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五篇精选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_ _,男,1974年5月出生,党员,本科学历,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高阳县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是神经内科专业带头人。曾获高阳县医院先进工作者、高阳县新长征突击手、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最美志愿者、好人、_ _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省市级“最美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关心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医生先修身。_ _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工作中,他团结科室和兄弟科室的同志,尊重前辈,关心新同志,耐心教导和指导年轻医生和进修医生,把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
他对待病人无微不至,尊重每一个病人和他的家人,真正把病人当亲人。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不怕脏不怕累。他亲自处理呕吐物和排泄物,亲自为长期卧床和便秘的病人挖大便,帮助病人家属做好病人护理工作。遇到危重病人,会在病人的病床上袖手旁观两三个小时,监测观察病情。
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他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注重工作方法,对出院患者进行详细的书面指导,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咨询病情。他还主动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指导用药、生活方式和随访,很多接受他治疗的病人和家属都和他成了好朋友。他恪守医德,拒绝患者及家属的宴请和红包,收到了不少患者的锦旗和感谢信,受到了上级领导、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热心公益,多次带领团队到农村开展“流动医院”义诊活动,积极参与并开展“1带_助工程”,在农村金庄镇卫生院工作,培训乡镇级医务人员,提高诊疗水平。积极参加卫计委和医院每年组织的志愿服务、义诊和科普活动。
好好学习,精益求精。
_ _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注重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先后5次外出到三甲医院进修,多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通过进修和短期培训,他很快掌握了神经内科临床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紧跟医学前沿,跟踪国内外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资格。
技术上,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积极参与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模式反转视觉诱发电位、肢体外周血管多普勒检查等新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县医疗技术空白,在全县率先开展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降低了致残率,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主持制定了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脑梗塞、脑出血临床治疗路径;与同事一起在神经内科开展康复治疗,建立神经内科康复大厅,为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学术上在《现代预防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医学指南》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普通医学》副主编。PTEN基因抗白血病和骨髓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由_第一医院牵头, 获省科技成果证书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_ _同志于2018在_ _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学习了半年的神经介入技术,回院后开展了神经介入技术,填补了我县的技术空白,获得了2018高阳县医院技术创新一等奖。积极开展_ _ _市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卒中中心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我院静脉溶栓的比例,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带头爱传播边疆。
2016年5月_ _同志志愿援疆,成为高阳县第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放弃家庭,照顾所有人,安顿好刚刚做完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父亲,安慰好准备中考的女儿,毅然将家事托付给妻子,按时出发。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医院工作期间,克服饮食习惯、气候、时差带来的困难,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由于受援医院条件有限,一些重要的检查设备如CT机、胃镜等缺乏,一些常用的药品也没有配备,甚至连观察灯都没有,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他真正把自己当成部门的一员,不消极不抱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和改变环境。
每周进行上级医师业务查房,主持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参与危重病人抢救,解决内科疑难病人的诊断、鉴别和治疗;他谦虚严谨,不骄不躁,制作医学课件,指导初级医师开展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他把标准化的诊疗、先进的理念、医学的新进展,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同事。由于医院规模小,医生数量不足,科室分不开。内、外、儿科、皮肤科、急诊科混杂。结合工作特点,遇到不专业的病。他尽最大努力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内地的医学专家、专科医生一起分析病情,进行远程会诊,尽量让患者少跑弯路。
休息的时候,他随叫随到,有求必应,经常加班。多次跟随救护车,接诊病人,护送危重病人入院。他冒着新疆罕见的大雨晚上去医院为疑难病人会诊,连夜护送病人到医院近5个小时。他曾在凌晨4点护送一个两岁半的车祸危重患儿到几十公里外的上级医院,并为他捐款。回来后,他立即护送另一名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到另一家医院。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传递医疗知识,参加建筑工人急救培训和模拟演练。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很多当地患者慕名而来,其中不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患者。他把当地的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检查病情,解释病情,解决烦恼,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和信任。他和援疆医院的同事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民族团结,树立了新疆_ _医生的光辉形象。
他的医术、仁心、医德,像一股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好医生”的定义,不忘自己的从医初心,坚守从医原则。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二
医生成千上万,每个人对“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一样。如果说专业知识和技术是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硬实力,那么医德就是他们的软实力。第二卫生所的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对得起病人,不辜负病人的嘱托。”给出这个答案,需要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完美结合。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壮举当然感人。但在一个普通的医生岗位上干了20年,尽心尽责,每一天每一件事,一定要对得起病人,不辜负病人的嘱托。难道不是大医精诚的一种境界吗?
