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形势和政策文件

对国内外形势和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却让我受益匪浅,触动很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较好地贯彻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教我们的老师们口若悬河,睿智敏捷,丰富多彩的素材,风趣幽默的演讲,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领导者的良好品质和杰出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积累带来的无限快乐,也深深陶醉于其无穷的演讲魅力。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敬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以我们年轻、活跃、开放、包容的性格去聆听哲人的教诲,一定会受益匪浅。

我们意识到形势和政策影响着我们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历史上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英雄”,现在应该是“在对的时间做事者为英雄”。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和上限,制约了选择的程度,决定了大学生成功的概率。影响非常具体而深远。所以要学会了解和把握形势和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政策影响着形势的发展。一定要吃透政策的初衷,要灵活,要有创新的能力。同时要适应形势和政策,发展自己: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方向和发展定位;根据个人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努力工作,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打造“真诚、勤奋、守信、踏实”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和政策为我所用,对形势和政策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培养提前把握形势和政策的勇气,“艺高人胆大”,利用形势和政策实现自我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不听窗外事,只看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地球村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那个四角书柜?我们应该做的是扔掉旧观念,拥抱外面的精彩世界。

第二,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在人类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年轻人中知识水平高、最有潜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大局。

此外,国内外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把握好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做贡献。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课程情况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让我的思维迈出了一大步。

第二条

21世纪初中国金融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20世纪初,中国金融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定、规范、高效、健康的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观点概括如下。

一、21世纪初中国金融形势展望

20世纪初中国财政收支的计算应包括2000年、“九五”最后一年和“十五”期间。

有学者认为,对于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不考虑税制改革的制度因素,而是把政策因素和征管因素同等对待,经济增长7%,物价增长3%,财政收入增长会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计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亿元,比预算199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亿元以上。至于2000年的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14.0%的比例计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亿元,比预算1999增长11%,绝对增长65438。2000年与1999相比,支出的增幅和增量有所下降。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6543.8+066亿元,比6543.8+0999增加6543.8+057亿元。

第十个五年计划预算。收入计量要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税比。虽然税制改革会大大增加十五期间的财政收入,但并不能解决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部分已经明确使用,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不在于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多少,而在于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佳,“九五”后期乃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都不能成为增税的契机。

(3)财务制度。从65438到0994的新财税体制已经运行好几年了。经过不断的磨合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

(4)经济增长。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和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考虑到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7%的经济增长速度和3%的物价计划,当前“十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在几个因素中,我们认为十五期间直接影响国家可支配财力的量主要是经济增长,所以经济增长是收入计算的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亿元,可支配财力年均增加140亿元以上。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大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和近两年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应该有一个从扩张到收缩的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一致性,不能也不应该大起大落。所以无论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都很大。主要体现在社保补贴的增加(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贴、贫困人口生活补贴等。)、政府加大基建投资项目扩大内需的后续财政压力、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中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因素。

1.“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预计2000年将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但是,由于一些临时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九五”期间财政收入的增长非常重要,在“十五”期间将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期间,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取决于税收收入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长期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只有12.4%。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来看,考虑到预算外、机构外等政府活动所依赖的资金来源,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25%以上。因此,从全口径政府收入来看,经济税负并不低。“十五”计划面临的困境是:如果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而不减少经济中不规则的政府分配活动,必然会增加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只是将预算外、机构外管理转为预算管理,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会增加财政可以直接支配的财力,因而也不会有效缓解当前的财政收入困难。

4.1998和1999我国连续两年实施增加国债发行、扩大政府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目前,在“九五”末和“十五”初,继续实施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是必然的。一般认为,中国经济需要长时间的结构调整。据世界银行专家分析,在此期间,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4.5%左右,这显然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5.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控财力严重不足,是财政政策自相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初步测算,如果考虑价格因素,如保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仅支农、科教文卫、价格补偿等因素支出就可占全年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粮食收购等财政需求,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可支配的财力极为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在“十五”期间将更加突出,中央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无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缺乏财政调控的经济手段的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加了财政风险。显然,无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的角度来看,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问题,这与中国脆弱的财政基础有关。

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期间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是根据“九五”期间的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国民经济计划指标1999密切相关。“十五”期间主要指标预测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增长7%,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亿元、14172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增速保持1999不变,利率按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亿元,1,990亿元,26543.8+0.9亿元,24654.38+0亿元,2650亿元。根据“十五”期间中央财政赤字和偿还内债外债的情况,每年国债发行额将分别为:41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合计近654380+09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3800亿元。照此计算,“十五”期间不含利息支出、含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按照这个指数,“十五”期间还有一定的发债空间。

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特别是十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呈现以下基本趋势。

1.经济增长率继续受到需求的制约。中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波动的影响,主要是最终消费率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对扩大投资的影响。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的亚洲国家,因为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很大(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例计算并不低于其他国家。问题是农村的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中国内需结构失衡、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基本上取决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提高。“十五”期间,将大力推进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和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推动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使竞争机制更加合理有效,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逐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据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一大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结构偏差明显加深,一个是产业结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十五”期间,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将是农业、重工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第三产业,而大多数消费品行业已经具有较强的外部竞争力。即使中国近期不加入世贸组织,也必然会实行20世纪初的进一步开放政策,在降低关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大踏步前进。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来自商品进口和国际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将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投资。因此,“十五”期间,中国不仅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而且可以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