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和蒙得维的亚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1.海权、陆权和航权
地球表面分为大小不同的国家,有些国家人口众多。比如中国有654.38+0多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54.38+0/4。有的地广人稀,比如只有25万人的冰岛。从构成上看,加拿大和瑞士是多语言国家,美苏是多民族国家,比利时是多元文化国家。政治地理学是分析一个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特点,讨论地理环境对国家制度和政治决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国际关系,探讨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的矛盾与协调。这对世界人类的未来意义重大。20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拉策的民族有机体理论、英国麦金德的大陆腹地理论、美国鲍曼的民族自决理论,都从地理学的角度对全球战略和国际政治作了许多论述。这些论述后来被德国纳粹地理学家卡尔·豪斯霍费尔歪曲,用“生存空间”理论为其对外侵略辩护,遭到后世地理学家的谴责。本世纪初,保守的政治地理学家着重解释海洋的重要性。海权被视为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基础,所以英美德都有扩充海军的计划。1890年,美国海军将军阿福雷德·T·马汉(1840 ~ 1914)极力鼓吹美国海军扩张的必要性。他认为海军的灵活性可以让英美比陆基国家更有优势,他的声明对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海军基地有很大帮助。他指出,只有辽阔的土地,没有强大的国力;只有和海军合作,才能拥有军事实力,这个实力就是海权。所谓海权,就是海军、基地、安全航路的结合。有了海权,陆地就可以被海洋控制。需要控制的有:海峡、半岛、岛屿、运河。列举了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红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省海峡、马海峡海峡、白令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等重要海峡。阿拉斯加、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文莱等半岛。这些岛屿是冰岛、不列颠群岛、马耳他、塞浦路斯、斯里兰卡、克里特岛、菲律宾、台湾省、中国、琉球和日本。运河主要指巴拿马、苏伊士、基尔运河等。但马汉的海权理论没有考虑到陆上交通的进步,可以阻止海军进攻。在他死前,他并没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军力量的优势。他没想到,1915年英国海军旗舰入侵黑海时,会被弱小的土耳其军队打败。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19年底预言,“哥伦布时代”已经结束,世界各大国已经控制了海洋。与马汉当时流行的海权论调相反,他认为威胁英国海军霸权的新兴敌人是横跨欧亚大陆的陆权而非海权,并称历史上的欧洲时代即将过去,就像河流时代和地中海时代已经消失一样。1904年,马克斯在皇家学会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论文。他说,世界是一个整体,欧、亚、非是一个世界岛。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外围岛屿;欧亚交界地区,西起苏联的伏尔加河,东至中国的黄河,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印度,是世界的心脏。他还说:“谁能控制东欧,谁就能控制心脏地带,谁能控制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能统治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麦的地权理论在当时的政治地理学中曾流行过一段时间。认为欧、亚、非、美大陆是各大洲中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陆块,因此是人类生活的重心。该地区远离海洋,有铜墙铁壁,不用担心外敌入侵。它的大部分河流都流入北冰洋。这是一个内陆湖,和海洋没有任何交流。它真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基地。麦克斯韦的理论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但也有很多可以修正的地方。最主要的有:第一,麦克斯韦发表论文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远程飞机和洲际导弹足以缩短世界的距离,心脏的任何一点都在敌人的轰炸范围内,所以不是绝对安全的。第二,麦克斯韦的理论被全世界的墨卡托投票。
阴影贴图的影响忽略了全局形状。这种地图是圆柱平面投影,在北纬的地理区域特别辽阔,因此认为北冰洋辽阔不可侵犯。其实它的面积只有654.38+04万平方公里,只有地中海的2.5倍。破冰船的使用和潜艇的水下航行一直畅通无阻。同时飞越北极是连接东西半球的最短路线。因此,北冰洋不仅无法保护西伯利亚的安全,也是空军和洲际导弹攻击苏联北部的捷径。换句话说,北极地区经过一个很大的弧线,是当今世界交通的枢纽。曾经被认为坚不可摧的北极地区如今是最受威胁和压力的地区。就像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德国,拥有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一样,美国政治地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N.J.Spykman教授撰写了《美国战略》一书,认为麦金德对大陆心脏地带的潜力被高估了。他指出,它连接了挪威、瑞典、西欧、意大利、南斯拉夫和巴尔干半岛。
