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文秘四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主要培养21世纪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我国写作、文秘、管理与公共关系、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文秘、公关、宣传工作;在文化宣传部门和文化媒体从事创作、批评、编辑和新闻工作;在中学及相关教育部门从事语文教师、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工作。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现为河池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一支教学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开拓精神的教学团队。有红水河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室和桂西北作家研究会。目前有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另有一个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两个重点建设课程(写作和文学理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写作人才是本专业的办学特色。2001年,我院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写作俱乐部活动课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写作人才”获广西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本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高校写作俱乐部活动体系研究”被广西教育厅批准为A类项目;2008年,本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被定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08年,本专业文学理论课被指定为广西高校精品课程。本专业成立以来,南楼丹霞文学社、对云文学社等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在区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继东西、范之后,区内外文坛又涌现出了一批文学新秀,如路、何叔强、班、唐、田翔、牛一鹤、费城、、谭壮满等。2004年,南楼丹霞文学社被广西教育厅和广西高新工委联合授予“广西高校优秀社团”称号。5438年6月至2005年10月,《文艺报》以“河池学院文学教育异彩纷呈”为题,对本专业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全面介绍,《广西日报》也对“河池学院文化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支教学团队所引领的写作社区的独特发展现状,被学术界誉为“河池大学文学现象”。

新闻专业:

新闻学专业(本科)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政策法规和宣传政策法规,能够在新闻、出版、党政、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编辑、新闻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新闻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成立于2004年,以开放式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聘请了广西师范大学景明教授、《广西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罗、河池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石峰、《桂林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毛登峰等7位区内外著名专家、教授、编辑、作家担任本专业兼职教授。

本专业的特色是培养具有新闻“采写编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写作型人才。在河池日报、河池电视台、右江日报、桂林日报、玉林日报、贵港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机构设有实习基地,并利用广西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本专业实习期为半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有《04新报》、《龙江时报》两个新闻刊物,为学生收集、撰写、编辑、评论自己的新闻作品提供实践园地。四年来,本专业成绩突出。大部分学生活跃在学校各种新闻、文学社团,在校期间每学期发表文学、新闻作品200余篇。2008届毕业生在实习期间人均发表作品40余篇,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受到新闻媒体等用人单位的青睐。

对外汉语专业:

对外汉语教学(本科)是我系新设的专业,将以对外汉语双语教学为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外语言基础,全面了解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并有进一步培养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交流的高级实用语言学家。对外汉语专业是在世界“汉语热”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发展,广西-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形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英语(或某东南亚语言)听说、英语(或某东南亚语言)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这个专业需要在国外实习一年,费用大概在2-3万元。

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招生科目:文史

文秘专业:

文秘(专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文秘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编辑、出版等部门从事文秘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秘书学、应用写作、公共关系、档案管理、现代管理、办公自动化技术、现代汉语、文学基础、基础英语、传播学、社会学等。本专业开设于2007年,以培养办公室文秘工作实际操作能力、编辑管理等实用人才、应用写作人才为特色,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实习、见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严谨而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有46名教员。专业教师41人,教学辅助人员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26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5人。教授中不乏广西社科院专家部的硕士生导师和专家。多名教师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写作协会理事、广西文学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璇教授、台湾省政治大学唐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戴方教授,两位在国内文坛颇具知名度、曾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以及范、罗、常建军、黄培华、常碧玉、李月若等17位区内外著名专家、教授、作家担任兼职教授或作家。设有文学艺术、写作、新闻、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等七个教研室。教研成果显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古籍、参编教材、中学语文教研等书籍30余部。200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区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院级科研项目17项。1名教授获自治区一等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优秀奖;1名教授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名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广西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河池市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2007年,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批准,该系成立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红水河文化研究所,并被授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图标。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该系在全国和本地区举办了多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如“全国黄庭坚研讨会”、“桂西北作家研讨会”、“全国仫佬族文学研讨会”、“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2008广西文艺论坛”等。这些学术活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0年来,中国语言文学系为中国培养了4000多名本科生和专科生,2000多名成人本科和专科生。他们大多已成为我区各级教育教学部门、新闻媒体、地方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如陈海伦、杨东福等为我区知名学者、教授;东西(田·)和范·成为广西著名青年作家,秦快乐和魏家恒成为著名新闻工作者,兰·成为广东肇庆市劳动模范和全市教师的楷模。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中国语言文学部将坚持民办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教育服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