医生作为医疗保健门诊的骨干,不仅要完成门诊诊疗任务,还要承担重要的特殊医疗保健任务。南昌堵车,_ _为了按时看病,我骑着自己的电动车穿过市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他从来没有耽误过自己的查房。在他骑电动车的一个回合中,一辆车冲过了线,超过了他,把他撞倒了。当时的疼痛,躺在地上好几分钟才缓过来,电动车前轮更是变形了。为了不影响查房,_ _留下了司机的车牌号和电话,擦掉渗出的血迹,将电动车停在路边,上了一辆自行车,继续向题主家驶去。当时只想着不耽误查房,不关心自己的伤势。事后发现自己多处挫伤,膝关节扭伤好几个月了。但他认为,再苦再痛,也不能辜负病人的嘱托。
职称考试在专业技术人员聚集的医疗行业不言而喻。但在某年职称考试前夕,医院安排他护送一名保健对象到上海治疗,他欣然接受。按照原来的安排,等他把保健对象安顿好,办完住院手续,就可以回来了。但_ _移交上海医院,招呼保健对象回来时,保健对象说希望他留下,不让他走。老同志当时被诊断为肿瘤,情绪低落,脾气不好,对治疗有抵触情绪。他的家人也希望他留下来做老同志。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_ _选择在上海待了半个多月。等到治疗方案敲定,老同志情绪稳定,同意回家,年度职称考试已经结束。看到同学同事都兴高采烈地盼着升职,他只能默默准备明年的考试。后来有个同事对他说:“如果你当时回来参加考试,对保健对象的诊疗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你错过升职就太大了!”但想起老战友无奈的眼神,他平静地说:“我不后悔。”比起个人得失,更重要的是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
熟悉_ _的病人都知道,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病人有什么不舒服都喜欢先打电话问他。今年5月的一个周末,半夜12后,一阵急促的铃声把他吵醒了。电话那头是一个叫董的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全靠保姆照顾。老太太当天下午就开始头疼,以为自己感冒了,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晚上头越来越疼,睡不着。接到这个电话后,我应该建议老太太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样既简单又安全。但听着老太太期待的声音,他还是决定去老太太家看看。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开车到了老太太家。老太太第一眼看到他,眼里就涌出了泪水,双手紧紧抓住他的手不肯放开。经初步检查,老太太意识清醒,血压不高,无发热,手脚不麻。她以为是偏头痛。鉴于老太太家里的这种情况,住院确实不方便。_ _于是我半夜开车去药店,买了老太太急需的药,看着老太太吃药躺下才走。离开老太太家时,保姆对他说:“董老见你来了,眼睛一亮,头疼了一大半!”第二天,_ _打电话回来,听说老太太头痛明显好转,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白求恩曾经说过:“当我在治疗病人的时候,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病人。”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不要辜负患者的信任。
在门诊坐了多年,_ _发现耳石老年患者很多,眩晕发作时患者头晕,睁不开眼睛,起不来,苦不堪言。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通过自学掌握了耳石的手法复位。效果就是口碑。这种速效治疗甚至可以说立竿见影,但是非常安全实用。解除了很多病人的痛苦,他也多次上门为病人复位。为了表示感谢,他拒绝了所有给他们红包、购物卡、请吃饭的病人。他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他牢记的是不能辜负病人的信任。
对得起病人,不辜负病人的信任。语言简单,道理简单。_ _表示要坚守这些话,带着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对病人的承诺,在医德的道路上无怨无悔的前行。