中东、印度、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的线是围绕大陆中心的“内新月地带”,也称为“边缘地带”。连接冰岛、不列颠群岛、碧莲半岛、北非海岸、亚丁、斯里兰卡、中南半岛、菲律宾、台湾省、中国、琉球、日本和千岛群岛的线为“外新月带”。他认为,边缘区夹在大陆和海洋之间,恰好是陆基国家和海基国家之间的缓冲区。他还修改了麦金德的三大名言,变成了:“谁能控制边缘?”谁能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自从意大利空军将军杜赫提出空中力量理论后,大家都认为‘空中力量可以决定战争命运’,各国为了争夺空中力量,竞相发展航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北极航线的发现,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地球是球形的,东西半球的距离,尤其是美苏之间的距离突然缩小了。在这期间,德国发明了导弹,美国发明了原子弹,现在的洲际导弹,然后又发展了人造卫星,飞船登月,轨道导弹,人类就这样进入了太空时代。现在的政治地理,包括地面、海洋、空间,真的是一个“上面,他搜遍了绿色的虚空,下面,黄色的春天”的三维空间。
第二,国家因素的评估
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地理,首先要评估它的面积、形状、边界、位置和首都。
面积在地面上,各国大小不一,大到苏联,达到224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甚至比南美还大;小到卢森堡,只有2586平方公里;像大陆一样大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中国和巴西。面积约654.38+00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印度、阿根廷和扎伊尔。比如英国244000平方公里,荷兰40000平方公里,黎巴嫩1000平方公里。一个国家的大小不一定反映它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比如巴西比英国大30倍,但在国际上,巴西并不比英国重要。一个国家幅员辽阔,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战时有退路。同时,疆域大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农业和矿产,疆域大了对国民心理也有好处。例如,美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国民往往有自信。地域辽阔的缺点是偏远地区不容易接触到中央心脏。举个例子,如果加拿大没有完成1880太平洋铁路,加拿大的内陆草原就无法与人口稠密的东部相连,加拿大的内陆草原就很有可能被并入美国。同样,苏联的远东离中心很远,但离中国的心脏更近。所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对于连接苏联东西部非常重要。交通路线虽然可以解决划分辽阔疆域的问题,但也增加了运输成本。国土狭小的国家面临着资源匮乏,无力发展各项经济事业的问题。世界上有超过20%的国家,年国民收入只有6543.8+0亿美元。美国、苏联、日本等国都是6543.8+000亿多,中国、墨西哥、印度也是6543.8+000亿多。和中美洲很多国家一样,除了墨西哥,他们的年收入总和其实还不到美国通用汽车的1983的1/3。
形状不同的国家占有一定的领土和空间,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一个国家的空间形状大致可以分为块状,其外围与中心区域大致等距,如西班牙、法国、波兰、巴西等,都有这种完整的几何形状;狭长形,领土向某个方向延伸,如智利、挪威、意大利、日本都是例子。在这样一个狭长的国家,像智利;南北狭长,称为子午国;和印尼一样,东西向延伸的国家称为纬度国家。有些国家地域分散,如菲律宾、印尼、日本、马来西亚,只能通过水路或航空到达国家的另一端。菲律宾是由海洋中的一组岛屿组成的,而日本是由四个大岛组成的。像意大利和马来西亚,它是一个半岛。
形状分散的国家在统一领土方面往往有困难。比如1947年,巴基斯坦被分成东西两部分,相隔千里,中间被印度北部封锁,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西巴基斯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政治和经济优势。东巴基斯坦人口众多,相对贫穷落后。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教义的号召力不够强,导致内战。东巴基斯坦在1971年成为孟加拉国。
边境国家之间必然有边界,国界的划定是国际争端的主要原因。划定国界,首先要有条约,然后在地图上划界,在地面立标。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由于信息不充分、地图不准确和地面崎岖不平,存在许多问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阿根廷和智利在1881年签订条约的时候,把安第斯山脉的顶端,也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作为两国的边界是没有问题的。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安第斯山脉东部的河流逐渐切割山峰,流入太平洋。因为边境运动差点引发两国战争,最终在1920任意定下边界,安全了,但还是屡有争议的原因。从人类现象来说,有些国界甚至因为种族不同或者新矿物的发现而更有争议。
噪音的原因。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关于欧加登的争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索马里的角度来看,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部和吉布提都属于索马里人民。不幸的是,在欧加登发现了铀矿,这增加了边界的复杂性。到1980,两国为了欧加登冲突不断,苏联和古巴站在埃塞俄比亚一边,美国支持索马里,更是加剧了冲突。
