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中国手工艺或字画发展的文章。

议题2: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知识归纳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金工业

(1)商周: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代的青铜铸造规模很大;西周的青铜制品倾向于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民创造了铸铁的软化处理技术,这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伟大成就;青铜铸造技术有了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位的新技术。

(3)魏晋:北魏的襄州以制马刀闻名;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浇钢的方法。

(4)唐朝时期,冶炼和铸造广泛采用切割、打磨、焊接等工艺。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追踪思维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2.纺织工业

(1)商周: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出现。

(2)曹魏时期,纺织工业中心的香邑、洛阳等地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养蚕八代;蜀锦远近闻名。

(3)唐朝时期,丝绸和亚麻织物遍布全国。丝织品种类繁多,有斜纹、织锦等,每一类又分许多品种;一些丝绸面料也吸收了波斯的编织和图案风格。

(4)明代中后期,苏州丝绸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作坊。

追踪思维

魏晋隋唐时期中国纺织业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明代丝织业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2005年,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限制。能否说明中国纺织技术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陶瓷工业

(1)商周:原始瓷器出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魏晋:制瓷技术日趋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器物造型美观;北方白瓷的创造,为中国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世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青瓷中还有一种著名的秘色瓷。

追踪思维

想一想:明清时期,陶瓷业有没有在生产方式上有所突破?

4.造船业

在唐代,它能够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主”之称;还可以制造使用螺旋桨的各种型号的军舰,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机械动力的船舶原型。

关键提示

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对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5.手工艺品

(1)战国时期出现了一部手工业专著《拷公基》,记述了齐国官营各类手工业的设计规格和制造技术。

(2)明末宋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在国外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第二,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代商业

(1)商朝重视商业,商人善于经商。后世称商人为“商人”。

(2)商朝使用贝类作为货币。

(3)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素有“商朝之翼,四方之极”之称。

2.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城市

(1)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迅速发展,商业发达,土特产交换频繁。在中原市场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

(2)许多城市都成为了繁荣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关键提示

在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特点是其政治中心,主要是诸侯国的首都。

3.隋唐商业的繁荣

(1)隋唐时期的商业比上一代更加繁荣,商人的足迹遍布全国。主干道上有接待商户的私人店铺,有供商户骑行的“驿驴”;运河和长江上的商船来往不断。

(2)隋朝的货币是五铢;唐高祖之后,“开元鲍彤”成为一种通用货币,它是唐朝以后所有货币的典范。

(3)隋唐时期的市场比上一代更加发达。城内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城,城内有商店和柜子。柜是中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的金融机构早了六七百年。一些繁华的大城市有夜市,农村和偏远地区定期举办草市。

(4)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城市。

关键提示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般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市场的扩大、商人的活跃、交通的发展、货币的种类、城市的繁荣等。海外贸易也是商业发展的表现。

追踪思维

隋唐商业繁荣的条件是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

4.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与对外贸易

(1)明清商业的持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投放市场;跨地区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商业城市,全国还有几十个较大的商业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工商业名镇繁荣。

(2)对外贸易地位: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下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我国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所占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关键提示

外贸既属于商业,也属于对外关系。

追踪思维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有哪些?

第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国家的政治和交通中心。首都有供居民出入的大门,城内有整齐宽阔的街道。

2.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的都城,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人口都很多。

3.隋唐城市的繁荣

大兴城建于隋朝,长安城扩建于唐代。城市整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是中国的商业大都市。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和成都为中心。唐朝后期,扬州是中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和洛阳。夜市的繁华是当时扬州的一大特色。

4.明清两代

明朝当祖宗的时候,北京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北京和南京是全国商业城市,全国还有几十个大型商业城市。

5.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和文化模式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和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提示

关于城市化进程,要注意与地理、中国现代城市崛起地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联系。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1978到2000年,城镇由193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增加到20312,城镇总人口由170万增加到4.56亿,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多样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大大增加,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对城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追踪思维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城市?目前,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夭折。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资本主义的种子已经稀疏地出现了。