_ _从医路上还有很多点点滴滴:遇到钱不够的病人,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借钱给病人,让病人先吃药,尽快解除痛苦。正是这种对患者的充分信任,让患者更加信任他,甚至一些口口相传的患者,不惜驱车数百公里来看他。_ _他不仅对病人很好,而且很关心病人。十五年来,他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这些点点滴滴,让_ _的从医之路更加辉煌!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
他,不断探索,孜孜以求,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医学高峰;他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用无边的爱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四院内分泌科主任,获黑龙江省“最美医生”提名奖,“龙江第一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二级教授。大医精诚,苦学医术的勇者先锋。目前,中国约有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至少有1亿患者患有慢性疼痛。其中,糖尿病足疼痛是内分泌领域常见的顽固、复杂、难治的慢性疼痛。寻找一种截肢率低、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风险小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内分泌学家临床探索的课题。做了近40年的医生,_ _见证了无数病人遭受的痛苦和截肢的残酷。糖尿病足越是难治,他越要啃这块“硬骨头”!学习,临床,学习再临床,周而复始,近200万字的读书学习笔记铺满书桌。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有所成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创造了全封闭式可变负压套管技术、股动脉介入及长期保存、蚕食清创术等30多项技术(多项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率先开展坐骨神经阻滞(获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超声引导下阿霉素坐骨神经阻滞、亚甲蓝和臭氧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疼痛和痛性神经病;荣获“中国慢性创伤杰出贡献奖”。十多年来,他的团队治愈了一万多名患者,截肢率达到了国内最低水平,也奠定了周年庆四院内分泌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
大爱无疆,拯救病人脱离危险的健康卫士。_ _说他知道健康的价值。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家庭负担。医生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所以成为一名好医生和大医生的信念根植于他的内心。“花钱少,治病,成本低,效率高”和“医生是治病的医生,理财的会计”是_ _始终坚持的准则。多年来,_ _带领他的团队建立了近万例糖尿病患者,为患者节省了近200万元。
在国内内分泌领域颇有名气。都说不管路走多远,不管山爬多高,作为医生,初心不能忘!所以不管手术多复杂,不管多晚,病人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在去讲学的路上的机场,在下榻的酒店,_ _总是不厌其烦地热情接待远道而来的患者,为他们答疑解惑。60岁的他站在两鬓斑白的病人身边,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进行清创。他的眼里全是病人!曾被邀请到国内多个省市的多家医院进行会诊和查房。他长途跋涉,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只想为糖尿病足患者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_ _走到哪里,生命的希望就跟到哪里。很多绝望的病人因为他而重生。他帮助他们用双脚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他帮助他们重新激发拥抱美好生活的勇气。他们说他是华佗再世!
