遇官如奴。
官民不当官。
我是一个有文化的耕耘者。
他在担任徐州知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军民修筑苏堤,加强城防,兴修水利,关心百姓。是徐州迅速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东坡公为此写下了“浣溪沙”五个字,记录了当时他心中淳朴的民风民情。
欢喜沙琪伊
苏轼
衣服和毛巾沙沙作响的枣花,汽车响在村庄的南方和北方。牛衣古柳卖黄瓜。
阳光明媚,但他太渴了,他想找些水喝。然后敲开一个村民的门,问:能给我一碗茶吗?
此外,东坡公和徐州第一个采煤工一样,在徐州西南五十里的白土镇发现了一个质量优良、储量丰富的煤田。为此他写了《石炭纪石炭纪》:“彭城过去没有石炭纪。元丰元年十二月,派人巡视黔西南和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为兵,锐胜长运。”
煤的发现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冶铁业的发展。苏轼在《徐州皇帝书》中特别讲到:“州东北七十余里,即州狱,自古铁官商贾云集,其民富民乐。每三十六个冶炼厂都有大家,生产精铁的地方有几千个,人民善于锻造...
除了普通的政务,苏轼还有很多歌要问候和送。同为四川人的张赴京赶考,特地来到彭城拜谒苏轼。东坡为他写了一首著名的诗《送张,送,去宫中考试》:
云龙山试春装。
鹤亭前送霞。
三里杏花一色。
新浪君去马如飞。
这首诗中提到的云龙山上的鹤亭,是苏轼在徐州的又一佳作,也与西宁十年水灾有关。
熙宁十年(1077)秋,洪水冲毁了云龙山人张天骥的草堂。第二年春天,张天齐转战云龙山东麓。张天骥是方外山人。他的牲畜有两只鹤,每天早晨放生,黄昏招集,就像林逋,西湖山人,老婆儿子都是梅。张天骥还特意修建了一座鹤亭,邀请苏轼来此做客。苏轼游览后,写出了不朽名作《飞鹤亭记》,使一座脍炙人口的山草亭远近闻名。“回来就在西山久留”,更是名扬四海,激发了无数人的感伤。
何方馆
宋寿司
西宁十秋,彭城被淹。云龙山张浚草堂、水及其半叶。第二年春天,水落,迁到故居东边,东山脚下。如果你向上看,你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情况,并在上面建一个亭子。
彭城山与凌钢山四位一体,隐为一大环,独缺其西侧,山人亭则宜。春夏之交,树与草之间的天空,秋冬的雪月,千里之外,风雨之间的俯仰多变。
山人有两只鹤,非常温顺,善于飞翔。丹盼西山缺,随它去,或立于田间,或飞于云端。黄昏返回东山。因此得名何方馆。
郡守苏轼从宾左现官中去见山民,在亭子里饮酒作乐。他告诉山民:“你知道隐居的快乐吗?虽为南王,不易改。”《易》云:“鹤在阴,其子和。“《诗》曰:“鹤闻于九皋,其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脱尘,故易与诗比圣人更正。一个隐藏他的美德的人应该玩它,如果它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但卫懿公的一只好鹤会毁了他的国家。周公写酒专利,魏公写节制,主张荒乱无醉人,而刘玲、阮籍以率真著称。嘿,老公!南王,清远虽闲如鹤,犹未善,善则亡其国。而隐于山林之人,虽惑败如酒,不可害人,但鹤呢?从这一点来看,它的快感不能算是统一的。”
山人笑着说:“是啊,是啊。”这是一首放鹤邀鹤的歌:
鹤飞去西山,在空中看适合做什么。我转翼,集众将,忽见所见,又击。独自在山谷里,啄食苔藓,在白石上漫步。
鹤归来,东山之影。底下有人,冠草,葛衣,鼓。勤快吃,剩下的全是你的。回来,回来,西山会待很久。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记《鹤亭记》。
云龙山云龙湖
除了诗词歌赋,东坡公在此期间还留下了大量的书画名作。除了桃花坞上的石碑,现存的书法帖有扬州紫菱帖、洪水帖、燕竹帖、平福帖等19个,都是稀世珍宝。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接到了调任湖州的圣旨。当地长辈爬上马头,敬酒献花,不忍离岗。排场非常漂亮。
苏轼含泪写了一首诗,向徐州的长辈告别:“过一会儿再见,我还有感情。”
然而,当我们离开这里,苏轼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徐州。只有山顶和水岸还保留着东坡的遗风,书生文人还吟诵着东坡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