明代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作坊。比如苏州就有以丝织为业的机器操作工,设立机房,雇佣机械师进行生产。机主和机械师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关键提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和剥削关系。

2.清朝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到了清朝,资本主义的萌芽继续发展。手工业作坊规模扩大,分工精细,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3.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夕。虽然成长了,但没有突破,始终徘徊在萌芽阶段。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整个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因此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水晶。第二,地主和商人会用他们赚的钱买很多房子和土地,这将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张和再生产。第三,封建国家设置重重关卡,对商品课以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第四,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多次禁止海外贸易。

4.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的种子被摧毁。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种子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旧手工作坊大多破产了,真正从手工作坊发展成现代企业的很少。

追踪思维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后来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长成现代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了吗?

思维拓展

扩展1: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普及,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创新的要求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因此,尽管古代统治者总是把农业作为“初级”产业,把工商业作为“最终”产业加以限制,但由于农业、工业和商业的互动关系,古代工商业代代发展,甚至繁荣。

延伸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式

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式。官办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在大作坊中生产,主要为政府和贵族生产武器等军需和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力量招募最好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材料,不计成本地生产,大部分产品都非常漂亮。私人手工业由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私人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民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纳税,其余在市场上销售。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引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延伸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产雄厚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良和应。(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了封建制度。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萌芽资本主义的出现和缓慢发展,在经济上瓦解了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在思想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延伸四: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农业是中国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保护封建地主经济。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其历史阶段。在封建社会初期,它的实施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不可避免,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负面影响成为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反对商业和农业,采取各种措施压制和抑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的落后,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延伸五:明清中国资本主义的利弊。

优势:①农业发达。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代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3)商业发达。中国30多个大中商业城市的兴建,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广泛进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4)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已经成为通用货币。⑤传统科技的发展。

缺点:①自然经济的固执和封闭,使得国内市场狭小。②资本积累不足,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3)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壁垒,重税,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4)转向外部世界,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5)由于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技术并不能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

扩展6: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传统落后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农村向城市转变;从传统乡村文明到现代城市文明的转变。城市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优化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三个: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高考环节

高考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城市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并与当前的城市化热点相联系。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我国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在高考中也备受关注。2004年,广东卷从唐都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的对比中呈现出一个大问题。全国综合卷“刘家公夫的针铺”题目也来自这个热点;上海卷《徐家汇一瞥》的题目也指向了城市化的热点。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还有很多相关的题。粤卷从扬州城商的角度呈现了一道材料分析题。

复习本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手工业要注意掌握冶铸、陶瓷、纺织、造纸等主要手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注意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业的破产和新中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古代商业的发展要从商品、市场、货币等方面注意各个时期的表现,还要注意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③资本主义萌芽要注意清末外国列强入侵所破坏的内容,并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所产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比较。④城市化问题要注意古代城市、现代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欧美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解惑解惑

1.古代官营工商业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官办工商业的目的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满足统治者的消费需求,为封建王朝聚敛财富。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是最奢侈的消费者。虽然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手工艺品都可以通过贡赋或税收直接从人民手中掠夺,但相当一部分还是要靠自己的作坊生产手工艺品。毫无疑问,官办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供上层统治集团消费的,所以属于非商品性质。

官办手工业的产品往往技术水平最高。原因如下:一是皇室、贵族、官员需要享受最高级的手工艺品;二是官办作坊往往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有条件生产这些产品;第三,由于官营手工业不是商品生产,统治者具有奢侈的特征。因此,在生产中,无论成本如何,都要不惜浪费。

官办手工业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族和官僚集团是最富有的阶层,他们需要数量巨大的日用品和奢侈品,因此他们也是社会上最大的消费者。但是,由于它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大多由官办手工业直接提供,私营工商业失去了这个巨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同时,由于强大的政治特权,政府直接控制了盐、铁、茶、酒等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几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用严厉的法律禁止人们自由经营,进一步缩小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范围,限制了自由竞争,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晚清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兴衰。