勇往直前,永不满足的探索者。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和科研水平,他率先成功制作了大鼠糖尿病足模型,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期刊上,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研二等奖两项。_ _还主办了三次全国慢性创面学术会议、第八届东北糖尿病足高峰论坛、糖尿病足临床技能培训,吸引了20多位省市同仁出席、进修、学习。先后受邀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北京国际糖尿病足学术会议、中美国际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第十届国际疼痛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礼来糖尿病高峰论坛、7?13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等。作学术报告,向全国全面推广治疗糖尿病足的技术和经验。
_ _目前还担任中国预防医学会感染与损伤防治分会糖尿病足组、中国康复医学会东北地区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糖尿病足组、国际血管联合会中国糖尿病足学会、黑龙江省糖尿病学会、大庆市医学会等国内多个医学会的常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长、副组长。还受邀参与编写了《中国糖尿病足诊疗指南》。
越来越多的病人被治愈,_的拯救世界之路越走越远。他把人们的生活变成了一束光,在寒冷的夜里温暖着人们!他用最好的心成为了病人心中最美的人!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4
_ _ _ _ _ 1991山乡车田村一名高中毕业的村医,目睹村里缺医少药,百姓看病极为不便。他放弃了和同龄人一起出去打拼的梦想,选择了从事乡村医生的职业。
20多年来,他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以解除群众疾苦为重。只要收到村民求医的信息,无论白天黑夜,他都是随叫随到,成为当地村民身边的“120”。他总是很忙。一有空闲,他就挨家挨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给村民量血压,建立健康档案。“谁有几个人,几个关键人物,谁得过什么大病,需要定期随访?”他对村民的家庭和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在日常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从来没有村民因为没钱支付医药费而被拒绝就医,比如小伤小痛,擦碘伏,贴创可贴,发两片止痛药。他总喜欢说“算了吧”,尤其是对一些老弱病残、贫困户、五保户。至于每年少收多少医药费,_ _从来没有做过详细的计算。但是,老百姓心里有一本账。对于这笔账,车田村的男女老少都很清楚,都赞不绝口。他们把_ _当成自己的贴心人,无论什么时候有什么健康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他。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
从参加医疗工作开始,_ _就一直在临床一线,日程上没有周末、节假日、风雨,从垂危的一线抢回了无数宝贵的生命。_ _,五十出头,多年来一直是部门主任。但由于妇产科医生严重不足,她仍自愿在临床一线值班,同时在二、三线值班,有时24小时甚至48小时坚守岗位。她经常调侃自己和同事,“干我们这行的都是女的,所以我们得稳住阵脚,不能有惊无险。”。这不仅是自嘲,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样埋头苦干,带领各部门不断创造新的业绩,造福人民。_ _作为柘荣县医院妇产科的骨干,深感自己知识匮乏。她不忘从工作中请假给自己“充电”,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毫无保留地爱护初级医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地市级报纸上发表。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她立足本职工作,在柘荣县医院妇产科组织技术攻关,在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上取得突破,使柘荣县医院妇产科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与时俱进,为柘荣县人民和柘荣县医院做出了突出贡献。“侧穹窿内注射利多卡因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被率先研发并应用,不仅为成千上万的患者降低了医疗费用,而且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明显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柘荣县医院已经使用了20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胎心监护仪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输卵管再通术”使不孕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曾经有一位患者未婚,在“宫外孕”手术中没有切除输卵管,只切除了一小段病变的输卵管,然后将断端吻合。手术后不久她自然怀孕,生下一个健康的婴儿。阴道镜的使用、子宫角妊娠楔形切除术、会阴ⅲ-ⅳ度裂伤修复、陈旧性裂伤修复、阴道壁脱垂修复、产钳助产、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宫颈锥切术等。,以最小的创伤给不同的患者最好的治疗效果,为他们的健康尽最大的努力。2003年,与科室同事独立开展“宫颈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使柘荣县医院的手术技术跃上一个大台阶,成为当时继闽东医院、福鼎市医院之后,能够独立开展此项手术的县级医院。“无痛人流与分娩”满足了社会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剖宫产“吊带缝合”和“补片缝合”治疗产后出血,挽救了多例产后出血患者;开展了“宫颈leep刀手术”、“水囊引产”、“产后盆底康复”等项目,力求以专业的技能为女性朋友及其家庭带来福音。自1987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柘荣县医院妇产科工作以来,30年来,_ _始终以医院为家,虚心好学,老老实实行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凭借对医学的坚持,对生命的尊重和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2005年被评为“宁德市三八红旗标兵、十大杰出女性”。2010被评为“2008年、2009年公共卫生事件积极分子”;2014年被评为“2013年度宁德市十佳医务工作者”。
相关文章:
1.2020疫情先进个人故事素材(医务工作者)
2.2020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故事素材模型5篇。
3.2020 5件抗疫英雄个人事迹。
4.2020: 5篇最美倒退者抗击疫情个人事迹。
5.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最新百科(院)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