目前,地球的陆地表面已经被人类划分为不同的政治区域,甚至在南极洲,也被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智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划分为各个领地。陆地上的国际边界已经划定,没有扩大的余地。有些国家就是想把边界扩大到海上。在1950之前,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它属于离海岸3英里的国际“公海”。但在1950之后,很多国家为了扩大渔场,获取沿海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扩大了领海。1971之后,超过10%的南美国家实际上将领海扩大到了230海里以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联合国年复一年地召开海洋法会议,并于1982年制定了《国际海洋公法》,规定领海只能延伸到12海里,并规定经济圈可以延伸到200海里,以获得合法的经济剥削。同时还规定各国海军可以在重要战略港口自由航行。但美国、土耳其、以色列和委内瑞拉不赞成这一规定,理由是一些国家虽然在沿海海底有钴、镍等矿产,但缺乏开采技术,这类矿产资源应由国际社会控制。这一领土争端影响了全球1/3的海面,代表了当前各国的领海概念,也是政治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区位国家在地表空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所谓位置,可以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前者是指地面上有一个确定的经纬度,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和其他国家有关系,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比如一个国家以前是贸易路线的中心,相对位置很重要,但是一旦国际贸易中心移动,相对位置就不重要了。绝对位置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尤其是针对纬度。显然,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区域气候不利于高级政治形态的出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低纬度的印度,它的古文化流传甚广,而它自己的政治却长期处于奴隶地位。这个矛盾不好解释。热带病在印度比比皆是,饥荒经常同时发生,这可能与自然环境有关,但政治的演变大多取决于社会组织。印度社会的四层体系与气候无关!相对位置取决于与海的关系和离海的距离。有些国家是海洋性的,有些国家是大陆性的,但对此我们不能武断。印度南部虽然三面环海,但印度绝不是海权国家,居民从事海洋事业的时间也不长。自然,印度不是唯一一个出海但不从事海洋事业的国家,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同时,海洋对一个国家影响的重要性也随着时间而变化。比如英国的相对地位,最早时期与欧洲大陆隔绝,没有被外国侵略,却能够保持独立。今天,它的相对位置正好使它能够向海洋发展,前途光明。和法国一样,一面靠陆地,三面靠大海。这个位置有时
它的优点有时会成为它的弱点,所以它的相对地位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再比如一个远离大海的内陆国家,以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但是19世纪以后,与临海的国家相比,就显得落后和劣势了。这些内陆国被其他国家包围,没有自己的海港。如果周边国家出了问题,商路马上受到威胁,国内经济也会出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瑞士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这个内陆国家想尽一切办法与海洋沟通。只有三种沟通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国际河流与海洋沟通,这是18世纪的产物。人们认为河流不能被一个国家垄断,比如欧洲的多瑙河,它是一条国际河流,可以连接瑞士、奥地利、捷克和匈牙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奥匈帝国的解体,中欧许多国家没有海港。因此,凡尔赛条约拟定时,欧洲其他主要河流,如莱茵河、易北河、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也变成了国际河流,为各国所享用。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陆地隧道,即通过其他国家,分为1走廊。波兰走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德国和东普鲁士分隔开来。一战后,波兰和新建立的格丁尼亚港可以与波罗的海相连。现代的例子是非洲的扎伊尔,它从一个狭窄的地方延伸到大西洋,从以色列延伸到亚喀巴湾。大多数沿海国家都不愿意割地。第三种是现代方法,使内陆国通过其他国家到达海口,使海口成为自由城市。原则上已在1921自由交流大会上通过,可使内陆国家从通海中获益,但沿海国家不一定遵守这一原则。这类内陆国在非洲最多,占一半以上。例如,马里依赖从加纳到阿比让港口的通道。途经其他国家,难免被堵,就算不被堵,承担沉重的货物运输也要花很多钱,不划算,更何况马里其实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上面提到的内陆国出海口的困难并不仅限于欧洲和非洲,只是因为欧洲和非洲国家的数量比其他大洲多得多,所以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在拉丁美洲,也有两个没有出口的内陆国,即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巴拉圭有一条极好的河道,巴拉圭河,但是阿根廷和乌拉圭控制着这条河的入海口。至于玻利维亚,由于秘鲁和智利拒绝讨论在太平洋使用阿里卡,玻利维亚从来没有出海口。有些方法和理念在欧洲可以适用,但在南美不适用。这也是不同地方的文化环境吧!