鸦片战争后,手工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手工业部门衰落了,有的发展到一定程度。

走向衰落的手工艺品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①直接对抗进口洋货的手工艺品受到洋货的冲击而衰落。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分布最广的农民棉纺织业,其次是土著炼钢、制针、制烛、雕版印刷等行业。(2)有些行业虽然没有受到洋货的冲击,但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原因而衰落。这些主要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出现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的兴衰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陕西的伐木业因老林枯竭而衰落;广东的冶铁业和云南的铜矿业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衰落。(3)政府手工业也有所下降。19五六十年代的农民战争,摧毁了江南官办丝织机构。还有军火手工业和传统的赚钱工业,逐渐被类似的机器制造业取代。

还开发了一些手工艺品。(1)机器制造的产品不能完全替代的外国和手工业的长期共存。比如造纸工业,尽管受到国外纸张进口的冲击,但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还在继续发展,这与印刷业的不断进步,纸张需求量大,以及国产纸张的某些特性有关。(2)一些与外国商品竞争力较弱或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继续发展。③一些依附于国际市场、适应外资需求的手工艺品获得了快速发展。如茶叶和丝绸业,都是在出口贸易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另一部分如铜锡制造业和熟铁业,主要为外国船舶和外国船厂提供零部件,从而扩大生产规模。这些发达的手工业大多位于手工业比较集中、方便接触国外市场的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后,少数手工业衰落,多数手工业向前发展。但晚清手工业的发展有一部分是依附性发展,其兴衰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发展极不稳定,未能在晚清大规模转型为近代机器工业。

3.明代中后期重商主义产生的原因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重商主义思想普遍出现,市民与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不断爆发。

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明初严格执行“海禁”。到明朝中期,中央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斗争相当激烈。朱纨派反对对外贸易,主张对海贼采取严厉镇压的政策,遭到沿海地主阶级的反对,朱纨派最终失败。这说明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上升,商人和地主在明政府中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代表贸易利益的官僚和地主在政治上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明初官僚不准经商,尤其是四品以上的官员。虽然有些官僚,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官僚,暗地里从事商业活动,但这是违法的,不敢公开。到了明朝中叶,官僚经商已是常事。无论大小官员,还是文官武官,甚至皇帝、贵族、外戚都争相经商,开办手工业作坊。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一些重视商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徐光启、李贽、许福源等。在徐光启的思想中,体现了许多保护商人权益的要求。李贽坚持认为封建政府减税是为了“利”。业务”;许福源坚持反对“海上禁令”,要求海外贸易。

4.中国现代城市的演变。

鸦片战争后

(1)概述: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社会大变革时代,城市的发展也深受影响。《南京条约》规定在东南沿海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一时期,昔日的商业中心广州与新兴的上海之间的商业贸易最为繁荣。上海地处中国海岸线中点,是进出长江流域的门户,水陆交通便利,周边产品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到19的50年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开放汉口、九江、烟台、南京、镇江、汕头、琼州、天津等许多通商口岸。同时,英、美、俄等国的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汉口、九江、福州、厦门等地开设了许多码头和工厂。19年90年代,《马关条约》规定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也获得了在大陆设厂的特权。19年底,列强在中国大量修建铁路,建立厂矿。②在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在沿海、长江流域、上海、天津等地兴办了许多军民企业。随着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办了许多民族工业。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时,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金地区。纺织中心也从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中心。

(2)特征:①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和天津。②上海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3)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内陆城市也在逐渐发展。

(3)原因:①海运、水陆运输的便利和铁路运输的发展。②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许多通商口岸的开放。④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工矿企业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

(1)概况: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53超过660万人,1949超过2000万人。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涌现出一批新兴城市,沿海、沿江、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城市轴线,涌现出一批新兴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划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建、广州等沿海城市14。此后,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成为开放区,许多内陆省区也设立了一些开放城市。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小城镇进一步发展,部分城镇走向城市化,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特点:①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并不断向内陆扩展。(2)以开发矿产资源为主的城市发展迅速。③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并逐步向城市化方向发展。

(3)原因:①部分城市经济基础较好。(2)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2)明末宋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在国外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