首都的位置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它是一个国家的神经中枢,是人民生活的指导中枢。在政治地理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地理学家VanghamCornish提出建都有三个条件:(1)岔路口。首都所在的地方,一定是一个国家的交通中心。在古代,陆空交通并不发达,水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条件尤其受到重视。
②谷仓。首都是消费城市,一天少不了美食,附近肯定是美食富集区。这就是经典。
经济条件。
③堡垒。首都安全至上,要选择那些地理位置容易防守的,比如海洋、森林、河流,可以用来加强防御,这是国防条件。以上情况属于地理因素。然而,首都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地理条件,还受到历史的影响。例如,美国首都华盛顿是在1776年独立时建立的。当时美国的领土只有13个州,但在这13个州中,华盛顿处于中等位置,边界向西扩展,各国却没有再动。再比如意大利首都罗马。自罗马帝国以来,意大利半岛在统一时代一直控制着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三个岛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空间,以第勒尼安海为内湖,以罗马为中心。但意大利近一段时间的地区重心转移到了波河流域,但首都还在罗马,只是没动。有些国家,因为疆域的改变或者国家政策的改变,迁都,比如土耳其,首都是沿海的君士坦丁堡,方便航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内陆更为重要,迁至安卡拉。再比如日本。锁国时代,国力集中在西南半部,首都位于濑户内海京都,可以说是处于中等位置。太平洋时代,国力面向亚洲大陆,东南沿海航运更为重要,远超北方的日本沿海。时过境迁,首都从京都迁至东京。纵观各国首都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沿海城市,可称为海都;一个是内陆,可以称之为陆资。
海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海洋向海洋发展——更多利用半岛、岛屿、海峡、海峡,向海洋开疆拓土,向海外移民。例如,希腊的雅典位于爱琴海和米尔顿海之间。海湾很深,形势很危险。再比如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面朝第勒尼安海,居住在半岛上。热那亚,曾经是一个独立国家的中心,面对利古里亚海;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和比萨的顶端,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再比如英国的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前者位于北海和英吉利海峡之间,后两者各有深湾,布雷多湾和福斯湾,都有地理优势。再比如丹麦的哥本哈根,控制着松德海峡,连接着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咽喉。其地位极高。
(2)海陆开发者——自16世纪欧洲人移民到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以来,由殖民地发展起来的独立国家的首都或行政中心多在沿海地区。然而,当白人移民为了吸收海外祖国的供应而逐渐向内陆扩张时,这种据点,如从海上迁移到陆地的人,地位优越,往往成为独立的新国家的首都。上面提到的美国华盛顿就是一个例子。此外,古巴的哈瓦那、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秘鲁的利马、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智利的圣地亚哥、新西兰的惠灵顿以及非洲的许多欧洲殖民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
(3)海都多个国家经济决定。虽然是沿海国家甚至岛国,不能算是有海权的国家,但也不是白人殖民地,而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独立国家,首都也在沿海地区。这是一个沿海的地方,是全国气候和经济最富裕最有优势的地区,所以成为国家首都,比如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芬兰的赫尔辛基,泰国的曼谷,缅甸的仰光,越南的河内,菲律宾的马尼拉,荷兰的海牙,葡萄牙的里斯本。
所谓的土地资本可以有以下不同类型:
(1)陆地首都位于大陆中心——大陆国家一般海岸线较短,领土略呈正方形、长方形或近圆形,首都位于国家中心,交通便利,国防安全,如波兰的华沙、中世纪俄罗斯的莫斯科、西班牙的马德里、土耳其的安卡拉、德国的柏林。
(2)由于经济因素的陆地首都——有些甚至靠近边境,不符合国防安全的需要,但位于适宜的气候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成为国家首都。比如位于北方雨量较多、经济发达的伊朗首都德黑兰就是一个例子。其余的如伊拉克的巴格达,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约旦的安曼,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沙特的利雅得,都位于国家的经济中心。
(3)由于交通因素——国内也有主要的交通中心。所谓交通主要是河流和道路。近代民族首都是铁路运输的中心,往往决定先做民族首都,然后以此为起点修建铁路,向四面八方辐射。巴黎位于塞纳河流域,是水路系统和后来铁路的中心。埃及开罗是尼罗河的航运目的地,尼罗河自此呈扇形改道入海。匈牙利的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都是多瑙河的航运和交通枢纽。伊拉克巴格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不仅是伊拉克的经济中心,也是国家的交通中心。此外,一些重要的陆路交通站成为国家首都,如阿富汗的喀布尔。阿富汗是一个干旱的高原国家,畜牧业是主要产业,灌溉是主要农业。喀布尔之所以被选为国家首都,是因为它离东边的海贝尔山口相当近,在印度和中亚之间的古商道上占据着优越的位置。
(4)由于地形因素——赤道低纬度,终年炎热,不宜居住。高地土地,温度适宜,适合人口聚集。除了巴拿马,中美所有国家都在内陆高原。比如墨西哥城两面临海,海拔2000多米,气候凉爽,是国家首都。其他例子还有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海拔2610米,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海拔2850米,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海拔3600米。在非洲的东北角,埃塞俄比亚,同样是内陆高原,海拔2500米,气候凉爽,农牧业发达的亚的斯亚贝巴,被选为国家首都。
(5)由于其他文化因素——加拿大的首都,选择渥太华而不是其他地位中等的城市,如多伦多、温尼伯或维多利亚,因为该城市是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密集区,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而且是在法人区(350万)和英国区(650万)的边界上。这个城市的人口中,法人占1/3,英国人占2/3,刚好代表整个民族的比例。再比如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这都是受国家政治影响的。1927之前,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悉尼,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商业港口,人口百万,相当于澳大利亚总人口的1/7。国会认为国家首都不应该设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也不应该设在某个州的土地上,这让其他州感到不公平。因此,在新南威尔士州,有243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指定为联邦首都,原因如下。